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却道天凉好个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对比;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 “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欲说还休”。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①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
【注】①鳌:海里的神龟。 (1)阅读上阕,说说词人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
【注】①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雨前 |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问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选自何其芳《画梦录》,有改动) 1.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与第6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并解释词语。 (1)第2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情”是现代派的一种表现技法,即把作者内心的感情辐射在外界环境和自然景物之上。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下面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结? (1)“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气和各种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3、6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东 黄庭坚 |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③分付:交付。 请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