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
   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
   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
   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逐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开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1.古人称泰山为岱宗,表明了泰山___________的地位。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设问起笔,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望见泰山时的兴奋和赞叹之情。
B.“齐鲁青未了”一句的意思是远在齐鲁大地之外还能望见泰山山色的郁郁葱葱。
C.“荡胸生层云”既写出了山中云气蒸腾,也写出了作者心潮起伏。
D.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登临泰山绝顶,俯瞰群山时的自信与豪迈。
3.清代浦起龙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你是否同意浦起龙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多少年 ②共传:一起举杯。
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_______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古人云“一字见气象”,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理解,本词的主要表现技巧是什么?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