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追忆曾孟朴先生胡适①我在上海做学生的时代,正是东亚病夫的《孽海花》在《小说林》上陆续刊登的时候,我的哥哥绍之曾对我说这位作者就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追忆曾孟朴先生 胡适 ①我在上海做学生的时代,正是东亚病夫的《孽海花》在《小说林》上陆续刊登的时候,我的哥哥绍之曾对我说这位作者就是曾孟朴先生。 ②隔了近二十年,我才有认识曾先生的机会,我那时在上海住家,曾先生正在发愿努力翻译法国文学大家嚣俄①的戏剧全集。我们见面的次数很少,但他的谦逊虚心,他的奖掖的热心,他的勤奋工作都使我永远不能忘记。 ③我在民国六年七年之间,曾在《新青年》上和钱玄同先生通讯讨论中国新旧的小说,在那些讨论里我们当然提到《孽海花》,但我曾很老实的批评《孽海花》的短处。十年后我见着曾孟朴先生,他从不曾向我辩护此书,也不曾因此减少他待我的好意。 ④他对我的好意,和他对于我的文学革命主张的热烈的同情,都曾使我十分感动,他给我的信里曾有这样的话:“您本是……国故田园里培养成熟的强苗,在根本上,环境上,看透了文学有改革的必要,独能不顾一切,在遗传的重重罗网里***出一条血路来,终究得到了多数的同情,引起了青年的狂热。我不佩服你别的,我只佩服你当初这种勇决的精神,比着托尔斯泰弃爵放农身殉主义的精神,有何多让!”这样热烈的同情,从一位自称“时代消磨了色彩的老文人”坦白地表述出来,如何能不使我又感动又感谢呢! ⑤我们知道他这样的热情一部分是因为他要鼓励一个年轻的后辈,大部分是因为他自己也曾发过“文学狂”,也曾发下宏愿要把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品翻译成中国文,也曾有过 “扩大我们文学的旧领域”的雄心。正因为他自己是一个梦想改革中国文学的老文人,所以他对于我们一班少年人都抱着热烈的同情,存着绝大的期望。 ⑥我最感谢的一件事是我们的短短交谊居然引起了他写给我的那封六千字的自叙传的长信(《胡适文存三集》,页一一二五一—一一三八)。在那信里,他叙述他自己从光绪乙未(一八九五)开始学法文,到戊戌(一八九八)认识了陈季同将军,方才知道西洋文学的源流派别和重要作家的杰作。后来他开办了小说林和宏文馆书店,——我那时候每次走过棋盘街,总感觉这个书店的双名有点奇怪,——他告诉我们,他的原意是要“先就小说上做成个有统系的译述,逐渐推广范围,所以店名定了两个”。他又告诉我们,他曾劝林琴南(林纾)先生用白话翻译外国的“重要名作”,但林先生听不懂他的劝告,他说: “我在畏卢先生(林纾)身上不能满足我的希望后,从此便不愿和人再谈文学了。”他对于我们的文学革命论十分同情,正是因为我们的主张是比较能够“满足他的希望”的。 ⑦但是他的冷眼观察使他对于那个开创时期的新文学“总觉得不十分满足”,他说:“我们在这新辟的文艺之园里巡游了一周,敢说一句话:精致的作品是发现了,只缺少了伟大。”这真是他的老眼无花,一针见血!他指出中国新文艺所以缺乏伟大,不外两个原因:一是懒惰,一是欲速。因为懒惰,所以多数少年作家只肯做那些“用力少而成功易”的小品文和短篇小说。因为欲速,所以他们“一开手便轻蔑了翻译,全力提倡创作”。他很严厉地对我们说:“现在要完成新文学的事业,非力防这两样毛病不可,欲除这两样毛病,非注重翻译不可。”他自己创办真美善书店,用意只是要替中国新文艺补偏救弊,要替它医病,要我们少年人看看他老人家的榜样,不可轻蔑翻译事业,应该努力“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养我们创造的源泉”。 ⑧我们今日追悼这一位中国新文坛的老先觉,不要忘了他留给我们的遗训! 一九三三年九年十一日夜半在上海新亚饭店 (选自《胡适文集》) [注]①嚣俄:指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他从不曾向我辩护此书,也不曾因此减少他待我的好意”这两句表现了曾孟朴先生为人的谦逊宽容,对待后学的热诚厚道。 | B.“我在畏卢先生(林纾)身上不能满足我的希望后,从此便不愿和人再谈文学了”这句话表明他对当时中国文学的绝望,可见出他孤傲清高的个性。 | C.第⑥段叙述曾孟朴先生写给作者的自叙传长信中所介绍的学法文、开办小说林和宏文馆书店等事迹,表明他是一个梦想改革中国文学的志者。 | D.曾孟朴先生对开创时期的新文学“不十分满足”是因为新文艺园地缺少伟大的作品,缺乏伟大是因 | 为多数年轻作家的“懒惰”与“欲速”。 E.本文运用顺叙的方式追忆了曾孟朴先生对年轻后学的奖掖、对革命文学的支持等事迹,塑造了一位 谦虚、勤奋、真诚、刚正不阿的文人形象。 小题2:第④段引用曾孟朴先生来信中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根据文本,探析“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养我们创造的源泉”这句话的涵义;并联系 当下社会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1)曾孟朴先生来信中的这段话洋溢着对一位后学的褒扬,对文学革命主张的热烈同情(1分),由此可见出孟朴先生为人的真诚,奖掖的热心和对文学与人生的真知灼见(1分);⑵直接引用所追忆人物的来信内容(1分),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1分)。 小题3:⑴“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养我们创造的源泉”这句话的涵义是:注重用白话翻译外国(西洋)文学重要作家的名作,以促进培养中国开创时期的新文艺,使之更伟大(2分)。⑵启发:文学(文艺)的创新发展需要有世界的胸怀(眼光),要善于借鉴、吸收外邦文学文艺的先进(成功)之处,以之为创造的源泉(2分);同理,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要使本国在这些领域有长足的发展,有更新的创造,也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而应怀抱世界意识,本着“兼收并蓄、扬长弃短”的精神,大胆吸收,化为自身创造的源泉(2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他对当时中国文学的绝望,可见出他的孤傲清高的个性”这一表述欠妥,“绝望”这一措辞过于绝对,他只是不愿对人谈文学,其自身的文学实践以及对文坛的关注始终未曾停止,由此可以看出他并非绝望。E.本文并非严格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而是根据“我”对曾孟朴先生的总体印象——“他的谦逊虚心,他的奖掖的热心,他的勤奋工作都使我永远不能忘记”——来写;“刚正不阿”这一表述与文本内容不吻合。 小题2: 试题分析:“他对我的好意,和他对于我的文学革命主张的热烈的同情,都曾使我十分感动,……如何能不使我又感动又感谢呢!”从引用文段的前后文可知,“我”为此而十分感动,可见曾孟朴先生感情的真挚。另外,引用的作用主要有: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综合这两个方面,解答本题,思路就会更清晰了。 小题3: 试题分析: 本题的第一问不难。“他自己创办真美善书店,用意只是要替中国新文艺补偏救弊,要替它医病,要我们少年人看看他老人家的榜样,不可轻蔑翻译事业,应该努力‘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养我们创造的源泉’”。从这一句中的“不可轻蔑翻译事业”可知,“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即外国重要的文学作品。再从“替中国新文艺补偏救弊”即可知,“培养我们”指培养新文化。第二问可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谈其利与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成瘾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如海洛因、可卡因等药物的滥用和对酒精烟草的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烟草等的使用会使得个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一种渴求的心理,从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最终产生对毒品、酒精、尼古丁的强迫性寻求行为;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等行为可能会使接触到的青少年在精神上渐渐产生依赖,最终形成了成瘾行为。个体一旦在一段时间内与这些成瘾行为分离,就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反应,对于成瘾者而言,他们似乎并不会担忧自己的现状,也并不会认为这种经历是负面的,更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研究证明:长期吸烟行为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损害已经被证明,吸烟会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只从神经科学的生理上来说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促使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物质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吸烟者的学习表现,也会影响到认知能力。 此外,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也导致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病态赌博的个体在身临其境时,会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可能荒废学业,置家庭于不顾。疯狂购物者选择的这种不理智不成熟的压力释放方式,也可能促使虚荣心的膨胀。长时间的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会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涣散。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造成严重的后果。 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都可能是促成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的个体因素。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他们与现实的脱节,使他们情绪变得不稳定,郁郁不乐,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 成瘾行为的发生与否,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性因素和使用态度,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对综合健康的影响中起缓冲作用。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青少年若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他的爱和鼓励,自己的心理需求就适当得到了满足。 青少年的成瘾行为越多越不利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善。青少年长时间进行成瘾行为必然会影响自己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健康;而在心理上,部分青少年依赖这些行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事件,甚至发展成精神上的寄托,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社会功能上,一般成瘾者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反而不适应,可能会出现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而这样的青少年很可能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机能退化,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种种症状表明,无论是成瘾行为本身的危害性,还是青少年进行成瘾行为的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从而引导他们尽量不要去接触成瘾行为,不接触才可以很好地控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成瘾行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方面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某种药物,并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 | B.广义的成瘾则包含主体对一些行为的反常的强迫性依赖,如疯狂购物、病态赌博、网络成瘾等。 | C.成瘾会从人的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比如个体对病态赌博等会从强迫性寻求发展到强迫性依赖。 | D.成瘾的个体与成瘾行为分离可能出现不适的反应,但个体一般对现状并不担忧,也并不会觉得这种经历是负面的。 | 小题2:下列关于“成瘾行为”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尼古丁会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到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 B.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会使病态赌博的个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能使其荒废学业,或置家庭于不顾。 | C.青少年长期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后果比较严重。 | D.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会导致其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问题。 |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周围对他的支持,那么其心理需求也就得到了适当的满足。而这种支持可能会在成瘾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 B.部分青少年或将成瘾行为当成逃避现实生活的依赖,或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这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 C.成瘾者一旦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可能会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学习兴趣丧失、社会活动减少,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 D.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有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才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窗花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②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地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飞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般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剪窗花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思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媳妇的功用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以“窗花”作为写作对象,实际是写“窑洞里生活”的人,写他们从“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寂寞和生活愿望。 | B.第③段“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窗花的神圣”。 | C.文章结尾一段写到幼儿“哇哇啼哭的景象”与邻家大爷“木呆的眼神”,这样写的目的是要反衬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D.文章写“窗花”在冬天“灿烂”时,以“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的美丽娇艳和斗霜舞雪的品格,形象生动。 | E.作者在第③段刻意写到“狂风一吹”之后窗纸“褴褛不堪”的情景,其作用是为下文村里的人们重视剪窗花作出铺垫。 小题2:从文中看,那“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原因有哪些?(6分) 小题3:作者在第④⑤两段中着力描绘了冬季剪窗花的情景和夸张描绘窗花的形态。结合“窗花”的艺术魁力,概括这样写的好处。(6分) 小题4:作者在第①段说,朴实的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后来在第③段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正如韩少功所言:“《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1991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我的荣幸。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韩少功说《我与地坛》的发表在当年(1991年)的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是唯一的一篇,但其价值仍使那一年的文坛收获颇丰。 | B.“用生命书写生命”,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史铁生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第二个“生命”指的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义和张力的探索。 | C.史铁生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为其举行追思会、其作品被频繁提起、某购书网站推出其专题、其作品被重新出版等。 | D.文中大量引用了史铁生本人以及亲属、朋友的言论,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显得生动、真实,使情感抒发也更含蓄、真挚。 | E.在史铁生追思会上,评论者们从史铁生用苦难提升人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小题2: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史铁生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小题4: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堪称当代文化英雄”,铁凝评价他“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地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飨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 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6册的“菜点选编”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 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酱等;潮菜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菜系之名,实际是上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域范畴。而旧时菜肴是以族群风味饮食为分界,只有“菜点”和“帮口”(商帮口味)之说,属于族群范畴。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之后,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潮菜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用流行的菜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位多年后归国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爱西干面”摊档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干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在老华侨的心里,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美食。族群饮食,就是这样一些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的食物,它们跟语言一样是族群区分的标志,是饮食文化的真正边界。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小题1:下列关于“潮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菜是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具有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生等特点,最初是通过潮商传遍东西洋的。 | B.潮菜与粤菜或广东菜有明显的差别,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 | C.“菜点选编”丛书,把潮菜与福建菜合编在一起,说明在专家名厨眼里潮菜与闽菜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 D.潮菜的很多菜品与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大同小异的。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潮商的活动,使潮菜进一步走向成熟,潮菜的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 B.在香港,潮州菜馆林立,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菜的特点,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的声名。 | C.潮州在历史上曾先属七闽后属广东,移民多来自福建,这是潮菜的粤闽菜系之争形成的历史背景。 | D.流行的菜系理论很难解释有着特殊发展过程的潮菜,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人们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饮食文化现象。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大菜系”,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潮菜在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中被归入了粤菜。 | B.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的产生,是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造成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 C.潮菜在本土之外出现多流派的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这是潮菜在众多菜系中能独领风***的主要原因。 | D.一碗干面会让老华侨泪流满面。在他的心里,这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能引起他文化认同感的美食。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与第一代生物燃料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第二代生物燃料是以非粮作物乙醇、纤维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为代表,原料主要使用非粮作物,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废弃物,以及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脂肪、藻类等。第二代生物燃料即非粮食乙醇燃料,其实第二代生物燃料也分为二代:第一代主要用甜高粱、木薯等非粮食农作物进行提取,优点是淀粉及糖含量高,能替代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而下一代则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例如植物的茎叶、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等都可以转化为燃料,扩大生物燃料的作物种类,更可以废物利用,这是当前国际研究的重点。 ②另据美国能源部研究,更注重生态效应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有望减少最高达96%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第一代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平均仅可以减少约20%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第二代生物燃料,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的取材范围相当广泛,秸秆等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大量存在。农业废弃物均可入料,保证了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和使用更多化学物质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③汽车发动机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掺入了生物乙醇的汽油或柴油,使得第二代生物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发生物燃料时的新宠。德国大众公司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就与德国佛莱堡科伦工业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取自稻草或秸秆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该工业集团年产2万吨的“第二代生物柴油”项目已启动。其次,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催化酶技术未来几年成本还将快速下降,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可行性非常强。美国能源部通过资金支持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对纤维素催化酶进行优化,大大地降低其成本,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能早日投入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UOP公司等许多新能源企业纷纷组建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厂。巴西石油公司则研究从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中提炼乙醇,并加紧生产厂的建设。从2008年开始,许多国家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呈几何数字增长。 ④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关键技术是催化酶技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使生物化学反应在温和的环境下进行得更加迅速、效率更高。新型酶制剂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就在几年前,该技术的成本还比较高,这两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其成本已经下降很多,从而使第二代生物燃料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目前的新型酶制剂非常适合用秸秆这种大量存在的农业废弃物来生产乙醇。 ⑤不过,第二代生物能源的一些关键工艺涉及一系列复杂过程和技术,需要很大的投资和大量的原材料,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实际生产成本还是一个重要的未知数。另外,在生物燃料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方面,原料收集也是一个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原料极其分散,采集成本、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可能成为制约燃料乙醇业发展的瓶颈。 小题1:下列关于“第二代生物能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 B.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第一代以非粮食农作物为原料,而第二代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 | C.第二代生物燃料与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可以实现减少96%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 D.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产耗费的能源和化学物质更少,从而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代生物燃料可以直接用于汽车,而汽车发动机不需要另行改造,因此许多国家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呈几何数字增长。 | B.由于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催化酶技术的日益成熟,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实际生产成本已大幅度下降,为其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创造了条件。 | C.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催化酶技术是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关键技术,它能使生物化学反应在温和的环境下进行得更加迅速、效率更高。 | D.非粮食乙醇燃料的第二代是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而新型酶制剂能将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 |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粮食作物和农业废弃物等转化为燃料的技术研究,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欧美等先进国家相继启动了该项目或组建了工厂。 | B.相比于第一代生物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在原料使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产业优势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 C.与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第二代生物燃料能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重点。 | D.虽然第二代生物燃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工艺技术、资金、工业化生产过程和原料收集等方面,仍存在制约瓶颈,尚需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