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琏便将路上相遇湘莲一事说了出来,又将鸳鸯剑取出,递与三姐。三姐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贾琏便将路上相遇湘莲一事说了出来,又将鸳鸯剑取出,递与三姐。三姐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贾琏便将路上相遇湘莲一事说了出来,又将鸳鸯剑取出,递与三姐。三姐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莹,将靶一掣,里面却是两把合体的。一把上面錾着一“鸳”字,一把上面錾着一“鸯”字,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般。
鸳鸯剑是柳家的传世之宝。对这把宝剑的描述是《红楼梦》一书中又一处绝妙的隐喻。“龙吞夔护、珠宝晶莹”象征着柳尤爱情是弥足珍贵的;两剑“合体”,也说明二人其实是志同道合、相得相配;“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般”,象征着这一对“鸳鸯”各具皎洁纯净而又特立独行的品格、性情。(第66回)
B.读毕,遂焚帛奠茗,犹依依不舍。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
宝玉听丫头说,晴雯去做了芙蓉之神,宝玉见大观园不久要散,悲痛不已,后来竟然神思意想,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祭祀完毕,正准备回去,不想从芙蓉花中走出一个人来,把宝玉吓了一跳。宝玉看到芙蓉花影中走出的人是宝钗,且满面含笑地夸赞,不觉红了脸。(第78回)
C.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如有三宝。”黛玉低头不语。
宝玉见到薛姨妈,看她对自己不像从前亲热,不禁满腹狐疑。和黛玉谈起这件事,又说到宝钗病了自己没有去看看,被黛玉说了一通。宝玉听后呆了半晌,便说了“天地间没有我便干净”,黛玉听了这话,也拿禅语回敬他,直到宝玉说出“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样的誓言后,黛玉才低头不语。(第91回)
D.凤姐告诉道:“你的玉有了。”宝玉睡眼朦胧,接在手里也没瞧,便往地下一撂,道:“你们又来哄我了。”说着只是冷笑。凤姐连忙拾起来道:“这也就奇了,怎么你没瞧就知道呢?”宝玉也不答言,只管笑。(第95回)
B D
  B项“宝钗”应为“黛玉”。D项“想来一定是真的”应为“这人必是人家见了帖儿,照样做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载,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节选自2008年9月22日《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
小题1: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同,它们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同”是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和谐理念逐渐成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提出这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狼            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侄子说这天寒地冻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他应承了侄子的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之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的。”
侄子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陶大夫说狼嗜血成性,已经舔到了不顾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头了。“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虽然刀刃已经露了出来,但刀槽内遗留的鸡血还没舔净呢!”
远远看去,狼迅速抽动的舌头舔到了刀刃,舌头开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忍不住又问:“那家伙难道不觉得疼?”
“狼本性贪婪,又正舔到兴头上,在血腥味的诱惑下,已经感觉不到疼了。我就是摸准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这一猎狼招数。”
“真是怪事——舌头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会停止——这就如同世上的贪官赃官,明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脑袋,可是有几个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这时舔的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的血了。它舌头上淌出的血越来越多,舌头抽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终,贪婪的狼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它已经失血过多,垂垂死矣!
该过去拖死狼了,做药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双脚似乎被冻在了雪地上,痴呆呆地看着陶大夫:“我现在觉得,用狼心做药引子让人心里发怵。”
“听说你在外面当局长,对吧?”陶大夫也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实话对你说吧:那服中药本来就不需要,药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那老中医的用意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                                            (《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1:指出下列对作品内容赏析错误的两项 (   )(    )(5分)
A.米兰·昆德拉把小说家分为三类:叙述式,描写式,思考故事式。尹全生的这篇小说,属于描写式,这篇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引人入胜,做到小说和故事有机结合,让读者在着迷中获取愉悦和思想。
B.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与狼很相近。“狼心”这味药下得好,的确是给各种欲火旺盛的人的一味良药。小说中陶医生说:“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这句话可谓点睛之笔,可见作者对小说特性把握准确。
C.这篇小说就像激光束,能很准地直射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披露社会的死角,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了振颤,对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也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迪,从而校正自己人生的方向。
D.“利令智昏”是当人性被物欲所消释取代,疯狂地鲸吞原不属于自己的猎物,甚至达到贪婪忘我“境界”而成狼性。作者充分捕捉到狼性在特定情境中的充分暴露,意在表明人要比狼聪明和精警得多。
E.本文正如作者说的那样“从小我角度认识事物只能是鸡零狗碎,虽洋洋万言不能称其大。如果从大我即一个社会阶层或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视角去发现挖掘揭示社会复杂生活的境遇再小也是大。”
小题2:本文写的是“狼性”,却在文中三次提到谈论药的处方的情节,请联系内容说说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答:                                                                             
                                                                                 
                                                                                  
                                                                                  
小题3:打狼是帮助病人作药引子的重要过程,为什么打死狼后“没有去拖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                                                                                                                                          
                                                                                                                                               
                                                                                                                                               
                                                                                   
                                                                                  
阅读《山羊兹拉特》中的精彩片段,回答9—10题。(8分)
干草堆里一点不冷。草堆里的野草和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他从来就喜爱兹拉特,现在,兹拉特在他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他一边捋着兹拉特的毛一边问它:
①“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②“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③“如果大雪仍继续这么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噢——你不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
阿隆困了。他用干草做了个枕头躺下睡了。兹拉特也跟着睡了。
当阿隆睁开眼睛时,他说不清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大雪盖住了天窗。他试着去捅开,可他的手臂全伸直了,还是捅不开。幸亏那根棍子还在身边。花了很大力气,他才用棍子捅开了天窗。外边,始终一片乌黑。雪继续在下。寒风呼啸着,起先用一种调子,后来,越来越响,成了各种调子的合奏,就像恶魔狞笑……
小题1:选段首尾所描写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有何不同?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品读选段中的对话部分,其中阿隆的话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阿隆对一只不会说话的山羊不停地诉说,这蕴含着他对山羊怎样的情感?(4分)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从崇拜绝对权威到崇尚独立自我
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早已退潮,但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冷静和宽容的姿态去反思和总结现代西方哲学中可借鉴的元素。
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绝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构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人心理的基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习惯予屈从和依附外部强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这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分不开,也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播分不开。
在西方传统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的绝对者。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发现近代科学和世俗伦理 比上帝更具解释人类生活和宇宙之谜的智慧和力量,人们也更愿意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然而到了现代,西方哲学又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试图引导人类解构各种各样的权威,否定任何“永恒”或“神圣”的终极价值。尼采首先断言“上帝死了!”并预言上帝死亡之,后,由于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失效,新的价值标准尚待建立,人们将只能在无穷无尽的虚无中摸 索。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涌入我国后,各种哲学流派以批判、反思、否定的思维方式反省传统文化, 审视当代生活。20世纪末,各种后现代主义话题在中国更是行情看涨。后现代主义主张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非理性、多元化,这与中国传统的追求绝对权威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在这 些碰撞中,曾经的绝对权威渐渐地隐退,而对独立、自我与平等的追求,则成为年青一代中国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2005年,“芙蓉姐姐”和“超级女生”的横空出世更是把这种思维方式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年,自称“有妖媚性感外形和冰清玉洁气质”的“芙蓉姐姐”凭借特立独行的反传 统做派,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很多人弄不明白,这个从传统审美取向看并不具备上述特点的网络娇娃何以掀起人气狂潮。一些社会学家指出,这场让人匪夷所思的集体狂欢反映出人们在心理和精 神层面对精英意识和精英文化的反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表明大众正试图摆脱被精英垄断的 话语权,建立一套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同样,在“超级女生”这场突然间吸引了国内近4亿观众眼 球的火爆造星运动中,台上台下的大众成了真正的主角。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人的主观意志,公平地 行使个人的话语权力,将评委们的所谓权威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大众投票之中。这种变化,应该说是 与当前后现代主义的流行有一定关联。
但是.后现代哲学对权威的批判又走向了另·个极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不仅批判上帝的权 威,而且要终结现代主义关于人的“神话”。被称作“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的米歇尔·福柯甚至提 出: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在这种观念或情绪的影响下,许多人感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样化 的社会中,难以找到一个固定的角色模式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参照。于是,“我不知道”成为一些年 轻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绝对的约束,没有责任的压迫,没有理想的牵引,一切事 物仿佛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都可以以“无所谓”的态度来面对。于是,“无所谓”叉成了许多人 发自内心的呻吟。
______摘自《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江西社会科学》杂志2010年第l0期)
小题1:下列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涌入有密切关系。
B.后现代主义主张反传统、反本质、非主流等,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猛烈的碰撞。
C.“芙蓉姐姐”的网络蹿红和“超级女生”的横空出世都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突出表现形 式。
D.“我不知道”与“无所谓”之类的迷茫是后现代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形 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逐渐从上帝那转移到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 关怀的寄托。
B.后现代主义倡导对独立、自我与平等的追求,这也成为年青一代中国人惯常的思维方 式和价值理念。
c.米歇尔·福柯的作为主体的人死了与尼采的“上帝死了!”都是对“永恒”或“神圣”的终 极价值的否定。
D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不仅批判上帝的权威,而且要终结现代主义关于人的“神话”。这也 使人们将只能在无穷无尽的虚无中摸索。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看,也是一个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 强的过程。
B.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反传统的社会现象,我们应用冷静和 宽容的心态去反思和引导。
c.大众正试图摆脱被精英垄断的话语权,建立一套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都是因为当前后 现代主义的流行。
D对于涌入我国的西方哲学,我们应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借鉴其适合中国国情的元 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思想建设。
(21分) 阅读下文,完成l6—19题。
海葬
尹全生
蔚蓝的海,蔚蓝的天,蔚蓝的海和天的尽头耸立着白得发亮的云山;白得发亮的云山下面,泊着一叶蓝灰色的帆。   
是该撒网的水域了。海沉默着,船上的五个人也都沉默着。三个年迈的渔夫铁青着脸,在船舱里无声地抽烟;阿根和鸽子坐在船板上,互相用眼睛传递着惶惑。
----这次出海本来就不是打鱼,而是一场阴谋。
  主谋是鸽子爷。鸽子是他五十岁那年捡来的。捡来了鸽子就没了鳏夫的孤独,却也捡来了数不清的艰辛。他用老渔夫多咸味儿的血汗养育他的心肝。为了鸽子少一声啼哭多一个笑脸加一件新衣,他曾被雷电的金鞭抽下大海,曾被黑鲨的尾鳍砍断肋骨……   .
鸽子十九岁了,是条美人鱼呢!通风透亮的日子总荡漾着苍老的欢笑。可是,他渐渐发现鸽子再不像只小猫,整天围着他撒娇,却与阿根那小予黏乎上了!鸽子的变化使他目眩使他恐慌。十九年了,他还从没想到过鸽子是会飞的。鸽子要是飞了,日子还叫什么日子?而且,他眼里的阿根哪点能同鸽子比呢?而且,阿根又姓魏!
为此,他告诫,他劝说,他恳求……然而一切都是徒劳,鸽子总是羞红着脸说:“爷爷,这事您别管。”
----阿根这狗崽子,真把我鸽子的心勾去了!这哪几成这哪儿成!‘鸽子爷终于请来了老二、老三合计对策。在荒僻渔村的古老的小屋里,掩起门窗,点起蜡烛,倒上大碗烈酒,喝得眼睛血红。
“那狗崽子,要掏我的心哪!”鸽子爷抹去两行浊泪。   .
“咱姓于,任他们成了,不是‘喂鱼’么?”老二眼里燃着愤怒和恐慌。
“拆!”老三一拳砸在桌子上。
三个同胞兄弟捧着酒碗策划了一个险恶的阴谋:让阿根相帮出海捕鱼,到深海逼他中断与鸽子的往来;他若是不从就朝海里推了,喂鱼!如果一旦事发蹲监砍头______三个老兄弟一同摔碎酒碗一同低吼:“值!”   
……宁静的海天,静穆的云帆。
鸽子爷长长喷出一口浓烟,那烟仿佛是从正生火的炉灶里涌出来的:“阿根,你小子下来。”
阿根仓皇不安地走进船舱,盯着鸽子爷的脚尖;鸽子轻手轻脚地跟进采,盯着阿根的脚跟。
海上骤然风起,船晃起来。鸽子爷首先发话:“你,往后不准再勾引我的鸽子!”   
阿根脸一红:“可我们……”   ~   
鸽子脚尖磨着脚尖:“……合得来。”
“你们姓氏相克!”       
阿根、鸽子异口同声说:“我们不信命。”   
涛起云涌,满海烧起了黑色的火焰,满天烧起了黑色的火焰。船被浪烧急了,窜上云端,叉被云.烧怕了,缩进浪谷。鸽子爷稳住身子,只冲阿根道:“你休想!”,
仍是异口同声:“我们铁了心!”   
老;、老三一拍大腿喝:“铁了心也得散!”   
船猛地一栽,像要翻跟头。阿根一把抱住就要跌倒的鸽子。老渔夫们的眼被烤红了,跃身挺起,齐发一声喊:“喂鱼!”
骤雨嚎着泼着倾过来,雷电咆着闪着抽过来,海天啸着旋着碾过来!帆经不住威吓,勾结风暴,背叛了渔人,把腰一弓+,船尾便插进海里,船首便翘进云里:……排浪奸笑着撞进船舱。
老渔夫们中断了已近尾声的胁迫,一齐扑出船舱,用斧头、牙齿和老命折断了桅杆。而木质船体上被砸被撞被碾裂的道道口子,却是不能堵塞了。
阿根舍命从船舷上抢到仅剩的两个救生圈,一个塞给鸽子,一个递向鸽子爷。鸽子爷鼻子里喷出声恶气,夺过救生圈,递向老二、老三;老二、老三却推回来,风浪中喊:“哥呀,带鸽子______去口巴______”
鸽子爷牛眼圆瞪,把四个人看了个遍,最后牛眼套住了阿根,青筋布满了额头。云在向下压,浪在往上涌;船在往下沉,血在朝上冒……猛然,救生圈套到了阿根脖子上;猛然,鸽子爷的声音盖住了风暴雷霆:“狗崽子!你要好好待我的鸽子呀______”   
老二、老三也只是一刹那的惊愕。
三双枯手一同抹去两张嫩脸上的泪,三双枯手一同把两个跪着的人掀进了暴虐的大海,再喊一声:“回去吧!孩子______”
六道期望的光柱,把两个救生圈推向谁也看不见的生命的彼岸……之后一闭眼,随浪头跌进船舱,坦然封起舱门,在齐腰深的水里站着,打开酒葫芦……好来劲的老酒啊!酒下了肚豪情就淹没了忧伤,老二、老三道:“我们已经是儿女满堂的人了!”
鸽子爷道:“我的鸽子,有甜甜蜜蜜的日子啦!,
满足的笑,苍老的笑,豪迈的老渔夫的笑!______风暴掩不住,雷霆盖不住,海浪埋不住!虽然当风暴过后,这里只剩下那片蔚蓝的海、蔚蓝的天。
海呀……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2010年10月版)
小题1: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涛起云涌,满海烧起了黑色的火焰,满天烧起了黑色的火焰。船被浪烧急了,窜上云端,又被云烧怕了,缩进浪谷。”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阿根舍命从船舷上抢到仅剩的两个救生圈,一个塞给鸽子,一个递向鸽子爷。”如何理解 这句话?(2分)
小题2:小说划线部分属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更在峰回路转中凸现人物的灵魂。这篇小说在哪些矛盾冲突 中表现鸽子爷的性格特征?(6分)
小题4:鸽子爷一方面千方百计阻挡鸽子与阿根的爱情,另一方面却又成全他们的爱情。这岂不矛 盾吗?请从人物刻画与主题思想方面谈谈你的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