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人心是个容器杨海亮①前不久,收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马先生在谈到陶瓷时,说容器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人心是个容器 杨海亮 ①前不久,收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马先生在谈到陶瓷时,说容器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不能把容器狭隘地理解为杯、碗,像澡盆、汽车、住房、硬盘都是容器。听到这里,我就想,人心不也是一个容器吗?那么,人心这个容器容什么呢? ②容人之长。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文笔一流,有的人耳聪目明, 有的人胆大心细……反正,“天生我材必有用”。容人之长,就是要懂得欣赏和悦纳,而不是 嫉妒和仇恨。这样,心才能平,气才能静。都说“人比人,比死人”,其实,比死也活该,谁 叫你和别人比呢?如果说你不容,别人的长就变短,不容倒还有几分意义,可你再怎么不容, 长的照样长,短的依旧短,不容也无用。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争比上,不如修心养性,提升自我。 ③容人之功。心胸狭窄的人,对别人的成功,往往耿耿于怀,甚至咬牙切齿。这实际上是嫉贤妒能、嫉名妒利的心理在作怪。这种人,要么眼红别人得的好处多,要么害怕别人有了功自己受威胁,所以总不能坦然面对别人的成功。其实,冷静想想,如果别人如己、胜己,是靠努力、实力和机遇而成功的,有什么不能容?如果别人逊己、劣己,是靠投机、使诈和关系而获胜,岂不更可容?前者是名至实归,后者是徒有虚名,哪一个都可以容。容,则心宽体胖;不容,则心劳日拙。 ④容人之得。人都有***,说无欲那是自欺欺人。当然,***有大有小,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也不相同。要容人之得,多半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毕竟,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别人能吃到,你吃不到,心里舒服吗?房子不缺了,还有庄园别墅,别人能住到,你住不到,心里服气吗?薪水提高了,还有日进千万,别人能赚到,你赚不到,心里爽快吗?因此,如果你不容,老感觉上天不公平,老抱怨日子不好过,那就真的越来越难过。相反,尽心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愉快。 ⑤容人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就是容的最高境界。梁宋就不怒楚人搔瓜,反而帮其浇瓜,从而梁楚结为友邦;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反而任用管仲,从而为国得一能臣;唐太宗不咎谋害之计,反而提擢魏征,从而为己树一镜子。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人不和时,主动忍让,换位思考,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以诚心感人,以宽心容人,常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菜根谭》里也说:“不贵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可见,容人之仇,实有必要,更为可贵! ⑥总之,人心这个容器,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容纳整个世界,小可以小到不容一粒细沙。你的容量有多大,在于你的心有多大。 小题1:文章开头写收藏家马未都谈陶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本文的结构有独到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小题3:本文的论证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试就第5段,加以分析。(6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人心这个容器,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容纳整个世界,小可以小到不容一粒细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4分) |
答案
小题:答:引出“容器”这个话题,自然确立本文的观点“人心是个容器”;同时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 小题:答:其独到之处是:1整体结构严谨,按照引论、本论、结论构思全文; 2本论部分,四个分论点并列排比,既显示了明晰的思路,又加强了论证的效果;3每个分论点基本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分析论证非常严密,无懈可击。(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小题:答:1概括性:本文把现实生活现象和诸多历史事实加以概括,尤其是第5段,把“容人之仇”的抽象道理寄予在宋就、齐桓公、唐太宗等概括性的形象当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容忍之仇”的必要性、可贵性。 2准确性:本文的概念、判断、推理严谨而精准,如“人之长”“人之功”“人之得”“人之仇”等,尤其是第5段“结为友邦”“得一能臣”“树一镜子”等,无不是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严谨而精准的定义、判断,即使是在史实的分析、《菜根谭》的引用基础上自然得出结论的推理,也是严谨而准确的;语言的准确性,使得道理无懈可击,让读者信服。 3生动性: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比如第5段,不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历史事实,而且引用了老子的“以德报怨”的俗语、《菜根谭》的名句,同时四字句、对称句等,都使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增强了说理表达效果。(观点、分析、效果均具备才能得3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到6分) 小题:答:所谈生活实际只要能自圆其说,符合文章主要观点即可。 |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4分) 他是个向前看的人,认准了自然就干,但刚才出了汗,吃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1)文段中的“他”是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 (2)文段表现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理解的具体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中介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人既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理解者,而人的理解渗透到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成为其中至为关键的中介性要素。而具体化,则是理解发挥其中介作用的关键所在。 首先,理解的具体化表现为语言的具体化。作为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代表之一,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把语言看成是对普遍东西的真实具体化。人们通常只注意语言的工具性,视之为在使用者之外客观存在的工具。然而,伽达默尔却侧重于对语言进行生存论的分析,强调语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语言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存论意蕴。作为我们的语言,它渗透着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经验。语言在我们的使用中,不仅把普遍化的共性的语言具体化为文本中的私人化的个性的语言,而且也与使用者的个人的生存经验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获得了一种具体化的呈现。 其次,理解的具体化还表现为情境的具体化。按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解不是要求理解者放弃自身的立场,恰恰相反,它要求理解者坚守自己的立场。文本固然代表了作者的立场,是作者意图的具体化表达,但它一旦获得自己独立的文本化存在形式,就逸离了作者的原始情境,失去了自己本初的具体性,而成为一种有待确定的状态。在一切理解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文本的叙述与我们对于有争议的现实的理解之间的意义问题。因此,文本的理解不是要去复制作者的原初意图,而是要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和理解者自身的特殊性之间进行中介,从而创造出文本的新的意义。理解者必须从自身的具体情境出发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以便使文本的普遍意义在理解者的诠释学情境中具体化,形成文本的具体的新生意义。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理解的具体化还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对文本的理解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它始终渗透着理解者的能动作用。当理解者把自己的诠释学情境导入到文本的理解之中时,他必须对这一情境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便在特定的问题域中与文本展开诠释学对话。诠释学对话发生在文本与理解者之间,是在文本所代表的作者情境与理解者自身的情境中展开的。要使这场对话成为真正的对话而不是文本的独白,理解者自身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具体化使理解情境的具体化得以实现,也为文本的意义创生开辟了道路。理解者在对话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漫无边际的,而应该是包含某种界限的问题域中的问题。没有界限的问题乃是空的问题。要使问题成为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理解者不仅要对文本的情境做出深入了解,而且还必须对自身的诠释学情境做出深刻的反思,惟其如此,理解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才能围绕着真正的问题而有效地展开。 所以,理解的具体化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要中介。要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实现理解的具体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理论要掌握群众,不能依靠外在强制灌入,而要通过群众的自主理解来实现,理论是要通过群众的理解来发挥作用的。理解的具体化乃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之合理转化的重要保障。 (选自2010年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 下列关于“理解的具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解的具体化”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必要中介,是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 B.“理解的具体化”表现为语言的具体化,即把普遍化的共性语言具体化为文本中私人化的个性语言。 | C.“理解的具体化”还表现为情境的具体化,而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 D.“理解的具体化”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而做到这一点可以使理解情境的具体化得以实现。 | 小题2: 下列表述,与伽达默尔的观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语言是对普遍东西的真实具体化,是在使用者之外客观存在的工具。 | B.我们的语言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存论意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 | C.文本固然是作者意图的具体化表达,却失去了自己本初的具体性。 | D.理解者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从自身的具体情境出发展开对文本的理解。 | 小题3: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本的理解是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和理解者自身的特殊性之间进行中介,从而创造出文本新的意义。 | B.诠释学对话是在理解者自身的情境与文本所代表的作者情境中展开的,不应是文本的独白。 | C.理解者对文本的情境做出了深入的了解,一般就能提出包含某种界限的问题域中的问题。 | D.理论要通过群众的理解来发挥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外在的强制灌入,而是群众的自主理解。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的样子 鲍吉尔•原野 “泉水捧着鹿的嘴唇……”这句诗令人动心。在我的家乡胡四台,雨后或黄昏的时候,我看到了几十或上百个清盈盈的水泡子小心捧着羊的嘴。 羊从远方归来,它们像孩子一样,累了,进家先找水喝。沙黄色干涸的马车道划开草场,贴满牛粪的篱笆边上,狗不停地摇尾巴,这就是胡四台村。卷毛的绵羊站在水泡子前,低头饮水,天上的云彩以为它们在照镜子。我看到羊的嘴唇在水里轻轻搅动。即使饮水,羊仍小心。它粉色的嘴巴一生都在寻觅干净的鲜草。 然而见到羊,无端地,心里会生添怜意。当羊孤零零地站立一厢时,像带着哀伤,它仿佛知道自己的宿命。在动物里,羊是温驯的物种之一。似乎想以自己的谨小慎微赎罪,期望某一天执刀的人走过来时会手软。同样是即将赴死的生灵,猪的思绪完全被忙碌、肮脏与浑浑噩噩的日子缠住了,这一切它享受不尽,因而无暇计较未来。牛勇猛,也有几分天真。它知道早晚会死掉,但不见得被屠***。当太阳升起,绿树和远山的轮廓渐渐清晰的时候,空气的草香让牛晕眩,完全不相信自己会被***掉这件事。吃草吧,连同清凉的露珠。动物学家统计:牛的寿命为二十五年,羊十五年,猪二十年,鸡二十年,鹰一百年。这种统计如同在理论上人寿可达一百五十年一样,永无兑现。本来牛羊可以活到寿限,它们并非像人那样被七情六欲破坏了健康。在人看来,牛羊仅仅作为人类的蛋白质资源而存在着。除了鹰——这位天上的尊者。屠夫也从不计算它们是否到了寿限,像人类离退休那样有准确的档案依据。时至某日,整齐受戮,最后“上桌”。如果牲畜也经常进城,看到橱窗或商店里的汉堡、香肠和牛排之后,会整夜地睡不好觉。甚至自***,像上千只的鲸鱼自***一样。另一些思路较宽的动物可能这样安慰自己:那些悬于铁钩上的带肋的红肉,在馅饼里和葱蒜杂搀一处的碎肉,皆为人肉。因为人是这样的多,又如此不通情理,他们自相残食。这样想着,睡了,后来有鼾。 “众生”是释迦牟尼常使用的一个词。在一段时间内,我以为指的是人或动物昆虫。一次,如此念头被某位大德劈头痛斥:你怎么知道“众生”仅为鸟兽虫鱼与人类?你在哪里看到佛这样说法?我不解,“众生”到底是什么呢?佛经里有一段话,“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尔等顽固不化”。所谓“不化”即不觉悟,因而难脱苦海。后来获知,“众生”还包括草木稼蔬,包括你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小生灵。譬如弘一法师上座时用垫子抖一抖,免得坐在看不见的小虫身上。可知,墙角的草每一株都挺拔翠绿,青蛙鼓腹而鸣,小腻虫背剪淡绿的双翅,满心欢喜地向树枝高处攀登,这是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即知,“佛性”是一种共生的权利,而“不化”乃是不懂与众生平等。若以平等的眼光互观,庶几近于佛门的慈悲。 乡村的道上,羊整齐站在一边,给汽车马车让路。吃草时,它偶尔抬起头“咩”地一声,其音悲戚,如果仔细观察羊瘦削的脸,无神的眼睛,大约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命不好。”时常是微笑着的丰子恺先生曾愤怒指斥将众羊引入屠宰厂的头羊是“羊奸”。虽然在利刃下,“羊奸”也未免刑。黄永玉说“羊,一生谨慎,是怕弄破别人的大衣”。当此物成为“别人的大衣”时,羊早已经过血刃封喉的大限了。但在有生之年,仍然小心翼翼,包括走在血水满地的屠宰厂的车间里。既然早晚会变成“别人的大衣”,羊们何不痛快一番,如花果山的众猴。上窜下跳,惊天动地,甚至穿着“别人的大衣”跳进泥坑里滚上一滚。然而不能,羊就是羊,除非给它“克隆”一些猛兽的基因。夏加尔是我深爱的俄裔画家。在他的笔下,山羊是新娘,山羊穿着儿童的裤子出席音乐会。在《我和我的村庄》中,农夫荷锄而归,童话式的屋舍隐于夜色、鲜花和教堂以及挤奶的乡村姑娘被点缀在父亲和山羊的相互凝视中。山羊的眼睛黑而亮,微张的嘴唇似乎小声唱歌。夏加尔常常画到羊,它像马友友一样拉大提琴,或者在脊背铺上鲜花的褥子,把梦中的姑娘驮到河边。旅居法国圣保罗德旺斯的马克•夏加尔在一幅画中,画了挤奶的女人和乡村之后,仍然难释乡愁,又画了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画面,这手竟长了七个指头,摸不够。在火光冲天、到处是死亡和哭泣的《战争》中,一只巨大的白羊象征和平。在《孤独》里,与一个痛苦的人相对的,是一位天使和微笑的山羊。夏加尔画出了羊的纯洁,像鸟、蜜蜂一样,羊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俗世的天使之一,尽管它常常是悲哀的。在汉字源流里,羊与“美”相关,又与“吉”有关,如汉瓦当之“大吉羊”。从夏加尔二十七岁离开彼得堡之后七十年的时光里,在这位天真的、从未放弃理想的犹太老人的心中,羊成了俄罗斯故乡的象征。在大人物中,正如有人相貌似鹰,如叶利钦;像豹,如萨达姆。也有人像山羊,如安南,如受到中国人民包括儿童尊敬的越南老伯胡志明。宁静如羊的人,同样以钢铁的意志,带领人们走向胜利与和平。 城里很少见到羊。我见过的一次是在太原街北面的一家餐馆前。几只羊被人从卡车上卸下来,其中一只,碎步走到健壮的厨工面前,双腿一弯跪了下来。羊给人下跪,这是我亲眼见的一幕。另两只羊也随之跪下。厨工飞脚踢在羊肋上,骂了一句。羊哀哀叫唤,声音拖得很长,极其凄怆。有人捉住羊后腿,拖进屋里,门楣上的彩匾写着“天天活羊”。 后来,我看到“天天活羊”或“现***活狗”这样的招牌就想起给人下跪的羊,它低着头,哀告。到街里办什么事的时候,我尽量不走那条道。即使有人用“君子远疱厨”或“你难道没吃过羊肉吗?”这样的训词来讥刺我。此时,我欣慰于胡四台满山遍野的羊,自由嚼着青草和小花,泉水捧起它们的粉红的嘴唇。诗写得多好,诗中还说“青草抱住了山岗”,“在背风处,我靠回忆朋友的脸来取暖”。还有一首诗写道,“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些诗,仿佛是为羊而作的。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羊的样子”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2:文章第六段插叙了作者在餐馆里看到厨工对下跪的羊施暴的一幕,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子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种双***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国的强盛,仅就一种文化的生存状态来说,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孙开泰先生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赵武灵王的改革活动,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来源于晋国新田文化,继承着新田文化的法治传统,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始使用大规模、正规化的骑兵,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同时正确处理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宣兆琦教授透过赵文化的变革精神,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变革思想,体现在“利其民而厚其国”的政治目的,体现在赵武灵王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种考察历史的政治视角,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董海林研究员论述赵国的兴亡,从中找出三条治国经验:改革则兴,守旧则亡;人才兴邦,庸才误国;团结兴旺,分裂必败。其中选人、用人问题,既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国家兴盛的保证。 小题1: 下列关于“赵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但它不等同于赵国文化。 | B.赵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的一枝奇葩。 | C.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开放争雄、法德合治、任侠重义的特征。 | D.赵文化的本质体现出一种荀子式的“君子”型与“斗士”型双***合的文化性格特点。 | 小题2: 下列不属于“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的原因的一项是A.赵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赵文化变革、法治、狭义的基本精神。 | B.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为赵文化的重要内容。 | C.只有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赵国历史,才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 D.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赵国,赵国的不断强盛促进了赵文化的不断成熟。 | 小题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角度,引用专家观点,对赵文化的兴起、发展、成熟进行了阐述。 | B.荀子虽然曾经“游学于齐”,但是却不能把荀子与荀学看作“齐学”的代表,而应当看作“赵学”的代表。 | C.荀子和孟子对“人性”理解的思路不同,对“人性”的定义有分歧,因此对“性善”与“性恶”存在争议。 | D.当今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治国经验,古为今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电离层与天气预报 地球最底层大气是“对流层”。对流层是指从地面开始,到离地面10~12公里高处的这层大气。在对流层中,集中了地球大气总量的绝大部分和几乎全部水气。所以云雾、降水、下雪、彩虹等天气现象,才发生在对流层。 然而,一个全新的、由“电离层”影响造成的天气问题又渐渐浮出水面,人类不得不关注地球大气的更高层次——“电离层”的变化。原来,在距离地面80~1000公里高处的大气,是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的,科学家称这层大气为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讯号来说,电离层中不仅充满带电离子,而且像一面高悬天上、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大镜子。由于太阳“风暴”和宇宙辐射袭击,电离层中的电磁分布经常发生变化。虽说电离层的扰动,与地球上刮风下雨无关。但是它干扰人造卫星、飞机上的电子设备。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电脑的集成度、灵敏度、功能均越来越高,体积却越来越微型化,这就给电脑中的开关电路带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有可能在外界干扰下出现信号误码或信号中断。例如,太阳在1994 年的一次喷发中,加拿大“阿尼克”卫星上的通讯电路,就被高能粒子击穿报废。2003年,国外一台投票表决机出问题,它为某参选代表多记了4096张票。后经调查显示,表决机上一个电子开关遭宇宙射线袭击,出现切换故障,结果多记了4096张票,4096正好是2的12 次幂。 电离层的扰动,还可能造成短波无线电通讯,甚至电力传输中断的事故。在2003年发生的那次剧烈太阳风暴中,瑞典的输变电线路在强电磁干扰下断路,数以千计的家庭陷入黑暗。 这些事过去闻所未闻。今天不同了,电脑部件日趋微型化,任何电子设备都可能成为宇宙射线的牺牲品。在宇宙射线轰击下,心脏起搏器、高速列车、ABS 防爆制动系统的芯片均存在失灵风险。所以电离层“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在,美国科学家正引入一种新的气候预报体系,对距离地面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实行监控,为航班飞行、无线通讯等提供早期预警。与对流层进行的天气预报完全不同,电离层气候预报主要关注距离地面80至1000公里处的电离层中电磁变化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乔纳森•迈克拉教授带领研究小组展开了相关研究,他们利用一种叫电离气流成像仪的装置,捕捉大气层中一种叫“气辉”的微弱冷光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前对电离层扰动做出判断。“气辉”是地球大气放射的微弱冷光,它随电离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迈克拉等人通过设在智利的电离气流成像仪,拍摄天空中“气辉”留下的痕迹,从而作出预报。 迈克拉教授说,他们希望制作出和常规天气预报一样效果的动态云图,供电视台或互联网用户使用。他们每天都通过互联网上传数据,及时更新。目前,这种预报方式还相当初级,只能预报一两个小时内的变化情况,这相当于50年前的天气预报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准确的预报电离层状况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小题1:下列对“电离层”有关情况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电离层”是在对流层以上,距地面80~1000公里高处的大气层。 | B.“电离层”中充满了带电离子,且能反射无线电波。 | C.“电离层”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几乎不带水汽。 | D.“电离层”中的电磁由于受宇宙辐射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化和扰动。 | 小题2:下列有关电离层影响造成的天气问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地球上的降水、下雪、刮风,与电离层的扰动无关。 | B.电离层影响天气的问题,国外早已开始关注和研究。 | C.电离层扰动会给越来越微型化的电脑带来信号误码或信号中断的问题。 | D.2003年瑞典的输变电线路在强电磁干扰下断路,根本原因就是电离层扰动。 | 小题3:下列对电离层“天气预报”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离层气候预报关注的是距地面80公里至1000公里处的电离层中电离子的变化情况。 | B.“气辉”是地球大气放射的一种微弱的冷光,科学家们通过捕捉它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电离层的扰动。 | C.与对流层天气预报完全不同,电离层天气预报主要是为航班飞行、无线通讯等提供早期预警。 | D.科学家迈克拉等人通过电离气流成像仪,已找到了电离层中“气辉”留下的痕迹,开始做出预报。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