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冬日平静张承志⑴晨起经常很晚,躲过车吼马聋的时候。那种时候出门,闯过每一座立交桥,都要有董存瑞的决心。如今北京的距离正如“立交”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冬日平静 张承志 ⑴晨起经常很晚,躲过车吼马聋的时候。那种时候出门,闯过每一座立交桥,都要有董存瑞的决心。如今北京的距离正如“立交”这个词象征的一样,仿佛被人施加了立体和交叉的古怪计算,走起路来感觉愈来愈远了。 ⑵以前过一段时间,就要去科学院图书馆翻翻杂志。现在科图萧条,不如去三联书店看新书。我多次验证过一个感觉:在那里溜达着浏览,和在东京新宿的著名书店不花钱地“立读”,其滋味毫无二致。书架上刚刚印出的《老照片》,此时便被立读者人手一册。 ⑶依照约会的地点,午前我找到三联二楼的咖啡馆,一位长辈正等着我。《热什哈尔》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了繁体字版,我们约会就是为了交接刚出版的样书。我曾为该书做过零星杂务,今天来接着把事情办完。译者住在大西北的乡村,书来信往多仗了老前辈的热肠。书记载的是二百年前民众的牺牲,但书从来不为人知,民众的心情也长期被忽视了。前些年三联出了汉译本,今天更扩及到台湾。真是,好书是不会湮没的,很多人都愿为有意义的事尽力。同席有两位台湾编辑,听了书的故事都感到有趣。 ⑷书印制精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着,沿故宫北墙的筒子河散步向西。不打算早早返回,在这都市里,这一条小路如今更显得古雅幽静。柳枝还没有褪尽绿色,河水泛起清黑的波纹。一路走到红楼,找到一个芝麻般大小的邮局。我在小桌上填写地址,小心地写信将友人的希望寄往黄土高原。 ⑸街上五光十色。路口上,小贩们的叫卖声响成一片,熙熙攘攘,活泼健康。十块钱一个剃须刀,五块钱一支玫瑰。每天看到他们,每天都因他们而感慨人求生的潜力。 ⑹觉出饿了。这一天虽然是好日子,心情格外轻松,但是仍然没有顾上午饭。迎面是装潢一新的店铺。吃了兰州的牛肉面套餐,一顿饭喷香滚烫。边吃边想,那些远在西北山地的朋友,接到了邮来的特快专递该有多么高兴呢。不觉又暗数着成全书的每一个普通人。出门时,天色已近昏暗,又油然想到正在写着的东西,好像胸中隐约添了些分寸。 ⑺已经是天短夜长的节令。一忽儿工夫,天黑了。坐在一辆小公共上,听着售票员吆客。随着这辆车的停停走走,依次闪过的车站上挤满了各色人的表情。很快就变成了漆黑的夜,车灯和路灯照着喧闹的声浪,突然在暗黑中雪亮地映出密密的、等车人的群相,他们不上夏利小面、不上小公共,他们的表情焦急而坚毅。我每次看到这种车站上的表情时,心里都禁不住感动。在这种表情中,百姓的生存和北京的精神都流露出来了,使我觉得回味无限。 ⑻晚上,和女儿讨论一会儿语文习题。她必须对一句古文画勾,指出应该翻译成A、B、C、D中的哪一种。我接过来,读了A、B、C、D,确实四种都不准确,只有A还勉强可以沾边,而标准答案是B。女儿盯着我,问我怎么办。 ⑼怎么办呢?我说:你首先要学会给B画勾,同时又要学会把A藏在心里。会好起来的,我证明般朝女儿扬了扬崭新的《热什哈尔》。她一直做功课,我一直看着电视,心里却回味着这一天的事情,也想着明天的事情,直到夜深人静。 (选自《北京青年报•作家视线》,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从“闯过车吼马聋的立交桥”的想象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①第6自然段结尾句“好像胸中隐约添了些分寸”,这里的“分寸”指什么?(3分) ②在第7自然段中,“百姓的生存”状态有哪些?请分条列举。(3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中写道:“你首先要学会给B画勾,同时又要学会把A藏在心里。”作者借这句话传达出一个怎样的生活道理?(4分) 小题4:本文以“冬日平静”为标题,结合作品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
答案
小题1:文章从“闯过车吼马聋的立交桥”的想象写起,表达了作者对喧嚣、复杂的生活难以安适,进而透露出其对平静、简单生活的向往,从而引出下文——一日的平静生活。(评分标准:本题4分。想象所含意味,2分;想象所起的“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 小题2:①“分寸”指为普通民众写作的责任感。②“百姓的生存”状态在第7自然段中表现为:发出喧闹的声音;密密地拥挤着等待;不上夏利、小面和小公共;表现焦急而坚毅。 小题3:学会承受、包容生活中不尽合理的事情,珍藏自己的理想和钟爱(或希望、信念)。 小题4:①文章写了初冬时节作者的种种感受,标题涉及了作品的内容。②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平静生活感到惬意,标题反映了这种思想。③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普通民众自然生活的珍视,标题反映了这种心态。④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安详的生活状态的赞赏与追求,标题表现了这种意境。(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个要点(内容要点)2分,后三个要点答出任意一点(立意要点)即给2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的结构作用分析题目,文章开头的作用主要有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有时和文章的主旨有关,答题时要首先概括本段内容,本段内容想象北京“喧嚣、复杂的生活”,和想象中的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主旨 “追求一种平静、简单的生活”,通过想象引出下文对“一日平静生活”的叙写。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第一题,由文段前面的句子“边吃边想,那些远在西北山地的朋友,接到了邮来的特快专递该有多么高兴呢。不觉又暗数着成全书的每一个普通人”应该是对帮助别人后心中的一些满足,延伸为“对他人的责任感”。第二题摘取文段中的关键此即可,文段一共六个句子,答题点集中在第三、四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前面的句子“确实四种都不准确,只有A还勉强可以沾边,而标准答案是B”,由此分析对“不准确”“不认同”的要学会接受,对自己“认为对的”要学会“珍藏”。实际上就是一种宽恕、宽容,同时还要对自己的东西要珍藏。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标题作用的探究题目,文章的标题的作用是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或暗示主旨。标题“冬日平静”交代作者活动的环境,内容都在冬日发生,和文章情节相关,作者追求的是“平静”生活,和主旨相关,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月中旬的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成为自然摄影师蜂拥而至的一个所在。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将短暂而壮观的“火瀑布”景象永远定格在镜头中。日落时分,当太阳处于适当位置,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便会出现绚烂的“火瀑布”奇景,水流好似炙热的熔岩一样,从埃尔卡皮坦山陡峭的花岗岩崖面飞奔而下。为了捕捉下这一奇景,摄影师除了需要耐性外,还需要天气足够配合。 “火瀑布”奇景指的就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马尾瀑布由夕阳照射在奔流的瀑布上形成的一种视觉奇观。1973年,已故著名摄影师加伦•罗威尔首次拍到“火瀑布”的彩色照片。自此,每年前往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摄影师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捕捉下这一视觉奇观,他们必须祈祷出现晴朗的天空,否则梦想就会化为泡影。《约塞米蒂摄影指南》作者迈克尔•弗莱表示:“马尾瀑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瀑布,我不知道世界其他地方是否还存在类似瀑布。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质构造让马尾瀑布能够在适当条件下化身为美丽的‘火瀑布’。” 40年前,摄影师只能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拍摄到人造“火瀑布”。夏季的夜晚,人们将燃烧的余烬推下附近的冰川点悬崖,让奔流的马尾瀑布呈现出火花四溅的景象。拍摄“火瀑布”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和几何学。拍摄前,摄影师必须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考虑地球轨道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同时还要敲定最佳的拍摄时间。他们一直在寻找最低的光照角度,此时的阳光能够为马尾瀑布染成彩虹色。 黄昏时分,马尾瀑布后边的花岗岩反射阳光,形成“火瀑布”奇观。这种奇观每年都会出现,大约两周后消失,颜色的亮度每年都不同。身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安瑟•亚当斯艺廊摄影指导的弗莱说:“如果找到合适的角度,你能够拍到令人吃惊的金黄色或者红橙色。” 拍摄完美的“火瀑布”既需要运气,也需要找准时机和大自然的配合。马尾瀑布从埃尔卡皮坦山东部的山峰奔流而下,只有冬季和春季的降雪和降雨量充足时才会出现。2012年的降水量较少,但专家们表示马尾瀑布并不需要很多水便可被夕阳“点燃”。与降水相比,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西南地平线必须非常晴朗。2月是一年中暴风云较为频繁的月份,经常遮住太阳。 在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马尾瀑布便成为瀑布家族的超级明星,让优胜美地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羡慕不已。马尾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由落体瀑布之一,流水撞到花岗岩时的落差达到457米,而后又下落152米。“火瀑布”在黄昏前后出现,可持续大约两分钟。埃尔卡皮坦山东部的主路是最佳的观赏地点,摄影师经主路进出约塞米蒂谷。 最近的风暴和降雪让马尾瀑布“复活”。约塞米蒂公园的官员希望瀑布奔流的景象能够一直持续到2月24日。通常情况下,2月24日是能够看到“火瀑布”的最后一天。 小题1:下列对“火瀑布”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落时分,当太阳处于适当位置,水流好似炙热的熔岩一样,从埃尔卡皮坦山陡峭的花岗岩崖面飞奔而下。 | B.“火瀑布”奇景指的就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马尾瀑布,由夕阳照射在奔流的瀑布上形成的一种视觉奇观。 | C.每年都会出现,大约两周后消失,颜色的亮度每年都不同。如果找到合适的角度,能够拍到令人吃惊的金黄色或者红橙色。 | D.马尾瀑布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由落体瀑布之一,流水撞到花岗岩时的落差达到457米,而后又下落152米。 | 小题2:下列对“火瀑布”形成条件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马尾瀑布从埃尔卡皮坦山东部的山峰奔流而下,季节是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冬季和春季才可能出现。 | B.夏季的夜晚,人们将燃烧的余烬推下附近的冰川点悬崖,让奔流的马尾瀑布呈现出火花四溅的景象。 | C.降水是“火瀑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但专家们表示马尾瀑布并不需要很多水便可被夕阳“点燃”。 | D.与降水相比,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西南地平线必须非常晴朗。但2月是一年中暴风云较为频繁的月份,经常遮住太阳。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尾瀑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瀑布,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类似瀑布。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质构造让马尾瀑布能够在适当条件下化身为美丽的“火瀑布”。 | B.拍摄人造“火瀑布”需要具备很多知识,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和几何学。拍摄前,摄影师必须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考虑地球轨道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同时还要敲定最佳的拍摄时间。 | C.当季节、水量、天气等所有条件都具备时,马尾瀑布便成为瀑布家族的超级明星,让优胜美地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羡慕不已。 | D.最近的风暴和降雪让马尾瀑布“复活”。约塞米蒂公园的官员希望瀑布奔流的景象能够一直持续到2月24日。幸运的话,如果冬季降雪量充沛,12月份还有看到的希望。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赵紫宸:工楷写耶稣 徐百柯 那一年的平安夜,并不平安。 狱中的赵紫宸忆起每年燕京大学庆祝圣诞的盛况,不禁凄然,不知夫人孤独在家,情何以堪,又不知天上人间,何等的远隔,于是吟诗曰“圣母有余哀”。圣诞清晨,他听得钟声传响,不由谨肃起来,复吟诗曰“在劫一心宁”。 北平沙滩红楼日本冤兵队,1941年的圣诞节,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在囚禁中度过。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闭燕京大学,将十余位教授投入监狱,其中赵紫震被羁达193天。 他在狱中坚守了中国人的气节和基督徒的信仰。教友本担忧“他的修养才识,拿来应付日虏,是绰有余裕的,但他的身体,并不强健,一旦困身囹圄,横遭暴虐,是否担当得住”,却欣喜发现“紫宸兄没有被痛苦所屈服,肉体的煎熬,精神的窘迫,反而使他更坚强地站立起来……在6个多月的虏狱生活中,他的信仰是更深刻,更超越,更纯化了”。 赵紫宸是耶稣的信徒。 全世界曾有那么多人用那么多种文字描述过那么多耶稣的形象,其中一个人,用了我们最熟悉的语言,赞他为“独举的明月,高映的孤霞”。这是纯粹的汉语的意境,出于中国神学家笔下。 这位中国神学家很清楚,作《耶稣传》《基督传》的人,这两千年来,已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生平,比耶稣的还要多受人们的研究、解释与宣传;也没有一个人的生平,比耶稣的还要难懂、难解释。他之所以还要“凑热闹再来一本”,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中,到如今还没有人自出心裁,用独到的眼光,脱西洋的窠臼,做过这件事”,也因为“我感觉到我们中国人中,尤其是耶稣的中国弟子之中,很少有人认识耶稣的”。 1935年,赵紫宸在一种巨大的热忱中,22天内“睡得甚少,完全不运动,也不作他事”,一气呵成近17万字的《耶稣传》,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耶稣传记。 学术研究谓“本书集中反映了赵先生早期的自由主义神学”,然而对于普通信众乃至国人而言,再单纯不过,赵紫宸是以自身的体认和感悟,塑造了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可以仿效的、为国为民牺牲自我的人格典范。 这是一本基督教的书,也是一本中国的书。开篇是友人填的《满江红》二阕,题词是赵本人所填东风第一枝,书末的跋词则是赵所作的《满江红》。每章的标题,均为精心辑出的与所述耶稣事迹相对应的中国古籍: 第一章辑文天祥“宇宙方来事会长”,述耶稣时代;第二章辑庄子“而特不得其朕”,述耶稣幼年;第三章辑朱熹“全体大用无不明”,述耶稣的大觉悟……第七章辑杜甫“世上万事无不有”,述耶稣的奇能;第八章辑《论语》“循循然善诱人”,述耶稣的教训……第十二章辑陶渊明“心知去不归”,述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第十三章辑张载“而浑然中处”,述耶稣末赴耶路撒冷途中的人事;第十四章辑李白“歘起持天钧”,速耶稣挑战耶路撒冷的领袖……第十七章辑李商隐“上帝深宫闭九阍”,述耶稣受难;第十八章辑佛书“如是我闻”,述耶稣受难后的事情。 赵紫宸毕生致力于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融会贯通。如今,赵家仍留有他晚年所写的工楷:诸葛亮《前出师表》、文天祥《正气歌》以及张载《西铭》。儿女回忆,家中常见的情形是父亲手握一卷诗词,或是陶渊明、杜甫,或是苏东坡、辛弃疾。 《西铭》有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赵紫宸喜爱的这位宋代大儒,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冯友兰曾赞此语概括了哲学家的最高境界。怀着对耶稣的感念、以工楷抄写《西铭》的那个赵紫宸形象,则立起了中国神学家的境界。 1948年,赵紫宸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50年因抗议该会支持朝鲜战争而辞职。至今尚未有另一位中国基督徒担任过如此崇高的职位,因而教会中人视他为“在近二百年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拥有世界级领袖身份的杰出人物”。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赵紫宸在监狱中“没有被痛苦所屈服,肉体的煎熬,精神的窘迫,反而使他更坚强地站立起来……”,这种表现说明了他用自己的坚强行动“书写”耶稣。 | B.赵紫宸之所以又一次凑热闹写作一部中国人看得懂的《耶稣传》是因为他作为基督徒有责任有使命传播心中的圣神。 | C.虽然基督教没有宣传爱国,虽然他是神学家,但他还是儒学继承者,所以他仍保留了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还因抗议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支持朝鲜战争而辞职。 | D.作者使用较多笔墨展示赵紫宸所写《耶稣传》的内容、体例,表现了他写作之艰辛,文字功底之深厚,对基督教研究之深刻。 | E.文章构思精巧,颇具匠心。一是采用倒叙手法,先叙述赵紫宸在监狱中的表现,刻画一个典型的基督徒形象,吸引读者;二是围绕文题选择材料,组织有序。 小题2:从赵紫宸写作《耶稣传》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小题3:“赵紫宸是耶稣的信徒”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宋代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与基督徒赵紫宸身上体现的精神彼此贯通,你认为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抒发自我、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近几年来,视频共享网站、个人博客及微博、社交网站、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新型网络服务日益发展。它们的出现改变了网民以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网民开始主动参与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这一趋势被称为“Web2.0”,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参与式互联网”。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年度人物就是“网民”。《时代》总编施滕格尔的理由是:Web2.0的迅猛发展使得网民自创内容和参与程度爆炸式地增长,他们的影响力日益增加;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以前评选年度人物的标准是影响千百万人,现在的年度人物就是千百万人本身。 “参与式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已经影响、改变了社会其他领域。有论者甚至认为Web2.0成全了真正的“网络民主”。在互联网和博客出现以前,所谓新闻传播是大型媒体、新闻企业以及专业记者的特权,一般民众无缘享用。博客等Web2.0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先处于新闻被动者地位的观众能够参与新闻制作和传播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了广大民众的新闻传播自由。特别是Blog和RSS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或“一对一”的状况,变成现在的“多对多”。以博客为代表的新闻形式被称为“公民媒体”,它对被政治势力、商业资本以及职业群体所左右的主流传播业是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挑战,这必将给社会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和积极的引导。 但Web2.0的草根新闻和网民表达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大量博客内容空洞、流水账似的写作方式,难免让人在Web2.0的浪潮过后感到一些空虚。这一点相信在国内论坛和博客上逛过的人们都有同感:口水很多,亮点很少。 美国的文化保守派人士对现在的互联网“文化”发起了攻击,其代表人物安德鲁·金认为,目前的网络民主化带来的是互联网上大量的垃圾,使得各种半吊子和二把刀的言论观点充斥在博客、个人空间之中。“Web2.0实际上传递的是对我们所处世界的肤浅观察而非深度分析,是刺耳的意见而非深思熟虑的判断。”是“无知与唯我论汇合,低品位与暴民统治汇合”。 另一位持相同论点者拉尼尔认为:“这种集体主义几乎就是集体是全知的这一思想的复兴,这与代议民主或精英政治大相径庭。这个思想已经招致了可怕的结果……今天它正被突出的技术行家和未来主义者——在许多情况下我认识并喜欢他们——重新引入,这使得我们面临的危险有增无减。”他认为真正的思想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头脑之中,维基百科即使倾全体网民之力,也无法与真正的思想家相比。“……大众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智慧甚至没有基本的礼貌,我宁可只注意专业性的价值和受过足够训练的人们的智慧。” (选自《读书》2011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下面关于“参与式互联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式互联网 ”出现的内在动力是网民表达自我的愿望,客观条件是网络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 B.“参与式互联网”不但使网民的影响力空前巨大,而且可能正在引导“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到来。 | C.“参与式互联网”的伟大意义在于使新闻接受者改变了被动状态,真正实现了广大民众新闻传播自由。 | D.“参与式互联网”肯定也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只是它们可能被大量的垃圾信息和浅薄言论“淹没”了。 | 小题2:下面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民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在于它拥有极为宽广的信息来源渠道,也在于它“交互”的传播方式。 | B.“口水很多,亮点很少”指国内论坛和博客上广大网民情绪性的话语很多,而真正有意义的建设性的意见很少。 | C.美国文化保守派人士认为,博客、个人空间只有传递深度分析、深思熟虑的判断,才有可能造就真正的“网络民主”。 | D.作者引用安德鲁、拉尼尔等人的意见,借以表明自己对网民表达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的不满和担忧。 | 小题3:拉尼尔所谓的“我们面临的危险”指什么?他为什么认为它是“危险”的?(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大师的由来 [法]安·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了。这时,小说家保尔·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现在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不走运的,成千累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比埃·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样啦,开创一个画派啦……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埃·杜什赞赏不已。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她坐下把腿搁在长沙发上,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娇嗔地一笑: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蛮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婉转的,娇媚的,然后,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比埃·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的……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受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说道: “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涅夫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肖像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出于无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几只蟋蟀。实业家的肖像,就用河边的树、街上的人流来表现。比埃·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现,介绍,吹捧吧……”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一片赞叹声中胜利结束。 美丽的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珠圆玉润,香气袭人,跟着她的新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一停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 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50幅画……行不行?” 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高采烈,把手往袋里一插: “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地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突然喝道:“你这蠢货!” “蠢货?!”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深意……” 小说家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你能说说它们的深意在哪吗?!” “难道你,”比埃·杜什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答道,“ 。” 小题1:请说出加点词语在小说中的意思。(4分) ①“蛮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 ②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 小题3:请概括画家的形象。(4分) 小题4:请先在结尾补写一个句子,再说明补写的理由。(4分) 补写: 理由: 小题5:请对画家的“成功”写出你的两点评价。(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守护阅读文化的价值质点 艾斐 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 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价值辐射与效能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文化的本体价值和终极效能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耗,以至于使文化发生易质,变成空壳,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尘嚣。 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对于文化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衍生出来的副价值,它们既不体现文化的本质形态和主体功能,也构不成文化价值的质点,最多只是文化主体价值的衍生物与附加值。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就笃定会是一张白纸、一孔涸泉了。因为历来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文艺创作者、心灵宣慰者、精神提升者、智能开拓者和文明传播者,就从来不是以牟利和娱乐为目的的。他们的一切劳作和创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开智、养心、励志、修德,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如果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们所追求的不是文化的本质价值,不是文化的精神救赎,不是文化的社会效能,而只是金钱、物欲和娱乐,那就不会有《道德经》、《论语》、《离***》、《史记》、《红楼梦》的存在。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这些圣哲们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显赫成绩和重大贡献,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精神的家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会因为失去文化的滋养而变得形容枯槁、精神萎靡。想想看,如果没有四书五经,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中国人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又在何处? 这便是文化价值的质点,也即文化价值的核心与本质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 展,文化价值的衍生物固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文化价值的质点却永远不可改变,也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文化价值的质点一旦易质,其后果自当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把赚钱当成了文化的唯一目的,势必就要放弃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导与提升功能,必然要使文化陷入低俗、畸靡的渊薮。 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具有价值之后才会有意义和作用。但各种事物的价值形成、价值规律和价值质点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所涵蕴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对物质资源的附有上。这种价值不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转换,尤其可以用货币来标示和兑换。但文化却不行,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文化不但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揭示和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且要在不可逆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中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凡此种种,既是文化的社会担当,又是文化的效能旨归。正因为如此,文化价值的质点也便被赋予了独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文化的这一价值质点,是文化的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应违逆。文化一旦离散了这个价值质点,其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便会随之消失殆尽。文化的商品意义,永远都只能是和只配是文化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的延伸物与衍生品,就像在提炼石油时得到了沥青,但我们却永远也不能只为得到沥青而去提炼石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的价值质点是文化的本质价值,是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 | B.文化的衍生物与附加值过多,会削弱文化的主体功能。 | C.民族的圣哲们坚守文化的精神救赎,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 D.文化的价值质点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质的。 |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喧嚣。 | B.没有老子、孔子、曹雪芹,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我们的民族必然形容枯槁,集体失魂。 | C.对人和社会的引导和提升是文化的生命线,一旦离散了这条线,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 | D.文化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讲究个人利益也就失真、伪善和虚美。 | 小题3:作者质疑,“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请指出两个“中华民族”的不同意思。(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