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25分)钢琴上的无臂达人——刘伟王 皓2010年10月10日23时11分,首届中国达人的观众短信投票揭晓,无臂达人刘伟从著名导演陈凯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钢琴上的无臂达人——刘伟 王 皓 2010年10月10日23时11分,首届中国达人的观众短信投票揭晓,无臂达人刘伟从著名导演陈凯歌和“中国达人秀”形象大使蔡依林手中接过冠军奖杯,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 刘伟因失去双臂,用脚弹奏的钢琴曲,感动了很多人,被广泛关注,也获得了“无臂钢琴师”的称号。今年8月,刘伟出现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他端坐到特制的钢琴凳前,抬起双脚,弹奏了《梦中的婚礼》。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刘伟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没有人规定说钢琴一定是要用手弹的。”这看似平实朴素的话语,一时震撼了无数世人。让世界对这个走近钢琴的无臂达人,刮目相看。他给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他将成为新时代一个坚强的符号。 成长:一年内达到钢琴7级 刘伟是个普通的北京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另外一段人生:他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因为生病无法剧烈运动,只好放弃了这个爱好。19岁时,他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我就是自己喜欢,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没有人强迫过我。” 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那段时间,刘伟每天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2006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了音乐创作。 “我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我能养活自己,虽然我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刘伟对记者说。 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 8月8日,“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现场,当两只袖管空空的刘伟走向舞台中央的钢琴时,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接下来要怎样完成弹奏。但是,当他坐上特制的琴凳,10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优美的旋律缓缓从他的脚下流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内心:性格多到数不过来 在采访过程中,刘伟的脸上没有太丰富的表情,声音也一直很小,听不出起伏的情绪,他坦承,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在心智上显得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我不太会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心情,我一般也不会像别人那样有开怀大笑的时候,但同时我也不会不开心,我有吃有穿,没什么可抱怨的。” 刘伟告诉记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因为她从来都没有把我当作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他坦言,母亲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谈到自己的性格,刘伟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我有多重性格,多到你数不过来。” 未来:做一个音乐制作人 最近有网友对“中国达人秀”发出了质疑,并拿刘伟举例,称节目中频现以故事感动观众的选手,而不是以实力来打动观众,这使得这个平民选秀节目看起来更像“感动中国”。 对于这样的声音,刘伟坦言,他也曾留意过,但并不觉得委屈,也不想解释什么,“他们要求我像贝多芬一样,我不太想回应这个。手跟脚是有区别的,弹琴的难度也不一样,如果用电脑的话,我可以做出用6只手也弹不出来的音乐,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回答”。刘伟告诉记者,不管有没有参加这个比赛,他的人生规划都是一样的,就是做一个不错的音乐制作人,“现在,我离梦想更近一些了。” (摘自《华商晨报》)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A.本文的语言很是朴实,表现手法也较单一,却通过好多真实的细节,形象的语言,个性鲜明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提高了文章的感染力,也起到了传记文体本应该有的艺术作用。 | B.本文出现了一些知名人士,引用他们的话语,使得文章更加真切而生动,同时也使得文章更具有吸引力与可读性。 | C.文章开头有关时间的描写是别有用意的,其目的便是让世人记住“中国达人秀”这一精彩节目,从而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做一个真正的达人。 | D.刘伟自言,自己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其回答出乎世人的意料,话一出,世人又会以一种新奇的目光去看待这位奇人。同时也更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 E.本文简短精悍,结构松而不散,材料多而不乱,旨意明确,特别是好多地方让主人公出来说话,让人感动的同时,又避免了人们对常见报文真实性的怀疑。 小题2:为什么刘伟“将成为新时代一个坚强的符号” ?(6分) 小题3:人物通讯常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具体说说“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这一节是怎样表现刘伟这一人物的。(6分) 小题4:联系全文,你认为刘伟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简要分析说明。(8分) |
答案
小题1:AC 小题2:①因为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意志消沉,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获得“无臂钢琴师”的称号,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在大家眼里他是坚强的化身。;②以往一般人印象中,残疾人的生活往往带有悲壮的色彩,但刘伟并不因残疾而抱怨或消沉,而是一直和常人一样,追求精彩人生。他给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 (每点3分,紧扣“坚强”和“新时代”作答,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对比。弹钢琴前刘伟袖管空空,观众的无法想象和弹奏时脚趾在琴键上灵活跳跃,观众的震惊形成对比,表现刘伟的惊人成就。②衬托(侧面描写)评委高晓松和伊能静的语言、神态等突出刘伟成绩取得的艰辛和对他的高度赞扬。③引用本人的话表达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精彩人生的顽强精神,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敬佩之情。(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小题4:①失去双臂的刘伟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在兴趣梦想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②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活着就要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精彩人生。③“没有人规定说钢琴一定是要用手弹的。”------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能突破自我,取得非凡成就。④不管有没有参加这个比赛,他的人生规划都是一样的------执着于梦想追求,用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起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点2分,事迹1分,启示1分,言之成理即可)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表现手法也较单一”,有误,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如“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就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C项,“其目的便是让世人记住“中国达人秀”这一精彩节目,从而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做一个真正的达人”有误,目的是突出刘伟取得的成就以及事件的真实性。 点评:做好此种题型应该回到原文,结合全文的构思及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来作答,尤其是对人物性格,事件的性质要把握到位。 小题2: 试题分析:解好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新时代”“坚强”两个词,残疾人能做的比一般常人都好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是坚强的,他给新时代的人们以鼓舞,是坚强的化身。并且刘伟的心态还是乐观的,这也是一般人要学习的。 点评:这类题目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应该不难,要善于找答题的突破口,还要结合人物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影响来作答。 小题3: 试题分析:“怎样表现”要从技法方面来作答,通过事例来看,对比(常人和刘伟)、衬托(评委的评价)、主人公的表达展现出来的。 点评:做好此题要审清题目,选准角度,结合文意来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残疾人做的比一般人好-坚强;人追求梦想;心态平和等,要联系具体的例子。 点评:此类题能力层次较高,要结合原文和实际生活,归纳一些规律性的哲理并且结合事例来作答。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相关链接:国务院2007年12月16日公布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改的决定, 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把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假日增设为法定节日,各自放假一天。) 小题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 小题2:对于如何“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在弘扬和传承时了解这些节日所蕴含的“和文化”传统文化本质。 | B.在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中增添一些时尚元素,让传统节日更多体现一些时代色彩。 | C.重视这些民间节日,国家和民族要增加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 | D.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小题3:对于国务院出台的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这一做法的意义,结合文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是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民意作出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更是对祖先文化的高度重视 |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与日、韩等国有一定差距,但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 C.中国人由早先的愈行愈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转变为怀着一份敬畏与呵护之心去留存民族这些独特的文化记忆。 | D.有利于去除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在重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得分: 水之经典 肖复兴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④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⑤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⑥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⑦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让人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明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⑧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⑨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⑩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⑾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⑿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着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搂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之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小题1: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是“水之经典”,“经典”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5分) 小题2:文中插叙国际熊猫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场景用意是什么,有何作用?(5分) 小题3: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而“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小题4: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迪,说说你自己的看法。(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网吧岂能一“关”了之? 据报道,在山西方山县县城圪洞,现在所有网吧已被全部取缔。被取缔的原因要追溯到一个网瘾少年写给县委书记的一封信。这封信直接推动并产生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开通了网络却没有网吧的县城。 对此,作为一个现代人,真是大惑不解。难道网吧已是“罂粟”,娇艳迷人的花朵蕴藏的全是罪恶,必须彻底铲除?其实,网吧的出现,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就个人而言,使更多的人享受了现代科技的成果,能十分方便地查阅信息、沟通交流。就社会而言,促进了经济,繁荣了文化,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然,随之也伴随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如未成年上网成瘾,废学丧志,以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这是事物的两面性的反映。客观、辩证地看,“网吧”的“益”远远大于“害”,岂能一“关”了之? 那么,山西方山为何要“因噎废食”地一棒子打死“网吧”呢?窃以为,内因是对“网吧”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有片面性,外因是随“网吧”伴生的现象较为复杂;主观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能力较弱,客观是受到的干扰较强。这样情形下对“网吧”挥一棒子,是“简而化之”的执政,没能体现责任。 笔者认为,对于网吧,“关”是下策,“管”才是上策。应严字当头,强化管理。 严把准入。网吧设立的低标准准入,往往给经营者违规经营带来“方便”,给监管带来不良“前制”,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好准入关。特别要坚决禁止文化、公安、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吧经营活动。这些部门的人一旦参与其中,就有可能依工作之便、身份之优斗胆自行其是,给监督管理带来诸多阻力。 严格监管。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管理,职责是明确的,制度是完善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为什么还是管不好呢?原因就是认识不够,执法不严。其实,从山西方山县城网吧能够全部关闭,并没有发生上访告状等后遗症的另一面来看,正是由于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督战,采取“不关网吧就换局长”的铁腕措施,“完全是按照《条例》的规定来执法的,完全是依法办事”。 “关”如此,“管”亦然。只要“一把手”重视,“局长”们履职,严格依法按规办事,“游戏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网吧必将处于良性的监管状态。 严肃惩处。这主要涉及到两类人群,即管理者和经营者。管理者的公正清廉,是法规严肃执行到位的先决条件。对管理者违法审批、从中牟利、失职渎职等行为,必须严肃查处,以正视听,使每位管理者时刻绷紧廉洁勤政的“弦”,进而严格执法,按规办事,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经营者的违规经营行为,必须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绝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网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小题1:指出对划线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山西省方山县取缔所有网吧的原因就是一个网瘾少年给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 | B.作者说方山县“因噎废食”,意思是网吧滋生了许多网瘾少年,所以认为网吧是有害的。 | C.作者这里说的“游戏规则”,指的是经营网吧必须严格遵守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 D.文章结尾部分说到的“这样”,指的就是严把准入、严格管理和严肃惩处。 | 小题2:这篇文章议论的中心句子是( )A.网吧的出现,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 B.当然,随之也伴随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 C.客观、辩证地看,“网吧”的“益”远远大于“害”, 岂能一“关”了之? | D.笔者认为,对于网吧,“关”是上策,“管”是下策。 |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 )A.网吧的积极意义是只是使更多的人享受了现代科技的成果,能十分方便地查阅信息、沟通交流。 | B.作者认为:网吧确实有它的负面作用,但是没有网吧就干净了,安全了?所以不赞成关网吧。 | C.盲目关闭网吧,说明方山县的领导对网吧的作用缺乏认识,对网吧危害的原因也缺乏认识。 | D.文章强调“应该让文化、公安、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网吧工作或管理,以利益网吧的发展。” |
|
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5分) 长大的细节 ①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身疲惫的他赶回家里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不在!循着邻人的指点,他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一家建筑工地。那时楼房已经建到了第三层,他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腰,挑着一担红砖,肩上的扁担弯成新月状,脚下窄窄的跳板随父亲的移动上下起伏…… ②他心中有一缕悸动,轻轻地走过去,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弓着背正在码砖——是母亲!母亲抬手揩汗的一刹那,看见了儿子,见儿子正翕动嘴唇,赶紧打了一个掌心向下的手势“封住”了独生子的嘴。他明白了,母亲是怕他的喊声惊动父亲,酿成意外。父亲卸了担子,回头看到儿子时确实发了会儿怔。看到父亲的上衣被汗水浸透了,脸色苍白;母亲也汗流浃背,两手瘢痕,他惊讶地站在那里,泪水挡住了他的视线。 ③其实开学才两个月,他不应该回来。本来暑假里父母东挪西借,给他凑齐了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国庆节,几个同学不期而至,游了几个景点,逛了几次街,下了几回馆子,身上那本来很有限的几张花纸便所剩无几了。他一连给家里发出了三封求援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撑到第二个月月底,他心中明白只有请假回家一条路可走了。 ④回到家,吃了一大碗荷包蛋,心中好受了许多。母亲边看他吃边告诉他:前一段父亲病了,不肯上医院,在家里躺了半个月,身体刚恢复点,就急着去干活。他听了,明白母亲的意思,知道了为什么家里一直没回信寄款的原因;他呆坐着,沉默无言。隔了一会儿,母亲起身从厨柜里端出大半碗黑糊糊的米饭,说:“给你爹送去。”他端着碗,没动。母亲见了,说:“去呀。”“菜呢?”他问。母亲迟疑了一下,没说话,从酸菜坛中夹起两根瘦兮兮的黄瓜放在饭碗里。他忽然觉得眼睛有些潮,默默地走出家门…… ⑤返校时,他的口袋里又有了三百元。要是以往,他会跟父母“说理”,这么一点钱要保证三个月的生活费塞牙缝都不够,但这次他什么也没说,接过这三百块钱时,他只觉得心一阵阵往下坠,手也有点抖。“这是你爹预支的三万块砖的工钱,一分钱一身汗,你可要省俭些用!”母亲说,“不够,想法子再给你寄点去。”他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和往常一样送了他很远,待到母亲的身影从视野消失,他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簌簌地往下淌…… ⑥——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 小题1:你从文中捕捉到了“长大的细节”哪些有关信息?(至少写出两点)(4分) (1) (2) 小题2:试分析一下第④段中“菜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潜台词。(4分) 小题3:第⑤段中“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表达的意思是(3分): 小题4:“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其中“辛苦钱”和“血汗钱”本质含义是什么?(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才高人愈妒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周瑜去世,孙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 | B.周瑜虽然雅量高致,气度恢弘。但在孙策初亡,孙权即位时,却与老将程普不睦。他采用非常手段,终于征服了程普。 | C.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 D.周瑜为了“联刘抗曹”,在鲁肃的主张下把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导致后来东吴伐蜀被刘备挡道。 | E.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又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最终,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一直回荡于民间。 小题2:作者认为周瑜是“才高人愈妒”,请根据此观点,分析周瑜本色形象特点。(6分) 小题3:结合文本,归纳出周瑜形象被歪曲的过程和原因。(6分) 小题4: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自身的理解,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所持的态度,并举出一个被民间错评的人物形象加以说明。(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