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李庆本①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 李庆本 ①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在国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关高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②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对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民间的传播渠道也非常重要。国外有一个专门的行当,叫议会游说者,就是向议会议员游说,说明自己的政策,争取他们的支持。我们在这些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当然,有许多时候,单靠宣传是不够的。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你请人家来看免费电影,人家不见得愿意来看,但好的电影就是让他花钱买票他也会不请自来。我们中华文化有许多可资利用的资源,可以做成文化产品。 ③说到文化传播,我国有一门“跨文化阐释学”。我们都熟悉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4月,***总理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的五国外长会议。会后周总理邀请外国客人观看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在如何向外国人解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总理审阅,总理说这是对牛弹琴,最后他提议只要标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以了。这是“跨文化阐释学”的一个成功例证。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士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和理论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④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们的学术前辈像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钱钟书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国文化的理论资源。我们怎么对外讲中国的仁、义、恕这样的文化核心价值?蔡元培在1919年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仁。”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不见得非常确切,当然也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这种方法无疑会易于外国人的接受。 ⑤我们过去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解释看成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但现代阐释学却认为,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种看法很值得我们研究。而所谓跨文化阐释 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问题是,任何词语都是与其他词语发生关联的时候才有意义,这就构成了意义的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对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所以意义的变迁是解释的内在机制,属于正常现象。解释当然有解释的范围,不能是无效的解释,也不能是过度解释。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 ⑥总之,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跨文化阐释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学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采用“取外来之观念与中国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法”,钱钟书的《管锥编》也属于跨文化阐释。我们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所有这些成果都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释中华文化时可资借用的重要资源。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6月,有删节) 小题1: 根据原文,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十分必要,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已成为人类普遍价值“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 B.周总理提议在说明书上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标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跨文化阐释学”上最早的一个成功例证。 | C.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相关高校向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这将迅速改变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现象。 | D.跨文化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释,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具有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 | 小题2: 根据前面四段的论述,在第五自然段空缺处给“跨文化阐释”下一个定义。(4分) |
答案
小题: (4分)就是用另一种文化、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 小题: D |
解析
小题: 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大概意思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蚂蚁 张乙早晨七点半刚刚赶到单位,手机就响了。电话是妻子打给他的,让他赶紧回去,说是儿子张铮离家出走了。张乙一听,头“轰”地一下大了起来。儿子正在上高中三年级,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张乙两口子也没少训斥儿子。但是,儿子一向老老实实,性格内向,公开场合话语不多,不是那种任性的人,咋一下子干出了如此叛逆的事呢? 张乙匆匆忙忙的赶同去,妻子正惊慌火措地在家里团团转。妻子告诉他,是在给张铮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张铮留在枕头下边的字条的。张乙看完后把字条交给妻子,简单的安慰了妻子儿 句,让妻子不要离开家,受好家里的电话。然后,张乙就打的去了火车站。 张乙到了火车站,刚走到售票厅门口,正巧看到张铮从售票大厅出来。张乙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这时候,张铮也看到了张乙,但他仿佛不认识张乙似的,径直往候车室走。张乙紧走几步。追上张铮,一把拉住了他。张铮挣了两下,没有挣脱,就站在了那里,朝一边别着头,不理张乙。这时候,附近已有人注意到父子俩的举动。张乙小声对儿子说,铮铮,你想干什么,爸爸不拦你,但走之前你总得跟爸爸说会儿话吧。张铮依旧倔犟地站在那里不说话,但态度明显缓和下来。张乙朝火车站广场中间的小石桌一指说,走,到那边坐会儿,保证不耽搁你上火车。张铮听爸爸如此说,才跟着张乙到了小石桌边,两个人就着石凳坐了下来。 张乙说,铮铮,能告诉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张铮不说话。 张乙说,是老师批评你了? 张铮不说话。 张乙说,跟同学闹矛盾了? 张铮依旧不说话。 于是,下面,就成了张乙一个人的内心独自。 张乙说,铮铮,这几年,***下岗了,总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她心里着急,脾气不好,你别在意。 张乙说,我呢,工作也忙,再说,单位里竞争也非常激烈,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有时候难免对你发火,爸对不住你。 “吧嗒”,一滴眼泪掉到了张铮白色的牛仔裤上。 张乙心里也有些酸酸的。 停了一下,张乙说,走,铮铮,跟爸爸一块儿回去,妈妈都快急疯了。 张铮坚定的摇了摇头。 一列火车“轰轰轰”地从车站里边通过,震得脚下的大地都有些发颤。 一只蚂蚁沿着张铮的白色牛仔裤往上爬,张乙伸手要去把它捏掉,被张铮用手挡住了。 那只蚂蚁沿着张铮的白色牛仔裤往上爬,已经爬到张铮的大腿上了。 直到这时,张铮才轻轻地说了一句:爸,我就是一只蚂蚁。 张乙愣了一下,不知道张铮这话什么意思。 停了一下,张铮又补充了一句,爸,我不是火车。 这下,张乙知道儿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了。张乙大声地说,儿子,你不是蚂蚁,总有一天,你会跑的像火车一样快的。 张铮说,爸,你错了,你别抱那样的幻想,蚂蚁就是蚂蚁,蚂蚁永远不会跑得得像火车一样快。 张乙长长的舒了口气说,蚂蚁也不赖,我看蚂蚁也活得怪自在的。说着话,张乙捏下那只已经爬到张铮夹克上的蚂蚁,将它轻轻放到地上。 这时,车站的广播响了,招呼候车的乘客准备进站。 张铮站起来说,爸,我走了。 张乙很痛快地说,行,你多保重。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身上掏出所有的钱,连同手机一起,要塞给张铮,张铮坚决的拒绝了。张乙呆呆的站在那里,一直目送着儿子走进候车室。 张乙走出火车站,感到自己的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小题1: 儿子最终还是没有听从父亲的劝阻出走了,但是为什么父亲还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呢?(4分) 小题2: 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做出概括,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你认为,作品中“父亲”这一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6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夜幕降临,我们全连伏在红河岸边待命。 战斗打响前,最大权威者莫过于表的指针。人们越是对它迟缓的步伐感到焦急,它越是不肯改变它那不慌不忙的节奏。(1)当它的时、分、秒针一起叠在十二点上时,正是十七日凌晨。 骤然,一声炮响,牵来万声惊雷,千百门大炮昂首齐吼!顿时,天在摇,地在颤,如同八级地震一般!长空赤丸如流星,远处烈焰在升腾,整个暗夜变成了一片深红色。瑰丽的夜幕下,数不清的橡皮舟和冲锋舟载着千军万马,穿梭往返,飞越红河…… 全连在焦急的等待中迎来了破晓。早晨七时半,冲锋舟把我们送到红河彼岸。 刚插进不多远,便遇上一群被我正面攻击部队打散的敌兵。他们用平射的高肘机枪、枪榴弹、冲锋枪,三面朝我连射击。 “卧倒!”梁三喜(九连连长)一把将我(赵蒙生,九连指导员)摁倒,厉声下达命令:“三排,占领射击位置,打!” 梁三喜手中的冲锋枪打响了。我刚端枪瞄准敌人,梁三喜转脸对我喊道:“我带排留下掩护,你带大家尽快甩开敌人!” “我留下!”说着,我射出一串子弹。 “执行预定方案,少废话,快!” 梁三喜的话是不容反驳的!我的指挥能力,怎能同他相比啊! 我带二排和炮排匍匐前进躲过放射界,纵身跃起,紧紧尾随尖刀排上前急插…… 十时许,梁三喜才率三排跟了上来。他用袖子抹了抹满脸硝烟和汗水,沉痛地告诉我,有两名战土牺牲了,一名战土负了重伤。烈士遗体和伤号已交给担任收容任务的副指导员…… 越南北部山区,草深林密,路少坡陡。杯口粗的竹子紧紧挤在一块,砍不断,推不倒,硬是象道道天然屏障。芭茅草、飞机草高达两米以上。草丛中夹着杂木,杂水中盘着带刺的长藤……靳开来(九连副连长)手持傣家大刀,左右横飞,为全连砍通道路。 这时,营长在报话机中呼叫,问我们九连的位置,梁三喜忙展开地图,向营长报告了九连的位置。报话机中传来营长焦急的声音:“太慢!太慢!加快速度!要加快速度!” “是!”梁三喜回答营长后,站定身对全连命令道:“把背包、多余的衣服,统统扔掉!尖刀排继续头前开路,二、三排和连部的同志,协助炮排携带弹药!” 战土们立即照办了。粱三喜的决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步兵排每人负重六十多斤,炮排每人负重九十多斤,要加快穿插速度,是得扔掉一些不急需的玩艺才行呵! 我们加快了穿插速度。在通过一道山梁时,又两次遇到小股敌人的阻击。仍是由梁三喜率三排断后掩护,我们很快就甩开了敌人,拼死拚活地往前插…… 营长不时地在报话机中询问我们的位置,每次都嫌我们行动迟缓。 下午三时许,营长又一次呼叫我们。战土“北京”又很快在地图上找到了我们的位置。 梁三喜向营长报告后,报话机小的营长火了:“师、团首长对你们行动迟缓极不满意!极不满意!如不按时抵达指定位置,事后要执行战场纪律!执行战场纪律!……” 梁三喜喊:“营长同志,我们没空多啰啰!有啥指示,你快说!” “梁三喜,你别嘴硬!战场纪律,对谁都是无情的!” 营长的喊话停止了。从尖刀排位置折回身来的靳开来,牢***开了:“娘的!让他们执行战场纪律好了!枪毙,把我们全枪毙!他们就知道用尺子量地图,可我们走的是直线距离吗?让他们来瞧瞧,这山,是人爬的吗?问问他们,路,哪里有人走的路!……” “副连长,少牢***!”梁三喜额角上的青筋一鼓一跳地蠕动着。 梁三喜厉声对战士们命令:“武器弹药携带好,每人留下两顿饭的干粮,另外是水壶,水壶绝对不能丢!其余的,统统扔掉!”…… 为争取按时抵达指定地点,我们冒着热在亚热带高山密林中穿行,上山豁出命去爬,下山干脆坐下连滑加滚,一个个衣服全扯碎了,身上青一块、紫—块…… 太阳沉下去了,四周影影绰绰,我已辩不出东西南北。腿早已不打弯了,我跟着大家死死地往的窜。当听见梁三喜说已到达指定位置时,我一头栽倒了。 粱三喜边架扶着我边命令:“都起来,互相协助,活动一下。”他突然松开我,轻声呼唤,“小---金,小金!” 我一看,只见司号员小金栽倒在面前的草丛中。 梁三喜晃动着小金:“小金!金小柱……” 我和梁三喜忙把小金身上的装备卸了下来:冲锋枪、子弹带、十二枚手榴弹、飘着红缨穗的军号、两包压缩饼干、水壶。另外,还有沉重的四发八二无后坐力炮弹---显然,这是他在穿插途中,遵照连长的指示,从炮排战友身上,背到了他的背上…… 梁三喜坐下把小金扶起,让小金倚在他怀中。他取过小金的水壶晃了下,听见有点响声,便将水壶对上小金的嘴:“小金,醒醒,喝点水……。 小金嘴唇紧闭,毫无反应。我用手一模,小金的心脏巳停止了跳动! 梁三喜眼中涌出滴滴泪珠。他用毛巾擦拭着小金脸上的泥垢和汗渍。(2)小金那长长的睫毛垂了下来,胖乎乎的两腮上,各有一个浅浅的小酒窝…… 他还没来得及为全连进攻吹响冲锋号,他没能***敌立功,就这样安详地睡去了,永远地睡去了。啊,这位不满十七岁的士兵是累死在战场上的!战争期间,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当我们到达364高地前沿时,已是晚上八点零二分。比上级指定的到达时间,误了122分钟! 然而,我们九连是问心无愧的。 (节选自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有删改) 小题1: 阅读全文分析,梁三喜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他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
下列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司棋的挖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B.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C.只做了索漠城8天市长的德·蓬风先生去世后,作为寡妇的欧也妮虽然每年有八十万法郎的收入,但生活仍和做姑娘时一样。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天国,并不停地暗中帮助那些受苦的人。(《欧也妮·葛朗台》) D.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使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 E.《雷雨》所叙述的故事是依照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三一律”法则来展开的,即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单一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完成。 小题1:《红楼梦》中探春和惜春对“检抄大观园”这一事件各有什么反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赫钦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文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7.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8.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C.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D.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习型社会应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赫钦斯以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对社会现实采取超然的态度。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倡教育革新。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 D.兰森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吮血被缛涅槃斩钉截铁 | B.繁芜诬蔑竞相浅尝辄止 | C.火炬禀性钦佩于世长辞 | D.遒劲箫瑟崩殂赍志以殁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