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国学”一词,始之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新学”、“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将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国学”一词,始之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新学”、“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将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学”一词,始之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新学”、“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将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如今我们所说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包括儒、兵、法、墨、道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们从不同层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做人处世,熏陶着历代国人。从广义上讲,中国古代的人文和学术,如政治、历史、思想、哲学、经济、地理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涉及的范畴。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国学对个人而言是培养君子气质和人格魅力,对社会来说则有构建道德价值体系、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热情之功。国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与力量,它启迪人们治国之良方、成功之秘诀、人性之弱点、处世之要旨。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国学热”的兴起反映出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五四”以来,中国文化有几次大的断裂。赛先生、德先生猛烈冲击传统文化,在当时是一种进步,但也造成文化的裂痕;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更如“摧枯拉朽”,将传统文化“扫地出门”。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惨痛的教训值得国人永远铭记。
平心而论,国学不能包揽天下、医治百病,不可能完全解决现在的道德滑坡、人心浮躁和观念虚无等问题。何况,国学毕竟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乃至糟粕。譬如“孝文化”,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其中的“孝道治天下”就有悖于今天“依法治国”的原则,如果我们把这些囫囵吞枣照搬过来,那就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了。国学中的某些知识也有违普世真理和现代科学知识,经史子集中某些名人之言,也缺乏逻辑性与科学性。只有采取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国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对国学持什么态度,其“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关系到我们该建立怎样的文化体系的大问题。现在社会上对文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民族虚无主义,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基本上看不起国学,认为它们过时了;另一种认为只有自己的才好,对西方的思想观念基本采取排斥态度。不消说,这两种态度都是偏颇的、错误的。既传承国学优良传统,又吸取西方先进文化,才是两全其美之策。
(选自马承钧《仰望中国的“月亮”》,有删节)
【注】①赛先生、德先生:指对科学(Science)和民主(Democracy)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
小题1:下列对“国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研究始于清末,具体指区别于欧美学术的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叫“旧学”、“中学”。
B.我们所说的“国学”主要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同时涵盖了历代文学、哲学及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
C.国学中的儒、兵、法、墨、道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做人处世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D.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及书画、音乐、医学、建筑等人文和学术方面的内容,也都是国学涉及的范畴。
小题2:下列不属于“对国学价值的正确认识”的一项是
A.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君子气质和个人魅力,有助于构建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热情。
B.国学能够在治国、修身、做事等方面给人很多智慧和力量,但它不能包揽天下、医治百病,“五四”运动曾对此提出警醒。
C.国学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和糟粕,对此我们要做出理性判断,取精华,去糟粕。
D.国学中的某些文化有悖于今天的治国原则,某些知识也有违普世真理和现代科学,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思想对历代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它的兴起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
B.“五四”以来的几次运动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大的断裂,宣传科学民主难免会伤害到传统文化,这样的教训值得国人铭记。
C.学习国学不等于囫囵吞枣地全部照搬,对于经史子集中一些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言论,我们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
D.一味排斥国学,否定其价值;或一味排斥西学,孤芳自赏:以上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不利于健康的文化体系的建立。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找到与“国学”概念相关的语段,然后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与原文内容关系“国学”的表述进行辨识,再做判断取舍。A.偷换概念,应为“‘国学’这一称谓始于清末”。B.曲解概念,应为“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D.扩大概念,应为“中国古代的人文和学术”。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对国学价值的正确认识”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中对“对国学价值的正确认识”的描述,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判断。B“‘五四’运动曾对此提出警醒”表述不正确,不符合文意,属于无中生有。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品读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出判断。B“宣传科学民主难免会伤害到传统文化”,与原文内容不符,属于曲解文意。所以选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陋室
贾平凹
①推开一扇黑门,就进入一个世界了。一墙之外的阳光挺好,却也有风,是从旁边的高楼下过来的,压缩了的,无形而尖硬;这门就随身紧关,一切复沉沦于黑暗了。   
②主人是玩墨的,这黑屋大致也和谐。“爱屋及乌”嘛,眼睛看墨的颜色多了,便从门缝里斜射进来三根五根的光线,光线的一切的生动里,也能欣赏出这一处墨用得匀,用得活,有其亮色和韵味。
③屋的开间是三米,入深也是三米,三三得九,如果再有一点纵横,一切就好了,是一个囫囵数字的平方。再如果主人是一个无所为的人,一张桌子上置一个花瓶,插几枝假花,玻璃下压几张影星美人图,一个书架上放几排油瓶、醋瓶、酒瓶、那也就满足了。偏主人玩墨是玩在纸上的,这桌上桌下、书架里书架外,全堆放了纸卷,一屋子易燃之品。那么,锅盆碗盏,衣物用什就寸土必争,竟然能巧妙地放下三个沙发:一个大沙发,白日迎宾待客,夜里供儿子安眠,鬼知道儿子却能在沙发上长就那么高个子!两个小沙发,永远是夫妇享受的地方了,而且恰到好处,沙发前可以放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炉。人以食为本,火炉上的水壶日夜是醒着的。醒着的是难受的,所以总唠唠叨叨。   
④主人常常在沙发上坐了,取笑水壶不旷达。   
⑤当然,始终不醒的是另一个房子,长沙发紧边的地方,有一个门洞。门洞没有帘子,好了,这正是黑帘子,永远于所有来客是一种神秘。如果有一只猫进去,放大了瞳孔,就知道这是主人的卧屋,七平方米的,妙在安一张双人床,不松不紧。而又是从床上到床下,是书是报是纸卷。一个黑封了的窟,最宜于入静,因此主人一直未失眠过。   
⑥蜈蚣有一百条腿,但并未嫌弃过腿多,云鹤有两条腿,但也并未抱怨过腿少,甚至它落下来,还喜欢一腿独立!实在没有地方让家具立脚,因为人腿太多了。惟高高的乱纸堆上,明亮亮是一台小小的座钟,座钟里有一猫头鹰,怪眉怪眼。猫头鹰是夜之魂,能在这里最好,满屋有了一种庄严感。   
⑦脸一日洗几遍,脸还是不干净,眼一生不洗,眼永远是亮的。空余的地方发挥不了拖把和扫帚的功能,也就不去花那份钱,反正人是活动的,是天生的避尘珠。奇怪的是空气没有因空间狭小而稀薄,为了看清人之呼吸,就以香烟为有形的空气,吸进一口,吐出三口,袅袅扶摇到屋顶,祥云笼罩,大可在俯察品类之盛后,再可仰观宇宙之大了。   
⑧主人的不修边幅,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   
⑨但卧屋里挂有一把胡琴,外室里悬有一柄长剑;胡琴被尘土封住,又没弹,但它响动的是一首无声的音乐,长剑被尘土封住,但它舞动的是一幅无形的英姿。当屋垂吊的一盏电灯,视认为一轮太阳,门后挂着的一片圆镜,视认为一轮月亮,太阳永不落,月亮永不缺。儿子说:还有八颗星星,两颗在他脸上,两颗在妈妈脸上,四颗在爸爸脸上,因为老子有一副眼镜。夜里或许断电了,炉火光亮,人之初是善的,人之影却诡变,在四面墙上忽大忽小,忽长忽短,自己常常为自己吃惊和感动。   
⑩工作了一天,身心都十分疲倦了,进入这个世界,窄小却温暖,昏暗而安妥,无害人之熬煎,亦无被害之惶恐。男的有妻,女的有夫,夫妻有子,有酒且饮,无酒清谈,随形适意,其乐无穷。夫妇又坐在两个小沙发上了,看芦苇顶棚上老鼠打架,打得那么激烈,结果就一只掉下来,不免说一声“有什么过不去的!”然后观起西墙上的裂缝。裂缝好宽,斜斜下来,有分有合的图案,看作是一棵秃树,也看作是一个枯笔字,更多的看作是抽象的画,常看常新。最得意的,也最欣赏不够的是东南墙角上的蜘蛛网,大若雨帽,经纬高超,尘烟熏迷,丝粗如绳,那是人工所不能及的艺术品啊!   
11主人是搞艺术的人人亦成了艺术这艺术真美
12主人是谁,说出来我知道,你知道,而且在这个唐都古城里的差不多的有职有位的更知道。因为在他们宽敞明亮豪华的住宅里,挂满了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行、草、隶、篆字幅,且常常对来访者介绍说:“瞧,这字绝吧,我们这儿杰才济济,这便是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薛铸写的呀!”
小题1:综观全文,简要概述陋室的特点。(4分)
小题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4:作者评价说:“主人是搞艺术的人,人亦成了艺术。这艺术真美。”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三个“艺术”?请结合文意谈谈这句话给你的人生启发。(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语“新词”漫议
雷颐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的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此次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报道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是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小题2: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的“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小题3: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冼马除:革除
B.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病重
D.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尤甚
C.①但刘日薄西山 ②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日短也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郎署②虽然,犹有未
B.①非臣陨首所能报②雄州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②宾主尽东南之
小题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极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小题1:“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一句中,“格调”与“风趣”各有什么含义? (4分)
小题2:试谈谈你对“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一句的理解。(4分)
小题3:作者写《维摩经》中“天女散花的记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探究作者在本文中表现的思想情怀。(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
1939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该发现揭示了已经持续“燃烧”了50亿年的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的奥秘。
模拟太阳,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成为了人类的新梦想。面对这个梦想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原本独立进行研究和实验的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7个成员合作协定了“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合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人造太阳”。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气压达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人造太阳”将模拟这一过程,在建成的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像变压器似的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它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采集氘进行聚变反应,产生的能源足够人类使用100亿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以利用这种强大的能量,就意味着必须实现极高的温度,使燃料能够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并且把处于上亿度高温下的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当中。发达国家纷纷兴建的磁约束装置“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就是用大量线圈和磁体构成一个环形的磁容器,来盛装约束极高温度的聚变燃料,让它发生具有可控性的核聚变反应。
由于技术局限,目前的“人造太阳”释放电能的时间很短。科学家寄希望于全超导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使实验装置释放电能的时间延长。我国已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使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更前进了一步,更有利于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探索。
近期,“人造太阳”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美国能源部近日宣布美国国家实验所的模拟太阳中心核反应的世界最大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即将启动,中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环流器二号A也取得了新的国际创新成果。
小题1:下列对“人造太阳”的工作原理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氘原子核和一个氚原子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一个中子和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B.首先建成一种实验装置,然后在它内部通过上亿度高温实现氘和氚的聚变,最后控制并利用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C.在核聚变反应装置中,通过极高温、极高压的条件,实现具有可控性的氘和氚的热核聚变反应,以此来获取巨大的能量。
D.提取自然界海水和空气中的氘,通过能量巨大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而又清洁的能源。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枯竭而导致的能源危机使人类通过“人造太阳”工程获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迫切。
B.通过对自然界中几乎“取之不尽”的氘的核聚变反应的利用,人类将获得一种新型的能源,同时也将由此告别受污染的生存环境。
C.如果想利用核聚变所产生的强大能量,必须的条件是使核燃料达到上亿度的高温且把它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中。
D.我国已建成并成功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实验设备。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热核反应实验堆计划”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7个成员共同参与,说明只有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加速核聚变能利用的实现。
B.在地球上再现太阳的环境,使用全超导核聚变装置为人类提供能够完全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的唯一出路。
C.有朝一日,“人造太阳”项目实现了商用化,通过核聚变获得的新型能源将造福于全人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会用上一种更清洁、更安全的电力。
D.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成功建成,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