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但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一直为后人模仿。如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白诗却一反常态,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残之日,对眼前盛开的鲜花产生怜惜之情,表现了诗人爱花怜花的一片痴情。(意对即可)
2.“把火看花”的意象新鲜,把诗人爱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为后人争相模仿借鉴。(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颈联“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把诗人丰富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杂感
陈子龙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注]①陈子龙:明末“复社”分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是清初在抗清斗争中被捕牺牲的殉节诗人。这首诗作于崇祯亡后第二年。
1.诗歌一、二两联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寄托在人物和景物的描写中。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和诗人的志向,简要解说尾联“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包含的两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手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