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少年游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少年游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6 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少年游
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姮娥,即嫦娥。
1、上阕“雪”与“杨花”互喻,构思巧妙,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分析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雪与杨花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候的特点,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冷到极暖,双方离别时间之长,从而表达对远人深深的思念;二可以构成洁白迷濛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意对即可)
2、想象(联想)、反衬、拟人。把月照梁上燕想象为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和思念。由双栖燕联想到单栖人,反衬出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痴儿:作者自比。③朱弦:《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④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意境的角度,赏析“隐隐飞桥隔野烟”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夜步
明·高攀龙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欣然意有会,谁舆共心赏。
1.诗人描写了“夜步”时所见所闻的怎样景象,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完成下面问题。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该诗写于宋徽宗崇宁二年,时黄庭坚因新旧党争被罗织罪名,再贬广西宜州,十个月后,诗人溘然长逝。②介子推事晋公子重耳19 年,重耳返国即位,介子推便入山,不仕。后晋文公重耳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出山为官。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