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意盎然朱良志①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如在艺术题跋中,经常使用古雅、苍古、浑古、醇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等来评价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意盎然朱良志①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如在艺术题跋中,经常使用古雅、苍古、浑古、醇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等来评价艺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意盎然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如在艺术题跋中,经常使用古雅、苍古、浑古、醇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等来评价艺术作品。中国园林多是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曲径上偶见得苍苔碧藓,班驳陆离,又有佛慧老树,法华古梅,虬松盘绕,古藤依偎。如在书法中,追求高古之趣蔚为风尚,追求金石之趣蔚为风尚,古拙成了书法之最高境界等等。
②有的人说这是中国崇尚传统的文化风尚所使然,其实这是误解。这里所说的“古”,不是古代的“古”,崇尚“古”,不是为了复古,它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类的复古思潮是不同的,那是以古律今,或者以古代今,而这里是无古无今,高古,是要通过此在和往古的转换而超越时间,它体现的是中国艺术家对永恒感的思考。
③《二十四诗品》有《高古》一品。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高古,就是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乎八荒之表。高古就是超越之境。高说的是空间超越,古说的是时间超越。高与卑对,古与俗对。崇尚高古就是超越卑俗和此在。在此品中,作者强调,若要悟入,需要“虚伫神素,脱然畦封”,要从“封”——人所设置的障碍中超越而出。此时,好风从心空吹过,白云自在缱绻,我成了风,云,成了天鸡的伙伴,成了明月的娇客。所以此一境界独立高标,在时间上直指“黄唐”,在空间上直入“玄宗”,超越了时空,在绝对不二的境界中印认。
④这种尚古趣味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它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把玩中,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就是要在现今和莽远之间形成回味无尽的“回旋”。中国艺术家喜欢这样的“道具”:苍苔诉说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顽石如同《红楼梦》中的青埂峰上出现的远古时代留下的奇石一样,似乎透露出宇宙初开的气象……这些特殊的对象,将人的心灵由当下拉向莽莽远古。此在是现实的,而远古是渺茫迷幻的;此在是可视的,而遥远的时世是迷茫难测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将人的心灵置于这样的流连之间,徘徊于有无之际,斟酌于虚实之间,展玩于古今变换中,而忘却古今。古人有所谓“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于八荒之表”正是言此。这里的“抗”,就是“回旋”,一拳古石,勾起人遥远的思虑;一片湿漉漉的苍苔提醒人曾经有过的过去,艺术家通过这样的处理,一手将亘古拉到自己的眼前,将永恒糅进了当下的把玩之中。滤尽人的现实之思,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
⑤颇有意味的是,在中国艺术中,常常将“古”与“秀”结合起来。如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评明末画家恽向山曰“苍浑古秀”;周亮工《读画录》评陈洪绶画“苍老润洁”,认为作画“须极苍古之中,寓以秀好”。在中国艺术中,可谓扁舟常系太古石,绿叶多发荒率枝。艺术家多于枯中见秀用思。如一古梅盆景,梅根形同枯槎,梅枝虬结,盆中伴以体现瘦、漏、透、绉韵味的太湖石,真是一段奇崛,一片苍莽,然在这衰朽中偶有一片两片绿叶映衬,三朵四朵微花点缀,别具风致。像苏轼所说的“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那些枯木兀然而立,向苍天陈说着它们也有一段灿烂的过去。
⑥中国艺术家将衰朽和新生残酷地置于一体,除了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战胜之外,更重要的则在于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打破时间的秩序,使得亘古的永恒就在此在的鲜活中呈现。艺术家在其中做的正是关乎时间的游戏,古是古拙苍莽,秀是鲜嫩秀丽,古记述的是衰朽,秀记述的是新生,古是无限绵长的过去,秀是当下即在的此刻。同时,在苍古之中寓以秀丽,秀丽一点,苍莽漫山,一点精灵引领,由花而引入非花,由时而引入非时,由我眼而引入法眼,念念无住,在在无心。这正是中国艺术最精微的所在。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 有删节)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引用《二十四诗品》中《高古》一品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说明中国艺术中苍古的境界。
B.中国艺术中,亘古和当下,深秋和初春,可以揉搓到一起,体现的是对时间的超越。
C.为达到忘却古今的目的,可使创作的神思,于有无间、虚实间流连与斟酌。
D.花与非花,时与非时,我眼与法眼的结合,体现的是对此在与永恒的审美思考。
E. 中国艺术通过追求尚古的趣味,就能滤尽人的现实之思,使人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
小题2:不符合“无古无今”这一审美意识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园林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
B.中国书法强调要有金石气,白字黑底,在沉寂中跳出。
C.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的尊崇,以古代替代今日的追求。
D.艺术创作中追求苍老润洁的笔法、古淡的精神、超越的情怀。
小题3:根据文意,中国艺术为什么要追求“好古”的气息? (4分)
答案

小题1:AE
小题2:C
小题3:高古”追求的是空间、时间的超越,超越卑俗和此在,(1分)追求悠闲超越、独立高标;(1分) “古秀”追求的是讲衰朽和新生置于一体,(1分)打破时间的秩序,使亘古的永恒在此在的鲜活中呈现。(1分)
小题4:中国艺术追求“好古”的气息,是因为创作者要将当下艺术创作的心意,遥寄于莽古,在现今和莽远间形成“回旋”,(第4段)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第6段)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A.应是为了表现“高古”的境界。E.在4段段首、段尾,但原文不构成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B.见4段段意  C. 见4段中后  D. 末段末。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无古无今”的概念在2段,从属于“古意盎然”的特征,C项不属于这特征。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高古”趣味在第3段,其中,“悠闲超越”的趣味从3段后面几行的形象描述中抽象出来;“古秀”的趣味在第6段。
小题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原因每句1分。“好古”分解为“高古”和“古秀”,“为什么”即要解释原因,即要解释“好古”所追求的艺术目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
《环球》杂志记者 王宁  实习记者 汤辉
①新能源汽车近期的迅猛发展令人瞩目,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兴趣也让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专家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到2015年,可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的1%左右,迎来第一波产业化高潮。《环球》杂志联合搜狐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但也有专家表示,消费者现阶段对新能源汽车不宜过分乐观,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占领市场尚需时日。
②在调查中,网友对于“如果有买车计划,你是否会考虑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选择“继续观望,暂时不会购买”的人占38.27%,选择“不会”的人占23.82%,“无所谓”占1%,而选择“会”的人有36.91%。
③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告诉《环球》杂志,有接近40%的人选择继续观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选择观望符合市场规律,“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来买新能源汽车”。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则表示,从他在国外观察的结果来看,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令人惊讶,因为存在电池、充电等各种问题,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国家受到的关注依然远不如传统汽车。
④在调查中,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排第一的是“油价太贵” (48.35%),其次是“环境持续恶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30.51%),再次是“政府政策倾向,补贴较高”(18.21%),最后才是“时尚前卫,引领潮流” (2.93%)。而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则包括: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困难等”(35.22%) ,“新能源汽车目前价格相对偏高”(32.02%) ,“担心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过关”(31.08%),以及“其他”(1.67%)。专家认为,这些期盼和顾虑都是有其理由的。
⑤周鹤良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把普通大众挡在门外的主要原因:包括昂贵的价格(一般比普通汽车贵30%),售后服务不到位、可靠性差、事故率比较高、寿命周期短等问题,让很多消费者有后顾之忧。杨嘉林说“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他认为,目前的厂商只是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甚至成功地进行示范运行,但并没有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计划不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将会把汽车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相关企业***。
⑥但尽管有许多问题,消费者依然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较为乐观,有34.43%的网友表示“非常乐观”,而有26.48%的网友表示“比较乐观”,选择“一般”的网友占到26.27%,而选择“不看好”的网友则只占到12.82%。
⑦专家表示,从长远发展考虑,电池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一个可能的方向,虽然不是唯一可能的方向。杨嘉林告诉《环球》杂志,由于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前景不明朗,电池汽车不能大规模生产销售。在清洁电力大规模供应前的数十年内,电池汽车对节能减排不能发挥主力作用。所以他认为,谈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目前在中国时机还不成熟。
⑧现阶段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对其发展前景有一定促进作用,周鹤良介绍说,现在国家补贴6万,地方补贴6万,25万的车子需要自己出13万,这个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其他配套问题依然需要重视。 他建议,政府在采购公务车时,如果能带头购买电动汽车,将会起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公务用车应该鼓励电动车。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校车也可以考虑电动汽车。此外,国家可以给民营企业一定政策倾斜,强化其对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和保养修理等。“需要整合政府、社会、百姓等多种因素,给新能源汽车予一系列的保护。”
(选自《环球》2012年第6期,有改动)
小题1:概括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4分)
小题2:请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5分)
小题3:要使新能源汽车真正大规模占领市场,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①环顾今日电子产品世界,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无线移动产品。
②有了3G通信网络的支持,智能手机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它具有以下特点: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能正常通话、发短信;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具备掌上电脑的功能,包括个人信息管理,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等;具备一个独立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手机的功能。
③据报道,2011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近4.9亿部,比上年猛增了63%,虽然仍仅占全部手机的31%,但未来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预计2015年将达近10.3亿部,所占比重提高到54.4%,首次超过功能手机。相形之下,当年世界PC市场成长约15%,达4.1亿台,其中平板电脑虽窜升274%,但还仅占15%,共计6千多万台;笔记本电脑更前进乏力,增长趋缓。若仔细观看苹果公司的营收,人们会发现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比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更胜一筹,占有更大的比重。可见:A          ;B           
(1)根据第②段的内容,给“智能手机”下一个完整的定义。(3分)
智能手机是既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又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                            的手持终端设备。
(2)根据第③段内容,把A、B两处空白补充完整。(3分)
A.                                          
B.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上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上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话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
小题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D.“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上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B.“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
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浓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馆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服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小题1: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褒都江堰,满怀激情地赞美了都江堰的千古功绩。
B.开始不写都江堰而写长城,是为下面更好地写都江堰作铺垫,因为二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C.本文在评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D.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小弟弟,是它的后辈。
E.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鲜明地提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崇敬的感情。
小题2:第二段首先概括长城的伟大,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6分﹚
小题3:第三段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6分﹚
小题4:作者在最后两段用生动形象的笔墨写都江堰的水,写它的狂野,强悍;写它的驯顺,规整。写水是否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题。
秦九韶与《数书九章》
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言中说,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所谓“通神明”,即往来于变化莫测的事物之间,明察其中的奥秘;“顺性命”,即顺应事物本性及其发展规律。在秦九韶看来,数学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通神明,顺性命”的崇高境界。
《数书九章》全书共九章九类,十八卷,每类9题共计81个算题。该书著述方式,大多由“问曰”、“答曰”、“术曰”、“草曰”四部分组成:“问曰”,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答曰”,是给出答案;“术曰”,是阐述解题原理与步骤;“草曰”,是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另外,每类下还有颂词,词简意赅,用来记述本类算题主要内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及其解题思路等。
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不按数学方法来分类。题文也不只谈数学,还涉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成为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参考文献。《数书九章》在数学内容上颇多创新。中国算筹式记数法及其演算式在此得以完整保存;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都有专条论述,还第一次用小数表示无理根的近似值;卷一大衍类中灵活运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首创连环求等,借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成大衍求一术,使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规格化、程序化,比西方高斯创用的同类方法早500多年,被公认为“中国剩余定理”;卷十七市物类给出完整的方程术演算实录,书中还继贾宪增乘开方法进而作正负开方术,使之可以对任意次方程的有理根或无理根来求解,比19世纪英国霍纳的同类方法早500多年。此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同时秦九韶又给出了筹算的草式,可使它扩充到一般线性方程中的解法。在欧洲最早是1559年布丢(Buteo,约1490—1570年,法国)给出的,他开始用不很完整的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比秦九韶晚了312年,且理论上的不完整也逊于秦九韶。书中卷五田域类所列三斜求积公式与公元一世纪希腊海伦给出的公式殊途同归,秦九韶还给出一些经验常数,如筑土问题中的“坚三穿四壤五,粟率五十,墙法半之”等,即使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秦九韶还在十八卷77问“推计互易”中给出了配分比例和连锁比例的混合命题的巧妙且一般的运算方法,至今仍有意义。卷七、卷八测望类又使《海岛算经》中的测望之术发扬光大,再添光彩。
除此之外,秦九韶还提出了秦九韶算法。直到今天,这种算法仍是多项式求值比较先进的算法。该算法看似简单,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求n次多项式的值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在人工计算时,利用秦九韶算法和其中的系数表可以大幅简化运算;对于计算机程序算法而言,加法比乘法的计算效率要高很多,因此该算法仍有极大的意义,用于减少CPU运算时间。 
《数书九章》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当它还是抄本时就先后被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1842年第一次印刷后即在民间广泛流传。秦九韶所创造的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数学的研究方向。焦循、李锐、张敦仁、骆腾凤、时曰醇、黄宗宪等数学家的著述都是在《数书九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完成的。秦九韶的成就也代表了中世纪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与最高水平,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德国著名数学史家M.康托尔(Cantor,1829-1920)高度评价了大衍求一术,他称赞发现这一算法的中国数学家是“最幸运的天才”。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1884-1956)说过,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注:秦九韶(1208年-1261年)南宋官员、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字道古,汉族,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
小题1:下列关于《数书九章》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数书九章》全书的著述方式,都是由“问曰”、“答曰”、“术曰”、“草曰”四部分组成。
B.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不按数学方法来分类。此书还是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参考文献。
C.书中还提出了“物不知数”问题,并总结成大衍求一术,使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规格化、程序化。
D.《数书九章》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
小题2:下列不属于《数书九章》在数学内容上创新的一项是(3分)
A.书中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都有专条论述,第一次用小数表示无理根的近似值。
B.首创连环求等,借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C.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
D.每类问题下写有颂词,词简意赅,用来记述本类算题主要内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及其解题思路等。
小题3: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九韶认为数学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明察事物的奥秘,顺应事物本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境界。
B.大衍求一术,比西方高斯创用的同类方法早500多年,被公认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和正负开方术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数学的研究方向。
C.利用秦九韶算法和其中的系数表可以使计算机程序算法效率提高很多,因此该算法仍有极大的意义,用于减少CPU运算时间。
D.秦九韶所列的三斜求积公式以及给出的一些经验常数,还有他给出的配分比例和连锁比例的混合命题的巧妙且一般的运算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