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凯特·乔宾知道马勒太太心脏有毛病,将她丈夫的死讯透露给她时,尽量婉转也相当费了一番心思。她姐姐约瑟芬吞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凯特·乔宾知道马勒太太心脏有毛病,将她丈夫的死讯透露给她时,尽量婉转也相当费了一番心思。她姐姐约瑟芬吞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一小时的故事
[美国]凯特·乔宾
知道马勒太太心脏有毛病,将她丈夫的死讯透露给她时,尽量婉转也相当费了一番心思。她姐姐约瑟芬吞吞吐吐告诉她时,遮遮掩掩,透露了一半真相。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也在她身旁。火车出事惨剧的消息传到时,他看见“死亡名单”中,布伦特利·马勒的名字是第一个。
她不像许多女人获知同样的凶讯时,那样全身瘫痪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她顿时,突发性、毫无顾及地哭倒在姐姐的怀中。一阵伤恸过去后,她独自回到自己房中。不准任何人跟随。敞开的窗户前,她将身子沉进一张舒适、宽大的靠背椅中去,她的身躯感觉疲惫。她看见家门前广场上的树梢无不震颤着新春的声息,空气中嗅得到春雨的甜香,窗下街头传来小贩的叫卖声,远处不知谁的歌声袅袅飘到她的耳际,无数的燕子在屋檐下呢喃。面对她窗户的西方天边,相遇又相叠的云层中这里、那里地绽出几块青空
她一动也不动,偶尔一阵啜泣。她还年轻,脸容白皙、平静、带着压抑。但此刻她眼中的凝视却是无神的,盯伫在远处天边的一块青空上。有些什么在向她逼近,而她正怯怯地等待。是什么?她不知道。但她感觉得到,自天空中钻出,经由弥漫在空气中的声音、香味与色彩,向她逼近。此刻,她的胸口紊乱地上下起伏,开始认出了向她逼近且要占有她的是什么,她奋力地想用无力的意志将它击退。一个渺小、悄然的字眼自她微启的唇间溜了出来:“自由、自由,自由!”空洞的凝视与恐怖的神色也随着这个字眼自她眼中流失。她的双眸变得炯锐而明亮。她的脉搏加快,循流的血液温暖也松弛了她每一寸的肉体。她知道,在那悲愤的一刻过后,决然属于她自己的长远年华就要到来。她张开并伸出臂膀去迎接它们。
今后,她不会再为另外一个人活;她要为自己活,不会再有一种强烈的意志迫使她向那种盲目的坚守屈服。然而,她终归是爱过他——有的时候。多半的时候,她并不爱他。“自由!肉体与灵魂的解放!”她不停地悄声念祷。约瑟芬跪在紧闭的房门前,恳求她:“开门啊!我求你;把门开开——你这样会病倒的。看在老天的面上,开门吧。”
“走开。我没有病倒。”
的确没有;靠着敞开的窗户,她正痛饮长生不老的琼浆。她的幻想如脱缰之马,在未来的日子里狂奔。她吐出了一句明快的祷言:但愿人生长久。就在昨天当她想到人生可能长久时,她还打了个冷颤呢。她终于立起身来,在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房门。她的眼中透着炽热的凯旋光芒,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她的手环抱在姐姐的腰间,两人走下了楼梯。理查在下面等候她们。有人在用钥匙开启大门的弹簧锁。进来的是布伦特利·马勒,略带旅途的倦容,手里却很从容地提着旅行袋与雨伞。他的旅程离火车出事地点遥不可及,他根本不知道会有车祸发生。约瑟芬刺耳地尖叫,理查飞快地要挡住他,不让他妻子看见他,马勒感到错愕。然而,理查动作已经太迟了。医生到来时,说她死于心脏病——乐极生悲的结果。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讲述了马勒太太在听到丈夫伦特利·马勒因火车出事死亡的消息到丈夫活着回来这一小时之内发生的她一个人的故事。
B.“就在昨天当她想到人生可能长久时,她还打了个冷颤呢。”是对马勒太太因为要与并不相爱的丈夫生活一辈子而痛苦。
C.“决然属于她自己的长远年华”指的是女主人公感受到即将获得的永远自由。
D.“她吐出了一句明快的祷言:但愿人生长久。”这是女主人公对误传为火车出事而死去的丈夫的祈祷。
E.最后一段写女主人公的表情(“她眼中透着……姿态”)、动作(“她的手环抱……”)说明女主人公能够克服丈夫去世的痛苦,正视现实,决心化悲痛为力量。
小题2:第二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主人公马勒太太的内心世界,请就第三段的心理描写部分加以分析,说说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小题4:小说的结尾写道:“医生到来时,说她死于心脏病——乐极生悲的结果”。你对“乐极生悲”怎样看?说说你的理解和认识。(5分)
答案

小题1:BC
小题1:①烘托了女主人公逐渐平静、逐渐欣喜的内心世界,②与其他人物构成对比、形成反差,产生悬念。③通过描写一系列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景象,为下文写女主人公由伤痛转为因获得自由而快乐以及最后“乐极生悲”设伏笔做铺垫。
小题1:刚开始马勒太太还因丈夫的死而伤感、但她逐渐感受到自己可以重获自由,并流露出些许期待,同时又有些紧张。起初她还是抵抗、不让自己被自由的欢愉所占据。但她最终还是因自由而变得快乐、轻松、欣喜,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由伤感到挣扎、抵抗再到完全被自由带来的喜悦、欢愉占据的过程。
小题1:我认为这里的“乐极生悲”既指马勒太太高兴得过度而引发心脏病,也指死去反而能让马勒太太开心的丈夫还活着而她却死去。对马勒太太的“乐极生悲”之“乐”与“悲”,我既有同情又有憎恶,我同情她的家庭生活的不自由、不幸福、丈夫的死可以让她重新获得自由和幸福。但我也对她对丈夫的死没有人之常情而憎恶。
解析

小题1:A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 D说“这是女主人公对误传为火车出事而死去的丈夫的祈祷”错。 E女主人公并非战胜痛苦,化悲痛为力量,而是丈夫的去世使她摆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提倡个性化阅读,本题可以有多种解答,只要不脱离文本,合乎情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苗向东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走的是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观”,他信奉这样的理念: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没有擒贼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的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摘自《格言》)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主要反映,体现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而做出如此抉择。
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小题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6分)
小题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商业优势。(6分)
小题4:着重阅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加以评价。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做此评价的理由。(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王丹枫
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走去,留下来的脚印挂在村庄上空。
在这个奇妙和温馨的地方,阳光永远不会热辣,因为它不忍心惊扰这样一个宁静的村庄,只是偷偷地躲在云朵的背后,好奇地瞅。那些云朵,像一只只翻飞的蝴蝶,静静地伏在村庄的上空,很安详,很甜美,很韵味……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村庄就是一朵硕大的花儿,里面有吮吸不尽的蜜汁。
那是多美的画面啊,蝉翅一般透明,少女一样纯净,让人永远也抵达不到它的内核。
早晨起来,露水打湿了太阳,这样的时辰是适合做一切事情的:割一回露水草,锄一块西瓜地,挑一缸井水……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炊烟是没有声音的,看家狗是没有声音的。这样的时辰是没法不放松心情的,让自己什么都不去想,就像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时间在一种温暖中静静地、静静地流淌。
晌午,村里人没有午睡的习惯,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粮食。豆角该摘了,蒜也抽薹了,或者牛羊饿了,柴薪不足了,屋后的阳沟该清理了……这些都等着人去做。反正阳光柔和得很,做做歇歇,也不太累;就是真累了,一碗冰凉的井水倒下肚,全身都凉丝丝的,倦意顿消。
夜幕来临的时候,炊烟像牛乳一样在村庄里弥漫,空气中都是木柴燃烧的清香。这时候乡村肯定沸腾起来了,放学的孩童们或是在草滩上或是在禾堆上打闹着,或是带着小花狗满山疯跑,或是帮父亲牵着牛羊,一律都把欢快的笑声最大限度地放大;年长的婆婆或年轻的媳妇把炊烟升腾起来后,又连忙从屋里跑出来,或扑扑身上的灰尘或用双手支起喇叭筒,亮开喉咙大声地招呼着孩子回家;这时,牛儿、羊儿、狗儿也跟着凑热闹,或是大声叫着,或是尽情地撒着欢儿。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乡村最本质的声
音,就是生命的乐章。
村庄很小,小得像一把米,一棵菜,一缕阳光。一种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了手心,从指间溢出的,仍旧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抔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那泥土里长出的一棵芽。
其实,村庄是很老的,像一幅油画。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一生就守着土地山川过日子。也许,是山太高吧,他们走不出去;也许,是土地太肥沃吧,留住了他们的脚步。一年里,只要粮食够吃,过年的时候,再宰上一只大肥猪,幸福就会在他们的脸上闪闪发光。村里的老人,有的还没走出过方圆20里地。村对面现在修了一条县乡公路,可是村里还有十几位老人没坐过汽车。他们守着这个宁静的村庄,直到生命凋谢。他们驾鹤西归后,灵魂也只会在村庄的上空飘荡,或者,就变成村庄上空的一抹浮云。
村子里有几条小溪永远绕着村庄在流淌。它们从那个叫龙洞的山洞里流出来的时候,呼啦啦地唱着歌,奔向村子的周围。是太爱恋这个地方吧,要不怎么流也只是在村子周围徘徊,就像村庄上空的云朵,一觉醒来,第二天它仍然在村庄的上空流连、舞蹈……
有一年,远在广州服役的堂哥回村看望大妈,走的时候,经过小溪时停了下来,他抬头看着天上的云朵,嘴唇蠕动着,想说什么,但又噎了下去。许久,他俯下身子,饱饱地把溪水喝了个够。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满满地装了一壶。他说,他要把水带回广州慢慢喝。堂哥装水的时候,表情很凝重,装满了,倒出来,再装满。然后,使劲拧紧壶盖。
一只水壶,装满的,尽是故乡!一座村庄,盛满的,尽是天空的脚印!
小题1:文章描述的故乡处处弥漫着幸福,请从文中概括几个能够表现这种幸福的情节。(4分)
小题2: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掊泥土的重量。
小题3: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要加入一段对小溪的描写?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简要分析“云朵是天空的脚印”这个标题在文中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
洪 放
七岁那年,秋天,一个黄昏。在乡下老屋的后园里,一株很大的老茶树边,我看见了一朵花。淡蓝色的,浮动着,被渐渐上来的夕光所笼罩。我就蹲在花的旁边,看着它。一直看着它。然后我和花一道被暮色淹没。所有的事物都静了。我只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看。花已经谢了。淡蓝色已经谢了。而我那时候,还正在悄悄地成长……
成长中的人是容易忽略一些事物的。
比如那朵花,不久就忘了。
但今天,当我站在南塘的秋风中,这朵花突然浮现出来。它的浮现,是因为我现在正面对着另一朵花。另一朵也是淡蓝色的花。这是一种在南塘常常见到的花。朴素的,淡淡的,沉静的,美好的。南塘的土地刚刚经过一场秋雨,有一些虫子已经消失。我听不见它们在黄昏时的叫声了。南塘变得深沉,同时也逐渐走向枯寂。
一朵花或许能点亮它的生动吧!
我看着花,它天真而真实地开放着。我看到它的叶片上甚至还有尘土。雨也没能将它洗净。它的花瓣是六片的,对称着,仿佛三组正在玩耍的小孩子。我真的很想它们是小孩子的。我喜欢孩子的无邪与纯洁。但是,我知道它们不是。在秋天的大地上,花朵都是中年了。甚或是老年。
一如我,惨淡地走过如许的光阴。一回头,水流远了。南塘成了秋风,秋风成了人心,人心成了忧伤。
而花呢?它开放着。它在它应该开放的黄昏开放着。它一定不是为我。就如同我一定不是为其他。一切的生命,都只是一种经过。现在,我同这朵花一道,经过黄昏;经过远去的飞鸟,经过更远处的山峦;经过孤独的吟唱,经过秋风里一根一根无由的白发……
花也是无由的。生长,开放,在这个黄昏,与我相遇,而不是在另外的黄昏。它是淡蓝的,而不是别的颜色。它是七岁时的花。是那些掠过成长而被我们忽略了的光。
我的手想伸过去,甚至我想轻轻地抚摸它,握住它,亲吻它,热爱它。
但是,我停了。心上的尘土一定比这花叶上的尘土更重。指尖上的伤怀一定比花谢时更悠远。我只好停住。南塘暮色四合,有谁在独自寻找?谁的脚步正叩响南塘的门楣?谁正在慢慢地回去,慢慢地回到往昔的时光和往昔的美好?
南塘的花。朴素,沉静。我看着。一朵花,一个人。一处风景。
我也是沉静的了。我也是朴素的了。至少现在。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我回到了七岁。回到了后园的大茶树,回到了它的清香与苍老。我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我摸到了秋风的痕迹,摸到了山水的痕迹,摸到了那些远去了的不可能再回来了的人和事物的痕迹。
而花沉静着。
黄昏很深了。我已经不太能看清它的叶片和它的花瓣。我只看到它的浮现。
这恰如在这个大而杂乱的人世间,我更多的时候是半明半暗的。如这黄昏中的花,它是怀着对大地的恩情,来用最后的光照亮南塘。而我,是怀着这人世的热爱,用宿命的笔,来写秋风的挽辞……
小题1:“我”两次看到一朵蓝色的花,感触有什么不同?
小题2:简要说明“一切的生命,都只是一种经过”在文中的含意。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和一朵花一起经过黄昏”?它使作者产生哪些联想与感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清兵卫与葫芦》(节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中“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这是有意设置悬念,旨在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B.文中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描写了清兵卫在购买那只被没收的葫芦的过程中的反常表现,目的是暗示葫芦的非同寻常,为下文买卖价格的悬殊埋下伏笔。
C.对被教员没收的葫芦的归宿的交代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葫芦最终得到了专家(古董商)的认可。这其实是对清兵卫爱好的肯定,也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
D.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小题2:下列对本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发表于1913年,在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功利主义气氛中,作者对美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落落寡合,这正与清兵卫的处境相似。
B.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连哭也没有哭”表现出清兵卫当时“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自知理亏,无意反抗”的精神状态。
C.行文至末,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最终被无情地扼***了,他只好改变了他的爱好。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可激发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
D.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第三单元的《炼金术士》(节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具有类似的寓言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最初的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小题3:小说结尾处写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20分)
草莓的香气
[英国] 西蒙·凡·布伊
巴黎,在籍籍无名的佛格洛德大街上,伯纳德医院八楼的病房里,九号床的病人除了草莓什么也不要,已经有好几天了。在那个星期二的下午,大雨下得好像有无数的小手小脚在敲打着窗户,那是病房里唯一能听到的声音。
当大多数病人在药物带来的睡眠中渐渐失去意识时,皮埃尔伊夫却清醒地躺在那里。他心里很明白,自己正在慢慢地死去。在他的床边,放着整整一碗他够不着也摸不到的草莓。而每当他看着草莓并幻想草莓的甜蜜滋味时,他就会回想起她并颤栗起来。①草莓满满地堆在一个沉重的黄色大碗里。
皮埃尔伊夫深深地呼吸着,试图把肺里所有草莓的香气全部排出去。他想象着楼下的街道,一辆辆充满着香烟雾气的出租车正在交通信号灯之间横冲直撞。在一个被成百上千只鸽子占据的广场上摔倒后,皮埃尔伊夫开始度过在医院的第一个夜晚。而关于她的回忆此刻在他的脑海里不住地荡漾。
她出现的时刻,就像一束光线,透过屋顶上的裂缝照进阁楼,把飞舞的灰尘化为点点星光。那是他一直渴望记住的她的样子——从河对岸静静地、迷人而又懵懂地凝视着他的样子。而不是后来在梦中反复浮现的她临终时候的模样。他本可以带她去美国的,现在,他知道了。
他看着雨滴如何跟距离最近的另一滴拥抱在一起,然后被自身的重量给拉开,沿着一条直线从玻璃窗上滑落。甚至,在她的家人全都被***害之后,他依然什么都没有做——哪怕任何一点小事也没有做。
如果没有回忆,他想,人们就不会受到伤害。
皮埃尔伊夫飘浮在回忆中,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了——无法回到这个雨天这个病房——但他还希冀着至少能回到那个花园。花园环抱着那座小屋,②像草莓成熟时节的夏天一样地悸动着。(那个花园承载着他们美好的记忆和纯真的爱,如同鲜活而甜美的草莓,想起来让人心动)
暮色开始在病房里荡漾,整个世界松开了缆绳滑入夜幕的阴影。他回忆起她曾告诉过他,她的叔叔是如何教她骑车冲下台阶的,她还曾经在自行车手把上捆扎着的篮子里放满了鲜花。她还曾对他谈起,那个夏天,他俩所经历过的那个最热的夏天。他们曾经一度逃出巴黎这闷热、缓慢的脉动,去到她祖母拥有的一个小小的乡村小屋。那种就像自己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小屋。厚厚的常青藤蜿蜒地爬满了整面石墙,未经修剪的玫瑰花恣意向上生长,一直长到二楼的窗户那么高。卢瓦尔河静静地向西绵延半公里,在隐入远处田地零星稻草堆背后的夕阳的映照下,变成了一湾金色。
那个下午,就在丝绒般缓缓流淌的卢瓦尔河畔,他们发现了一片绿茵,他们在一簇簇野花丛中铺开了毯子。皮埃尔伊夫回想着,那时她在大谈着她的少女时代。她说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她曾经真的相信,假如她踩进一个污泥坑,就能许下一个能够成真的愿望。在战后漫长的悲伤岁月中,皮埃尔伊夫从没忘记过这一切,他总是在暴雨中收起雨伞,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在崎岖的归家路上放声痛哭。
此时,当整个医院已沉浸到最深的夜色中,他感觉到了一种责任,一种要让自己的思绪从那片草地离开的责任,并以此来再度见证她最后的时刻和随之而来的麻木感觉。虽然那些战靴的脚步声又开始回荡,那种烧灼的战争气味刺痛了他的眼睛,他还是突然清楚地闻到了一种甜蜜的气息,像久久不散的酒香缠绵在他的周围。籍籍无名的佛格洛德大街的画面,当年弹痕累累的景象,突然消散、褪尽。在他睡着的时候,她也睡着了,她的长发披散在他胸前——就在那栋小屋后的花园里一样。
他注视着她的呼吸起伏,感受着她的重量倚靠在自己身上。在这种神秘而微妙的美好诱惑下,当天空中舒卷的流云渐渐笼罩在花园之上,③他拈起一颗草莓,把它轻轻放在了她的鼻子下面。她睁开眼睛,一口咬了下去。他感到突如其来的一阵依恋,于是紧紧地拥住了她。
皮埃尔伊夫和那些花朵一样,被暴风雨吞没,然后消逝了。第二天拂晓,他停止了呼吸。一名一直照看他的、刚刚新婚的护士从沉重的黄色大碗中拾起一颗草莓,放在了他的唇间。
摘自《美文佳苑》,有删略
小题1:第二段写“在他的床边,放着整整一碗他够不着也摸不到的草莓。”有什么含义。(3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第五段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3分)
小题3:请联系上下语境,分析三处划横线句子中的“草莓”的具体含义。(6分)
                                                             
                                                             
                                                             
小题4:文末写到新婚的护士拾起大黄碗中的草莓放在皮埃尔伊夫的唇间这一情节是否合理?试作分析。(4分)
小题5:请从主题的角度,分析小说以“草莓的香气”为题目的深刻内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