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宏观世界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宏观世界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宏观世界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玄学由此步入新的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想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魏晋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烦琐经学的统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转折。
魏晋玄学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自然”,不是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玄学家郭象在《庄子注》中对老庄的自然之义有进一步的发展。老庄认为有一个先天地万物而生的道,郭象则认为连这样一个道也不存在。“真”,也不见于《论语》和《孟子》,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庄子》对“真”有一个界定:“真者,精诚之致也。”这就是说:“真”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这境界是受之于天的,性分之内的,自然而然的。圣人不过是谨慎地守住这个精神境界,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已。不受礼教约束的、没有世俗伪饰的、保持其天性的人,就是“真人”。这样看来,“真”和“自然”有相通地方。它们不仅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于道德的范畴。玄学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自然”和“真”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虽然还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体现着这种美的陶渊明的出现,却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人极力推崇陶渊明,并把他的“自然”和“真”视为文学的极致,证明了玄学对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认为言可以达意但不能尽意。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认为象的功用是存意,言的功用是明象。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说到底就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正是受了魏晋玄学的启发而得到的。
(选自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然”和“真”虽然在魏晋玄学中没有占主导地位,但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B.崇尚自然是玄学的重要思想。从后人崇尚陶渊明能看出玄学对文学的产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C.“言”指作品的语言,“意”指作品的思想,“象”指作品描写的内容,三者关系紧密。
D.魏晋玄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的大转折,打破了汉代烦琐经学统治社会的地位。
小题2:下对“自然”和“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玄学的“自然”是老庄“自然”的发挥和延伸,比如郭象认为老庄哲学中的“道”也不存在。
B.哲学中的“自然”不是指近代遭破坏的自然界,而是指古代非人为的、天然的自然界。
C.庄子认为“真”是至淳至诚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老子认为“真”是“道”的精髓所在,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D.“真”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而“真人”是保持天性、没有世俗伪饰、不受礼教约束的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创作最好方法是“言”、“意”结合,能够引导读者体会“意”之外的语言内容和情趣。
B.“真”和“自然”可以相互代替,因为他们同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道德范畴。
C.玄学提倡人们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道法自然,根据自己的个性生活,不受任何的约束。
D.陶渊明最好的表现了“自然”和“真”,这是玄学渗入文学的结果,证明了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辨 奸 论
苏 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利害夺其外也夺: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容:容许
C.好贤之相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被: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读书,作者说,凡是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重用。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0分 )
①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②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小题1: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说江南的冬天“不但感不到岁时肃***,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的依据是什么?(至少要找出三点,3分)
⑴                                                                          
⑵                                                                          
⑶                                                                          
小题2:作者写江南雪景,并未进行描写,而是引用了四句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2分)
小题3:作者说自己的笔是“愚劣”的,你同意吗?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蔓延
6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世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却是“廉颇老矣”。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今,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二是“破坏统一战线”。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由于它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超级病菌”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级病菌MRSA是由于人们患病时滥用抗生素而生成的一种新病菌。
B.超级病菌MRSA蔓延速度很快,英国每年约有10万人因感染MRSA而住院治疗。
C.超级病菌MRSA的毒性不比普遍金黄色葡萄球菌强,但具有耐药性,治疗更困难。
D.超级病菌MRSA的变种含有较强的毒素,比一般的超级病菌危害更大。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滥用抗生素造成了新生代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对耐药细菌也毫无办法,没有治疗效果。
B.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它是导致死亡率很高的伪膜性肠炎和凶险的败血症的主要原因。
C.耐药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的青霉素已经对细菌不起作用了。
D.抗生素不是万能的,预防疾病和病毒性感染不要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根据病情正确选用。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超级病菌MRSA 以前感染的对象是住院病人,只要不住院,一般很少有人会感染。
B.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抗生素的开发速度,超级病菌MRSA能抵抗所有药物,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C.人体内存在许多有益的菌群,当有害细菌侵入人体时,这些有益菌群就会抵抗、***死一些有害细菌,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D.使用广谱、高级和多种抗生素能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死人体内的有益的菌群,因此,不要使用广普、高级和多种抗生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写曹操行刺董卓不成,矫诏召集义兵,各路诸侯歃血为盟,推袁绍为盟主。后来袁术不发粮,孙坚背约,各怀私心,纷纷散去。
B.《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智绝”、孔明的“义绝”。
C.《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英国的塞万提斯。
D.《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人文主义倾向。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 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再看西汉人物的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 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 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专门为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故事,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又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 (《孙子吴起列传》)。以上见解都是很精辟的。
小题1:下列对《史记》人物传记的“合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B 《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写成的传记。
C 《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也很高明。
D 《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的历史和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在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所作所为来描绘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上。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司马迁编排人物的技巧十分高超,使《史记》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
B 司马迁根据政治地位决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入本纪还是世家,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
C 《史记》对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遵从以类相从的原则。
D 《史记》的叙事不仅对表面现象进行陈述,而且还追根溯源,提示出内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小题3: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史记》把项羽列入本纪,司马迁是根据项羽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
B 《史记》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三人合记在一个传记中,这是司马迁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来决定的。
C 《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引入相如,中间又插进赵奢、李牧传记,最后又以廉颇事终结,可以说遵循了以类相从的原则,但没有按时间顺序来排列。
D 人物传记后面所附的“太史公曰”的内容,表现了司马迁在对事物因果关系探究时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