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水乡的日子史良高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水乡的日子史良高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地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广州日报》2011-09-29
小题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两次写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小题3:“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小题4: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

小题1: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1分)从听觉、视觉的角度,(1分)运用比喻、拟人手法,(1分)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1分)
小题2: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
小题3: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惜;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对与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追思
小题4:人与水的关系:亲近自然,生命有所滋养,心情得以纯洁,生活富有希望;人与水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传承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表达特色类题目是常规考题,首先要断定是什么表达方式,一般分析的都是描写类的文字。如果是描写,就抓住几个结合来分析: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结合,注意修辞方法,注意叠词、拟声词的运用,注意句式的特点(长句,短句,对称句)本题中分析点有:一、水乡特色的选择(水);二、视觉、听觉相结合;三、暗喻、拟人、拈连(把黎明洗的晶亮);四、叠词和拟声词的运用,让人如入其境;五、句式上长短结合,富有变化。
点评:难度一般,是一道基础题
小题2:试题分析:从第三节看,整段文字的节奏是欢快的,水乡的生机和活力洋溢其中,爷爷的描写实际是与小伙伴的欢快形成一个互衬,欢快的更加欢快,悠闲的极度悠闲,这才是水乡的全部;另外,在我们和爷爷之间转换也是的文字更加活泼,富有变化。
点评:难度较大,要深入理解行文的节奏和叙述角度等方面。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全文情感倾向的探究题,文章的绝大部分文字都在肆意写自己记忆中的水乡的美好与活力,显然,这些是作者对水乡生活的眷恋;文章最后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写到水乡的一切美好远离作者,这是一种怅惘,一种叹息;但是世界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者对此只能感慨;而对于渐行渐远的美好,那些遗失的美好,我们只能在记忆的深处反复追思。
点评:难度较大,要通过阅读积累完成能力的提升。
小题4:试题分析:文中写了四个片段:一是人临水而居,实际是暗指人性应该像水一样,清亮、纯洁、自然;二是人和水的共生互利,实际暗指只有互相依存,互相敬畏,才能和谐;三是水乡的风情,实际写传统文化的消逝,包含着作者深切的忧虑;四是水乡人诗意的生活,实际上是对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农耕文明渐渐式微的慨叹,对两种文明价值碰撞的迷惘。
点评:难度很大,综合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深层意蕴的能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从雕花匠到画匠
光绪四年,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一律。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有一次,他对我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师。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
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他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那时正是三月天气,牡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沁园师看了,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韵,也押得很稳。”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小题1: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6分)
小题2: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6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虽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小题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小题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槐花盛开的季节
单士兵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郁葱茏,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②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极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③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并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弯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
④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⑤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⑥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素朴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碌,回溯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小题1:本文的题目为《槐花盛开的季节》,作者极力描写春天里盛开的槐花,概括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槐花的外在美的。(4 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 ?阅读文章②至⑤段,分条概括加以说明。(4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自己钟爱的“竟都与槐有关”的一些作家学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4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是一篇情味隽永的、耐人寻味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少年时故乡春天那最美的风情画。
B.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槐花、槐枝的形态美。
C.作者说“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这话透露出了作者发自心底的精神家园失落后的那份苍凉、感叹和无奈之情。
D.作者引用了元好问的那首诗,意在表明作者渴望能真正像槐花那样,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碌,回溯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同时尖锐地批评了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之人,为了名利误了自己的一生。
E.作者借槐花的清香静雅,槐花的无私馈赠,礼赞了槐花的“古朴与自然”,以及那不与人相争的恬淡静谧之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关于《复活》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玛丝洛娃被诱奸而***后,被赶出了家门。她投靠开洗衣作坊的姨母,却吃不了做洗衣工的苦;去做使女,却常常被性***扰。无奈之下,她做了一个老作家的情人,这期间她爱上了一个店员又被抛弃,最后走投无路沦为妓女。
B.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做过不少荒唐事:他从同事手里把一个法国女人夺过来,和同事们挥霍、赌博花了不少钱,他的母亲为此伤心欲绝。他还把大片土地分给农民,因此,他被亲戚们不断责难和讥笑。
C.玛丝洛娃狱中的好友费多霞刚结完婚就打算毒死丈夫。可是在被保出狱、等候庭审期间她爱上了丈夫,两夫妻相亲相爱。虽然她的丈夫用尽全力在法庭上设法替她开脱,但是由于公公婆婆的反对,她还是被判处监禁。
D.玛利亚••帕夫洛夫娜是将军的女儿,很早就加入了革命党。她住在地下工作者的寓所里。有一天夜里警察突然来搜查寓所,她的同伴开枪自卫,使一个宪兵受了致命的重伤。审讯时,她主动承担了开枪的责任,因而被判处去做苦工。
E、法院开庭审讯玛丝洛娃案件时,庭长先生急着去见他的瑞士情人;一位法官因为妻子提前用完了月钱刚跟妻子吵过架,愁容满面;另一位法官经常迟到,只关心他虚弱的身体;副检察官是个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希望所有的案子都重判。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不慎毒死人的经过。
(2)、请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的情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德国的“汽车社会”
①德国是现代汽车之父戴姆勒和本茨的家乡。对保时捷等德国名车,人们早已耳熟能详。“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出自德意志民族。这个人口八千二百万的国家,汽车保有量达到四千九百万辆(同当今中国差不多),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轿车。德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4%但公路总长度已达23.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不少路段不限速。如此众多的汽车,如此稠密的公路,如此繁忙的交通,再加上世界上开车最快的民族,这个在“汽车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却是世界上交通安全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交通死亡人数仍在逐年下降。
②在德国开车是“快而不累”,大家按规矩开,违规的人只是极少数。德国提倡“防卫式”的驾驶方法,就是随时估计到周围的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快、慢、停、让,转换中很少无谓地浪费时间。德国行车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合理利用车上的灯光设备,随时让周围人看到你。光线稍有不足,驾车人就会及时打开车灯,这不是为了看路,而是使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显,以保护彼此的安全。
③大多数德国人以一丝不苟、几近呆板的方式来遵守交通规则。有人调侃说,什么是德国人呢?半夜两点,夜深人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一个行人站在路边耐心等待,人行道绿灯亮,才开始过马路。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德国人。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德国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全部自动管理,极少有监视器。路口无交警站岗值勤,更无“交通协管”之类。交通警察都是坐在车里巡视或待命。
④德国人喜欢用“交通参与者”这个词,表示在交通环境中的平等。无论是开车的,乘车的,骑车的,步行的,各有行为准则,能否得到特殊的权利,取决于当时公务的紧迫程度。通常情况下,汽车礼让行人或骑车人;一般私家车礼让公交车和出租车;所有车辆和行人避让正在执行任务的救火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德国交通管理的一个原则是尽力保证交通参与者对道路的使用权益,政府很少为少数人实施“道路限行”,即便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交通也没什么太特殊的举措。
⑤如今,德国人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他们意识到汽车不是坦克,不能只保护自己。总之,改善交通,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取材于权忠宪《从德国看中国汽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德国汽车文化兴盛,有一百多年历史,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汽车人口”却很多。
B.德国汽车工业发达,出产保时捷等名车,现代汽车之父及“飙车”大王舒马赫都是德国人。
C.因为德国公路路况好,人们又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路口很少有警察和监视器。
D.德国虽然公路稠密,汽车众多,车速较快,交通繁忙,但交通安全状况仍然很好。
小题2:解释第③段中“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的含义。(4分)
小题3: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推断德国人在未来汽车设计和制造时会考虑一个什么问题。(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