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所谓“华夷之辩”“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梁启超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民族”一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不过,梁启超在具体使用 “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由于梁启超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一词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对中华民族的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杨度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民族的血统意识,提出中华民族与其说是一个种族融合体,不如看作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小题1:下列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提出避免了“华夏”“汉人”“唐人”称谓的狭隘种族意识。
B.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一个多元混合的大家庭。
C.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过程是“保种”“民族”“中华”,再到“中华民族”。
D.中华民族既是一个种族融合体,又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造就此族群。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人基本没有民族意识,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
B.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启迪了“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梁启超首先创造此词语。
C.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启发了“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由梁启超首先使用。
D.杨度对“中华民族”含义的解说比梁启超的理解更科学,超越了民族血统意识。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一词是梁启超20世纪初研究和宣传民族主义的首创,它一开始就内涵具体明确。
B.“中华民族”一词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个统一的称谓,又是一种不断强化的民族认同心理。
C.“中华民族”一词告别了“夷夏之辩”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追求。
D.“中华民族”一词是中国旧民族观走向新民族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抛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解析

小题1:是从中国民族到中华,再到中华民族。
小题1:A原文为“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C 原文为“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D更科学错,应为更高明。
小题1:原文为:梁启超在具体使用 “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所以具体明确错。
举一反三
关于小说知识的相关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山羊兹拉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模式。
B.结构是一个“容器”。它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多彩。如果说短篇小说是一场战斗,那么长篇小说则是一场战役,它们都需要一个适当的结构来容纳其内容。
C.感情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倘若没有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受去观察和体会生活,就不可能找到丰富的写作题材,更不可能写出精彩的细节。
D.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它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如《变色龙》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都是“圆形人物”。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①“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②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③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④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⑤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⑥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A.开发包括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B.建立对碳排征税、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强有力的价格机制。
C.根据各国国情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D.联合全球力量研发部署碳搜集和埋藏等高新去碳技术。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斯特恩在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低碳经济济问题时,不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同时也指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B.传统型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这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C.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操作性诠释。
D.斯特恩认为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下降年经济增长率(GDP),但是,并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小题3:结合第三段内容,简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应的题目。(每题3分,共12分)
“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也就是说,一架机器变成了一只怪物。这件沉重的物体用它的滑轮走着,像一只弹子球似的滚来滚去,船身左右摇动的时候就侧下来,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就沉下去,滚过去,滚回来,停顿,仿佛沉思一阵,又继续滚动,像一只箭似的从船的一端射到另一端,旋转,闪避,脱逃,停顿,冲撞,击破,***害,歼灭。这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墙。还得加上一句:这只撞城槌是铁制的,这垛墙却是木头的。这是物质获得了自由,也可以说这是永恒的奴隶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突然爆发了出来;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了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怎么办?怎么解决呢?暴雨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制伏它呢?
…………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出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枪声,闪过一道亮光,接着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老人仍旧靠在主桅上,抱着双臂在沉思。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岱有首领了。”
小题1:作者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炮兽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雨果描写炮兽的这种手法体现了他怎样的创作特点?这一特点在后面描写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的处理过程时有怎样的表现?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仅仅是写景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4:布瓦斯贝特洛伯爵为什么要说“旺岱有首领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闲的视镜
汪涌豪
①“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②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③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
④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⑤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道家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⑥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
⑦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
⑧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      
(选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闲”因为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
B.儒家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也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
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
D.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闲”的论说上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即都不重在表面的形态,而在内里的精神。
E.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都不出儒道两家思想的范围。
小题2:下列材料中不能反映古人修心养“闲”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小题3:请结合文本①段,简要分析“闲”的作用?(4分)
小题4:儒、道两家分别为“闲”提供了哪些直接的精神资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纸黑字   奚同发
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里一无所知。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打上石膏就
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
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
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重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一个娃辍学。
上镇中学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掴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
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了。娘长叹一声,唉——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
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的精神支撑,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
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一头匍匐在地……然后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
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到第一次汇款时,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就要兑现了!
找到邮政所3019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
邮政所几乎停止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来……
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给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一个捡破烂的怎么每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
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不停地抹泪儿。
现场观众焦急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的模样,或她出现的场景……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l2期,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文以“一张纸条”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着“一张纸条”展开的。(5分)
小题3:“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