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小题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中论述“中国书法艺术”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并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C项,“不是线条艺术”论述不正确。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来分析选项的论述是否正确。B原文中是“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C“儒家思想”应为道家思想;D“使得”关系不当,“柔中带刚”与原文“强劲”不符。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章中作者论述的观点分析选项的分析是否合理,然后将选项带入分析判断。B项,并非每幅作品,而是“就整体而言”。所以选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2分)
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
周家兵
我家阳台上有盆野菊花,每年阴历九月就会恣意绽放,金黄金黄的葳蕤无比。我喜欢给她浇水施肥,我们一家人都喜欢这盆每年只开一季的野菊花。它在深圳我家阳台上默默无语的恣意生长,静悄悄地绽放,然后慢慢凋谢在阳台一隅的花盆中。来年的秋天,它依然在我家狭窄的阳台上恣意绽放。
这盆菊花是我从湖北老家带来深圳的。在记忆中她就是一直在那个山冈上长着,兀自自生自灭,兀自快乐开放。在金秋九月的风中,我和父亲一前一后地走在那片山冈上。满坡的芝麻黄豆,在飒飒秋风中摇曳着收获的喜悦。只有在山冈上面兀自开满金黄的菊花,在静默中朦胧而迷人。泛黄的秋叶在沙沙声中飘落细语。菊花在父亲烟斗吧嗒吧嗒声里香气四溢。母亲说把山冈开辟出来,种上麦子。父亲像秋夜月光下的菊花,绽放而静默。母亲叹口气转身回屋。给爷爷冲泡一杯自制的野菊花茶,清热解毒,降火消肿。爷爷入秋就胃热心烦、便秘口苦、头痛目赤。
深秋,父亲带我爬上那片满坡菊花的山冈,叫我仔细观察快要凋谢的金黄菊花。我仰望蓝天,辽阔高远,大雁南飞,我极目远眺,群山峻岭,满山冈是泛黄的树木,落叶在风中兀自飘零,我周围是依然飘香的金菊,摇曳,葳蕤,怒放。父亲坐在杂草中,点上一支自制的香烟,浓烈的烟草味直刺心肺,父亲剧烈咳嗽,声音在山巅翻滚到山谷,我看着痛苦的父亲在抽搐中不停地大口喘气。父亲在咳嗽之后,指挥着我和他一起用手逐一采摘金黄的菊花,留下突兀的枝和枯黄的叶,在秋风中萧瑟一片。
在秋雨来临之前,独自一人在家时,我爬上屋顶收拾晾晒的野菊花,一不小心从屋顶上滚了下来,跌落到院子的泥地上。菊花没有被雨水淋湿,父亲和母亲跟爷爷说,今年的野菊花收拾打理得很好,都是我的功劳。我心里美滋滋的,骄傲地笑着。我知道,多病的爷爷今年就可以像去年一样喝上制作上佳的菊花茶,爷爷的老毛病就可以平缓很多了。
父亲的病查出来是在我成年的时候,我已经远离了家乡。父亲在爷爷去世之后,就再没有打理那片山冈的菊花了。那片野菊花就兀自在老家那片山冈上生长开放。没有人浇水施肥,秋天来临,山冈上却依然金黄一片,葳蕤绽放,秋风送爽,也送来菊花的沁香,在老家村落里飘散游荡。只能是飘散游荡,因为村庄已经人丁不旺,外迁的浪潮在漫山遍野地疯长。
我也在外迁的浪潮中抵达深圳。没有在毕业后留在老家,违背了许多人的意愿,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夜晚我都在梦中将故乡一遍又一遍地张望,没有了老家旁边的那片金黄的菊花,只有依然站立在山冈上的父母期盼我回家的目光。父亲在我离家不久的秋天飘落在故乡的泥土中。那片金黄的菊花却依然在山冈葳蕤的绽放,父亲却再也不能和我一起采摘菊花。母亲说,自从爷爷去世后,父亲就再没有采摘过山冈上那片菊花了,父亲觉得,再好的菊花茶也没有意义了。
父亲,我没有亲手为您采摘老屋旁山冈上那片金黄的菊花,再为您制作上佳的菊花茶。父亲,我知道野菊花能扩张血管,又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可是,我只为您买了降血压的药物,我知道,你和爷爷一样也有高血压,可我没有明白,你和爷爷一样,多么希望我像当年的你,亲自爬上山冈,为您采摘金黄恣意绽放的野菊花,清洗,阴干,晾晒,冲泡,甚至从屋顶滚落院子的泥地上。父亲,岁月让我终于在你逝去的若干年的梦中才猛然醒悟。
梦中,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
如今,我家的阳台菊花绽放。
我找不回父亲的山冈,我只有在阳台上将父母遥想。深圳的秋天没有故乡的景象,老屋在那片菊花金黄的山冈下有说不出的凄凉……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赏析“父亲像秋夜月光下的菊花,绽放而静默”这一语句。(4分)
小题2:请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小题3:请分析作者以“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作为文章题目的用意。(6分)
小题4:作者对自己没有回归故土远走深圳,始终心怀一份愧疚,你怎样看待评价他的这一行为与心理?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到的启示。(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
来自蝴蝶翅膀的创意
IMOD(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是一种新的显示技术,即便是在阳光照射下,它也能使手机的显示器清晰锐丽。它展现色彩的过程与蝴蝶翅膀的闪闪发光原理相同。
下次你买手机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显示面板。因为这个矩形的小显示器将可能赋予“蝴蝶效应”新意义,当然这是在一切进展都如美国高通公司所希望的那样顺利为前提的。
在气象学中,“蝴蝶效应”原意是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带来飓风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意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其实,IMOD与“蝴蝶效应”毫无关系,但这种采用了一组微观显示结构的技术却能产生出热带蝴蝶翅膀上的绚丽光彩。高通公司相信,它们的技术比起今天占主导地位的液晶显示(LCD)技术来有很多优势。显然,这项有着诸多优势的显示技术一旦登陆市场,可能真的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最重要的一点是IMOD技术会让手机电池减轻不少负担。这一特质将能使手机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手机上网、做文字记录、玩游戏、看电影和听音乐。这些功能对于必须使用背光才能阅读的LCD显示器是个不小的挑战,而IMOD显示器只需要反射周围光就可使用,这一点就非常利于电池管理。
“IMOD显示器仅消耗手机电池6%的电量,这近乎是LCD耗电量的一半。”高通业务发展副总裁詹姆斯·凯西说。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微光环境下使用辅助背光,一部装配有IMOD显示器的手机在同样电力供应下还是会大大延长使用时间。“在一次典型使用环境模拟中,我们测算出一部装配有IMOD显示器的手机显示视频的时间为140分钟,而装配有LCD显示器的手机只有50分钟。”他补充道。
由于依靠反射光,所以IMOD在强光环境下也易于显示。大多数LCD显示器在强光下会变黑而看不清楚,而IMOD则会更清晰鲜艳。“如果你使用手机看电影、小说、照片,你当然需要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同样的显示质量。”凯西说。
IMOD显示器可在10微秒之内控制其最基本显示单元的开闭,这几乎是LCD显示器的1000倍,这就是说IMOD更适合播放视频。而且IMOD显示器与LCD同样耐用,高通公司曾经对显示单元做过至少120亿次的开关实验,这相当于无故障持续使用7年。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LCD的替代选择,如OLED显示器、电子纸“e-paper”等。它们或多或少都分别具备较低能耗、快速响应、强光条件下高可视性等特性,但没有一款产品能像IMOD显示器那样集成了所有这些优点。这也正是高通公司充满信心的原因。
小题1:下列对“蝴蝶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蝴蝶效应”原是气象学中的一个名词,指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
B.“蝴蝶效应”是指手机显示器采用的一种能使显示器产生蝴蝶翅膀般的绚丽光彩的技术原理。
C.“蝴蝶效应”意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
D.“蝴蝶效应”是借指IMOD(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一旦登陆市场可能会引起的一种意想不到的效应。
小题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IMOD显示器的显示单元曾经受过至少120亿次的开关实验,可以确保手机持续使用7年无故障。
B.IMOD技术会让手机电池减轻不少负担,这一特质使手机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因为采用了IMOD技术的手机只需要反射周围光就可使用。
C.IMOD显示器可在10微秒之内控制其最基本显示单元的开闭,比LCD显示器快1000倍,这就是说IMOD更适合播放视频。
D.目前还有许多其它的LCD的替代选择,但没有一款产品能集成IMOD显示器的所有优点。
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即便是在阳光照射下,IMOD也能使手机的显示器清晰锐丽,而LCD显示器在强光下则会变黑而看不清楚。
B.如果提供同样电力,那么装配有IMOD显示器的手机显示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装配有LCD显示器的手机。
C.因无法适应人们对手机新功能越来越多的要求,必须使用背光才能阅读的LCD显示器必将逐渐被其他技术所取代。
D.与今天占主导地位的LCD显示器技术相比,IMOD显示器在能耗、快速响应、耐用和强光条件下的可视性等方面均占有明显的优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1)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2)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3)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荫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节日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4)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娘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旦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6)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7)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材,遮蔽了周遭街巷。这样的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8)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色,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9)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0)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小题1:如何理解“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文章围绕“岁月河流上的码头”展开叙述,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小题3:根据文意,概括华夏民俗节日“丰厚的内涵”。(6分)
小题4:文章最后写道:“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请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④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⑤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小题1: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可视为一直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D.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
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C.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D.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25分)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锕嵴宏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但他自认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已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 “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的***还是读的较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不觉得后悔”。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小题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机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B.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有后悔。
C.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因为后者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D.瞿秋白、陈独秀和张闻天有共同的特点:都曾担任过党的领袖,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对于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
E.瞿秋白1935年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小题2:为什么瞿秋白说自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6分)
小题3:请概括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分) 
小题4: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等。结合文章,谈谈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