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4 月考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野 步
周密(宋)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赵翼(清)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1.仔细品味这首词,简要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诗人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1、诗歌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景?气氛怎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四两句透漏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李白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全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岳阳楼的特点的?请择其中一联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