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复” 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有两点即可)
(2)诗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1.题为《初到黄州》,诗中哪一联紧扣“初到”题意?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完成1—2题。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②刳(kū):剔,挖。1.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小令都运用讽刺手法,但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