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夫人贾氏病逝了。岳母贾老夫人写信给他,要他将林黛玉送到贾府来抚养。林如海思虑再三,同意了岳母的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夫人贾氏病逝了。岳母贾老夫人写信给他,要他将林黛玉送到贾府来抚养。林如海思虑再三,同意了岳母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夫人贾氏病逝了。岳母贾老夫人写信给他,要他将林黛玉送到贾府来抚养。林如海思虑再三,同意了岳母的要求,请贾雨村送黛玉进京。
B.《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觉察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后,就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欲借机处死他,结果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克劳狄斯的阴谋破灭。
C.葛朗台不惑之年娶了有钱的木板商的女儿,用岳父给的钱行贿,置办起葡萄园等家产;政坛失意后,却连得三笔遗产,加上他经营有道,一跃而成索漠城的首富。
D.觉慧帮助觉民逃婚后,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并说觉民再过半个月不回家,便将他永远赶出去,登报声明他不是高家的子弟。
E.《呐喊》成功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批“病态社会”中不幸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                  
答案
B E
解析

举一反三
请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边城》中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今人常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赔了夫人又折兵”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叙述这个故事情节。(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①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②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桨,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到绍兴。
③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乌篷船一丈余长,用材轻薄,必要时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让它在岸上行走。其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着竹叶,再涂以黑油,与船体的黑漆浑然一体。
⑤乌篷船虽小,但不易翻覆。舱中搁板成平底,铺草席,备枕头,甚至还有毛毯。无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或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罢,总归是一派闲雅。
⑥就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而言,乌篷船已经算不得如何的重要。但在它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的同时,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起来。它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一种风情,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交通工具,它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然而正是这种漫不经心的散淡所弥漫出来的况味,才堪称乌篷船当下的神韵所在。
⑦到了古鉴湖就总少不了乌篷船。乌篷船可以放在西湖,可以放在太湖,可以放在玄武湖,可以放在大明湖,然而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了的本土意识。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乌篷船的清净孤高,也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⑧一叶扁舟,数扇乌篷,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上是何等地轻松。那船帮,那坐板,极具有平民意识,伸手便可掬起一捧水来,这就是与大自然的亲近。
⑨乌篷船轻盈灵巧,却偏要用浑黑来打扮自己;乌篷船固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是十二分精巧。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就能令人会心一笑。
⑩乌篷船出现于数千年前,数千年后还继续存在着,相信西方古老的船只极少有这样的幸运。其在世界舟船史上所占据的分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对其自身生命挽留与延续的坚忍,却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⑾乌篷船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参与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远洋船队出海,更没有出没过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荣耀。它是本土的、地域的,甚至是草根的,但也正是这种僻居一隅的固守才更具有特产的意义。
小题1:对“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乌篷船轻盈灵巧、不易翻覆,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B.一提到乌篷船,人们就会想到绍兴,它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
C.乌篷船的精神层面丰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
D.乌篷船僻居一隅的固守使它具有本土性和草根性。
小题2:文中“漫不经心的散淡"所指的一项是(    )
A.乌篷船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
B.作为交通工具的乌篷船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
C.乌篷船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
D.无论是用乌篷船捕鱼还是用它交通都能享受到闲雅的情趣。
小题3:乌篷船放在其他地方“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对这句话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篷船的清净孤高,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B.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
C.乌篷船只有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才能显示出与大自然的亲近。
D.乌篷船只有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方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火中取栗的人
①凡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他曾***或叹息:“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耐的,于是,凡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②在凡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这也是画布对凡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凡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凡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凡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③在凡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凡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④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凡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⑤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⑥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凡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能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凡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⑦但凡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小题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通过评述凡高孤独惨痛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凡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C.第②段中“看不见的铁墙”,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厚重布幔般的愚昧和无知,竟把凡高的杰作诬蔑为可笑的涂抹。
D.第③段中“突兀”和“不可定义”指的是凡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凡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小题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第①段中两个画横线的短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3分)
答:                                                              
(2)不可解决的悖论(3分)
答:                                                              
小题3:“火中取栗”是成语,凡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3分)
答:                                                               
小题4:凡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凡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请从③—④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回答。(2分)
答:                                                               
小题5:请就本文第⑥段所说的“不屈和挣扎”的问题,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十四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说,如果有人用刀砍你,我就替你挡着。小虎说,你尽拿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誓,谁一辈子老遇到刀砍啊?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成了真的。他医学院毕业,当医生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从此,他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也没有人可以投奔,只有来找他。十二岁的小江,带着他的游戏机,还有一双破球鞋,来投奔他。他大哭着,留下小江。那一年,他二十四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他还能到哪里去?”温室长大的女孩子,没有被人这样吼骂过,转身离开,再也没回来。他没去追她,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将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十六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他爹妈接受了这个孩子,但是很多问题,还是要他解决。他真没想到,家里添个半大上学的孩子,真不是添双碗那么简单。他拼命加班,生活还是紧张。有天他去学校看小江踢球,这孩子穿着一双绽了口的球鞋,已经破了很久,不敢跟他要新的。他转身去卖血,用那钱买了五双球鞋。那年,他二十八岁。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三十岁。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这一年,他三十四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大,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年,他三十六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站在街上,悲哀地看看这个纯洁清白的女孩子,转身离开,任她在背后连哭带叫。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二十五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年后。在二十八岁那年,小江结婚。这个女孩子和小江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他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手术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慎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这一年,他四十岁。
小题1:在小说的情节中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两人的年龄?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①“他大哭着,留下小江”
②“他大怒:‘他还能到哪里去?’”
两句中他“大哭”“大怒”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4分)
小题3:小说的题目具有怎样的含义?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