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草木之情韩少功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草木之情 韩少功 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黄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擅自进退。 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殷勤的喷药***虫,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玩世不恭,好吃懒做。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就把你给打发掉。 阳转藤自然是最缺德的了。一棵乔木或一棵灌木的突然枯死,往往就是这种草藤围剿的恶果。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它对其他植物先攀附,后寄生,继之以绞***,具有势利小人的全套手段。它放出的游走长藤是一条条不动声色的青色飞蛇,探头探脑,伺机而动,对辽阔田野充满着统治称霸的勃勃野心。幸好它终不成大器,否则它完全可能猛扑过来,把行人当作大号的肥美猎物。 我的柴刀每年都得数次与这种长蛇阵过招,以保护我的电话线不被它劫持和压垮。 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甚至在阳光颤动的一刻笑如成熟女郎,笑得如此灿烂。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那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当瓜叶转为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难道你没有听到它们咳嗽或***?有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在目中无人地喧宾夺主。它们在随后的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留下满园的静寂无声。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断然绝交——但不知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它们。 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橘树吧。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另有一株,身架子还没长满,也跟着早婚早育,眼看就要衔珠抱玉。但其他几株无精打.采,长来长去还是侏儒,还是呆头呆脑,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有一位农妇曾对我说,你要对它们多讲讲话,你尤其不能分亲疏厚薄,要一碗水端平——你对它们没好脸色,它们就活得更没有劲头了。 这位农妇还警告,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 我对这些建议半信半疑: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 后来才知道,山里的草木似乎都有超强的侦测能力。据说油菜结籽的时候,主人切不可轻言赞美猪油和茶油,否则油菜就会气得空壳率大增。楠竹冒笋的时候,主人也切不可轻言破篾编席一类竹艺,否则竹笋一害怕,就会呆死过去,即使已经冒出泥土,也会黑心烂根。关键时刻,大家都得管住自己的臭嘴。 (节选自《韩少功散文集》) 小题1:“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句中“鸡鸣”、“早操”的含义是什么?(5分) 小题2: 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止于何处呢?该部分大意是什么?(6分) 小题3:(1)文中,作品写了农妇的话,告诫作者要管住自己的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表达了农妇、农民对草木怎样的感情?(6分) 小题4: 作者韩少功曾经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工作,他对农村是十分熟悉的。通观全文,作者为什么把文章标题写作“草木之情”呢?(6分) |
答案
小题1:分别指提醒早上的时间和色彩在早上的展示。 小题2:止于“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具体写草木的各种性情,把草木描述得跟人一样具有灵性和感知,从而表现作者对草木深入仔细的了解,展现了作者对草木的好恶情感。 小题3:(1)农妇告诫“我”的话,虽说带有迷信色彩,但农民们对开花结果抱有很大希望,企盼来日能获得丰收。(2)这样写,表达了农民对草木性情的关注,也寄托了他们对草木虔诚膜拜的情感。 小题4:这与作者熟悉的情况相符。他了解草木,更了解农民,写作的文章就以物寄情,托物言志。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义”的真谛 王乾荣 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 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大灾临头,这样做,是为了救人类之难,是把自己完全置诸脑后的。 这使我想到冯友兰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讲的一个关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他说,例如有两个军人,都去冲锋陷阵。一个人如此做,为的是得到上面的奖赏,或同伴的称誉;另一人则以为,这是尽军人的天职,此外别无所求。此二人之行为,表面上一样,但内里有很大不同。 处于道德境界之人,不但求别人的利,而且对于别人,有一种痛痒相关的感情,即以别人的痛痒为痛痒。捐款和做志愿者,就是为这个目的。这时候,举其事者就显得慈悲而有耐心,有毅力,干什么都毫无怨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像鲁迅说的,“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这是发自内心的、绝不张扬的、不求别人夸赞的快乐。有时候,这样的人连那快乐,也来不及享受——他完全忘我了。为什么有的人捐了那么多善款,做了那么多善事,连姓名也不愿留下?因为“善欲人知,非真善也”。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留。如此不计毁誉,不顾罚赏,才是真正的以道德为圭臬。 但是很遗憾,也有的人,做了些事,客观上帮了别人,应该肯定,但是太过张扬,比如捐款,一定要在镜头前面长时间地亮相,把写着款项数目的牌子,晃了又晃,唯恐别人看不清楚,留不下印象,则难免叫人疑惑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获得“自己预期的利”,至少叫人家称赞一番,奖赏一番。在别人的生死关头和巨大悲剧面前,借机收获自己的荣誉,至少氛围不谐调吧!所以通过“利他”以“利己”的行为,仍然难脱功利境界。有的在镜头前面许诺的“义举”,作秀完毕,居然可以不认账,不兑现,就更叫人觉得距离道德境界甚远——远到亵渎道德的地步。 对一个人来说,义举原则重在正己,而非责人。我写了上面的话,不是对别人说三道四,只为约束自己。 (节选自《2008中国杂文年选》) 小题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向灾区捐款捐物,去灾区做志愿者,这些行为,并不一定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义”。 | B.作者认为,真正“义”者,做了善事是不需要别人知道,也不在乎别人评判的,他们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 | C.作者认为,在电视镜头前面长时间亮相的捐款人,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叫别人称赞一番,奖赏一番。 | D.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义”的真谛,并以此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不是责备别人。 | 小题2:文章第三段引用了《新原人》里的一个故事,结合上下文,简析这个故事中的“道德”和“非道德”。(6分) 小题3:处于“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在对待“义”的问题上有什么区别?请概括说明。(6分) |
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4题(15分) 读书的真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仅有关连,更是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然,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动机的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书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煞风景。纪回答得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连。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方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来说,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这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段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表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孔孟》,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历史事实具在,不容易否认。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人听闻。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人的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也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 小题1:作者引用“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结合全文,概述造成“读书空气稀薄”“读书种子稀少”的原因。(6分) 小题3:请分两点说明文字教育的重要性。(6分) |
课外定向阅读检测(3分) 探春等人筹建了海棠诗社,园中绝大部分的小姐媳妇,都是其成员,但诗社一度松散。后经 提议,大家决定,重新整理起社,更名为 ,并议定由 任社主。红楼梦中很大部分的诗作都与这个诗社有关。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叶先生自称“爱书家”,这可不是谦辞。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爱书家并不多。学问家务求“开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爱的不是书,而是收益或古董。他们都不是“爱书家”。 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叶先生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就像是 A ,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是 B ,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 C 。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 D ,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不易得。对于因为工作关系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更是难乎其难。就连叶先生这样的爱书家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给自己许下大愿:“今年要少写多读。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应该多读多写。万万不能只写不读。” 这是因为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由于寂寞,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而且是因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试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门庭冷落,清闲下来,我担保十有八九会耐不住寂寞,缅怀起往日的热闹时光。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叶先生说:“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一个人终于成了爱书家,多半是无缘做别的更显赫的家的结果,但他却也品尝到了别的更显赫的家所无缘品尝的静谧的快乐。 ——节选自周国平《爱书家的乐趣》 小题1:文中说“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为什么说叶先生的自白是“沉痛”的又是“欣慰”的?(4分)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到文中恰当的空格处。(4分) ①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 ②最知己的朋友 ③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 ④不期而遇一位老友 小题3:解释文中“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一句话的含义。(2分)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叶先生为什么可以自称为“爱书家”?(5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2005:飓风肆虐空前 在人们担心全球变暖正使飓风加剧之际,科学家说,2005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飓风活动最严重的年份之一。 虽然长达6个月的热带风暴季节只过去了不到一半,专家已经在警告,正在酝酿飓风的大西洋西部今年可能生成21场强烈风暴和飓风。果真如此的话,今年风暴和飓风的数量将是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年平均数的两倍以上。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学和人类学助理教授、气候学家巴里•凯姆说:“2005年的飓风季能够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年份相提并论,如产生了19场有代号风暴的1887年、产生了21场有代号风暴的1993年以及产生了19场有代号风暴的1995年。” 自6月1日风暴季开始以来,(大西洋上)已经产生了8场“有代号的风暴”——特指因生成了时速至少达到62公里的大风而得到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当风速达到至少每小时118公里时,有代号的风暴就升至飓风级别。 今年的两场飓风“丹尼斯”和“埃米莉”达到了五级风速标准中的第四级,它们席卷加勒比海地区,分别在佛罗里达和墨西哥肆虐,造成至少72人死亡。 8月3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估计在11月30日风暴季正式结束前,还会产生11到14场有代号的风暴。 但这会不会是保守的预测呢?英国本菲尔德•哈泽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在本周发布一项众人期待的预报。该中心发明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预报风暴季后期潜在飓风的新方法。该中心首席科学家马克•桑德斯告诉法新社说:“我们预计,海上风暴活动会极其剧烈,可能会超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预测……海上风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程度。” 飓风是美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在美国遭受的10次最严重的灾害中,8次由飓风造成。 桑德斯提供的数字显示,1950年到2004年间,风暴季对美国大陆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56亿美元。在这段时间里,有10年美国的损失为零,而在遭到飓风“安德鲁”侵袭的1992年风暴季,美国的损失则超过了440亿美元。 飓风在东亚地区被称做台风,它由水温高于27.2摄氏度的热带海洋上的大量雷暴发展而来。在轻风和适合的海洋条件下,这些暴风雨就会从海洋温暖表面的海水蒸腾中获取能量,转变成自我补充的旋风。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克里•伊曼纽尔进行的研究认为,海洋温度非常小的上升也会显著“催生”这些现象。该研究表明,过去30年来,北大西洋风暴的持续时间和风速都大大提高,破坏力增大了一倍多。而在此期间,热带海洋的表面温度只上升了0.5摄氏度。这项研究支持一些气候学家提出的全球变明使风暴更具破坏力的预测。 (选自2005年8月9日《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飓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飓风是一种风速至少在每小时118公里的热带气旋。这种热带气旋在东亚地区称之为台风,而在西印度群岛和大西洋一带称为飓风。 | B.飓风是由“有代号的风暴”发展衍变而成的。随着地球全球气候的变暖,飓风的破坏力将会大大增大,暴发的频率亦将加大,随时都可能暴发。 | C.飓风可谓是沿海国家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就如美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灾害就大都是由飓风造成的。 | D.飓风是由水温高于27.2摄氏度的热带海洋上的大量雷暴发展而来的,在产生之中,可以从海洋温暖表面的海水蒸腾中获取能量。 |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带风暴季节时间长达6个月,自每年的6月1日开始,11月30日结束。 | B.大西洋西部地区自1851年有记录以来风暴和飓风的年平均数大概为10场左右。 | C.美国科学家估计在2005年风暴季正式结束以前,还会产生11到14场飓风,但英国科学家却认为这是保守的预测。 | D.美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飓风。应该说,美国应对风暴的袭击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然而仍无法规避飓风带来的损失。 |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2005年,有记录的爆发了强烈风暴和飓风的年份始于1851年,而其中重要年份爆发的有代号风暴都在20次左右。 | B.英国本菲尔德•哈泽德研究中心是现今世界上最权威的预报强烈风暴和飓风的机构。它发明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预报潜在飓风的新方法。 | C.每一次飓风都给席卷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哪怕是在抗防风暴能力最强的美国亦无法避免。 | D.全球变暖将使飓风更加肆虐,爆发的频率将更大,破坏力亦将增大,要控制飓风,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将作为重点课题出现。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