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意对即可)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民。(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面两题。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1.两位作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二人的观点作一简明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