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望 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望 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开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1.古人称泰山为岱宗,表明了泰山___________的地位。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设问起笔,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望见泰山时的兴奋和赞叹之情。
B.“齐鲁青未了”一句的意思是远在齐鲁大地之外还能望见泰山山色的郁郁葱葱。
C.“荡胸生层云”既写出了山中云气蒸腾,也写出了作者心潮起伏。
D.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登临泰山绝顶,俯瞰群山时的自信与豪迈。
3.清代浦起龙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你是否同意浦起龙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五岳至尊(五岳之首)
2.D
3.同意浦起龙的观点。从内容上看,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临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心存天下、志在社稷的人生态度。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看,情景交融,单是“齐鲁青未了”一句,便写出泰山雄踞齐鲁,高耸入云的气势。作者的年轻时壮志豪情与泰山的雄伟壮阔浑成一体,用语简洁劲健,造就了诗篇宏大的气魄。(学生也可以反对浦起龙的观点,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多少年 ②共传:一起举杯。
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_______诗。根据本诗内容,标题中“宿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中“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D.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古人云“一字见气象”,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理解,本词的主要表现技巧是什么?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问题。    清江引·秋居
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1.本首《秋居》作者用了那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回答本首小令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玉京秋
周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1.词上片描绘了何种意境?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本词“托辞微婉,寄兴遥深”,请以结尾为例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