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台风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低层空气边旋转边向低压中心流动,空气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台风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低层空气边旋转边向低压中心流动,空气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台风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低层空气边旋转边向低压中心流动,空气流动速度越快,风速也越大。台风中心有一个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区域,通常被称为台风眼。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台风眼区外的空气,向低压中心旋进,它们挟带着大量的水蒸气,由于不易进入眼区,而在其外围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臃肿高耸的云层,下着倾盆般的暴雨。而台风眼区内出现了下沉气流,因而云消雨散,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正如今年第5号台风威马逊的卫星图像所表现的那样,由于台风眼区一般是晴到少云天气,因而在卫星云图上呈黑色小圆点状。
台风的破坏力是很难预测的。即使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台风登陆的地点和时间,人类也难以预料台风的全部行为,因而难以预测它的破坏力。“云娜”被准确预测后依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很多时候,科学家都不能准确估计风暴的破坏力。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正在苦苦研究,希望能够揭开去年9月登陆哈利法克斯的Juan飓风具有如此强大破坏力的秘密。预报中,Juan飓风是一个二级飓风,但后来,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一次三级飓风的强度,加拿大的气象学家彼特·保尔这样说。科学家将飓风分为五类。一级风暴的风速最低,五级的最强烈。这个标准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估量飓风到来的规模、产生的破坏力的大小。“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告诉人们破坏程度的大小,那分类就失去了意义。”保尔说道。“人们需要知道,一定的风速对我们的住房有何影响,对我们的树林有何影响。”美国森林学家大卫·苏特兰说,“风暴对树林的袭击对象主要是年老的树木,以及一些特定品种的树木。比如说,红云杉在飓风中似乎更容易兜住大风,从而被连根拔起。”并且,苏特兰注意到,暴风过后,一些地方树林被夷为平地,而就在不远处,树木却站立在那儿。苏特兰认为,飓风制造了“风弹”——或者说是风暴中包含的小风暴,它们被苏特兰看作是一系列的“迷你龙卷风”。一个成熟的台风,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其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从长远的观察来看,强台风的出现是不是会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呢?“的确有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来寻求一种模型以预测强风暴何时来临。但就现在看来,要准确地找到它的规律还很难。”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专家杨义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这种研究的前景不敢乐观。杨义文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一般认为,厄尔尼诺效应可能对台风发生的频度产生影响,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它跟台风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另外,统计数据也没有找到全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升温跟台风频度、强度之间的必然联系。相反,近七八年来,无论是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还是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都比上世纪50~70年代少了相当多。从这种情况来看,除了按季节变化之外,台风在大的时间跨度里几乎没有明显规律可寻。
小题1:以下对“台风眼”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
B.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其外围上升,形成高耸的云层。
C.台风中心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区内,空气旋转太厉害,空气中挟带着大量的水蒸气,造成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的区域。
D.台风中心有一个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区域,通常被称为台风眼,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台风眼区内常常出现下沉气流,因而云消雨散,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台风眼区由于像一个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因而里面不受外围变化强烈的空气影响,在卫星云图上呈黑色小圆点状,那里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都是晴天。
B.科学家一般认为,厄尔尼诺效应可能会对台风发生的频度产生影响,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它跟台风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C.近七八年来,无论是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还是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都比上世纪50~70年代少了相当多,但还没有证据说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升温跟台风频度、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D.可以把飓风分为五类,一级风暴的风速最低,五级的最强烈。一个成熟的台风,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报中,Juan飓风是一个二级飓风,但后来,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一次三级飓风的强度,由于预报不准,所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B.因为即使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台风登陆的地点和时间,人类也难以预料台风的全部行为,因而难以预测它的破坏力,所以对台风破坏力的预测,科学家任重道远。
C.因为红云杉在飓风中似乎更容易兜住大风,从而被连根拔起,为减少损失在台风频发区种植树种时应有所选择。
D.虽然除了按季节变化之外,台风在大的时间跨度里几乎没有明显规律可寻,很多时候科学家现在还不能准确估计风暴的破坏力,但是许多国家的研究和预报工作并没有停止,包括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

答案

小题:D
小题:A
小题:A
解析

小题:A项,说的是台风;B项,说的是外围空气;C项,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且挟带着水蒸气的是外围空气;D项,准确全面。
小题:A项,“都是晴天”错。
小题:A项,“由于预报不准,所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果关系不成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物疗法抗癌
近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临床肿瘤协会年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一批使用生物疗法的药物,已经在癌症治疗上取得了奇效。目前癌症治疗已经由传统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治疗的时代进展到另一个新的时代——生物疗法的时代。
传统的化学与放射线治疗所用的战术好比是“地毯式轰炸”,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组织产生相当大的伤害。由于一些常规化疗药物的主要原理是破坏细胞生长,同时也使骨髓和胃肠道的快速生长细胞受到破坏,所以化疗通常会带来贫血、感染、恶心和腹泻等副作用。而生物疗法,则可以针对癌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或更精确地说,是对一种癌细胞生长因子的接受体加以阻断,使癌细胞无法接受到体内生长因子的刺激而生长,或是使癌细胞内生物讯息之传递受到阻断,无法将讯息传到细胞核,而避免癌细胞无限制生长。这种疗法就好比“定向导弹”,可以精确地命中目标,避免“地毯式轰炸”所带来的副作用。科学家认为,随着生物疗法的进展,未来还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个别用药。在10—20年内,当癌症确诊后,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而且届时癌症将不再按照生长的部位或是按照显微镜下的形状分类,而是按照其基因特征分类了。
生物疗法代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尚需更多临床测试。
但是,将癌症真正变成慢性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生物疗法前景光明,专家认为,就现在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测试,这种药物还只能用于个别患者试验性使用上。
约斯隆——卡特林癌症中心主任哈罗德·法莫斯医生认为,不能对癌症新疗法设定严格的时间表,因为担心会带来“失败的期盼”。“生物疗法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癌症的阿喀琉斯之踵。但问题是科学还不知道阿喀琉斯之踵在哪里,或非常清晰他们的目标。”一位专家的话,道出了生物疗法的局限性。
在临床试验中有超过一半的生物科技药物为抗癌药,生物抗癌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生物抗癌药的研制成功,令制药业大为兴奋。目前在癌症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395种药物问世。而相对而言,心脏病的药物为122种、精神治疗药物为176种。
但是随着更多的抗癌药正式上市,为这些药物买单将成为政府健康医疗系统的大问题。特别是现在,一些新药仅一个疗程就需要支付上万美元。
而在去年,由遗传技术研究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采用生物技术抗癌的药物Avastin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正式上市,更令其母公司收入在全球生物技术企业中一下排名第二位。
小题1:下列对“生物疗法”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是用生物药品破坏骨髓和胃肠道细胞的生长,针对癌细胞特有的抗原,施放“定向导弹”的疗法。
B.是用生物药品阻断癌细胞生长因子的接受体或其生物讯息的传递,避免癌细胞无限制生长的疗法。
C.是避免“地毯式轰炸”的副作用,根据个别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有针对性用药的疗法。
D.是用生物抗癌药品使癌症成为慢性病而延长时间缓慢治疗的方法。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在癌症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395种药物问世,远远高出心脏病和精神治疗药物,表明各大制药公司都在积极研制和生产抗癌药物。
B.抗癌新药在给病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每种新药一个疗程就需要支付上万美元。
C.生物疗法前景光明,但它的局限性不是马上就能克服的,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D.“地毯式轰炸”是传统治疗癌症的几种方法采用的共同战术,它意味着对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的摧毁和伤害。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疗法意味着现在已能按照癌的基因特征分类,医生的治疗在确定肿瘤类型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
B.生物抗癌药的研制成功对于制药业意味着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而对政府健康医疗系统则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C.对癌症新疗法尚不能制订出严格意义上的时间表,因为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测试,还不能实现全面推广。
D.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具有对新研制生产的药物批准上市的权力,某种抗癌药物能得到批准,意味着该药物既有市场需求又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②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③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④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⑤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作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
小题1:下列对“人体能”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小题2:下列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解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与尔三矢。(动词,给予)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动词,给予)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资助)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动词,交往)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之”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①于唐僧:“此何难之②有?”唐僧曰:“汝之③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④乎?”
A.①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B.②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C.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④人称代词,可译为他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曾经,生活和花朵隔开一线
杨 洋
1991年初春,丽江玉峰寺,山茶如火,燃了我眼前的天。
那一年的我,单纯清澈,依在树下照羞涩的笑容。天空高而蓝,在身后,在头顶。山茶艳得肆无忌惮,同样着红衣的我被它衬得失色。一步步退后,离开被它的奔放和热烈窒息住的空间。
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在一间四合院里上班,院里春天有玉兰,秋天桂花飘一室幽郁的香,冬来,腊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摘一朵带回家,放床头。闲时,我种扁竹兰,或在树边晒太阳。
办公室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书,这些书是许多年累积的财富。几乎每一天的清晨,我都要去掸书上的灰尘,但灰尘远比我有恒心,和阳光、空气一道,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使一本从没有翻阅过的书,也有了岁月的沧桑。
除了书和书架,办公室还有几张桌子,几把藤椅。藤椅年代久远,有的地方,一圈圈裹住竹手把的藤已散开来。见了这些藤椅,我会想到丽江。
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要把他们送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研究所里的知识分子们就到了丽江,住玉峰寺。男男女女一大群,睡在大庙里,晚上,风在庙外吹呀吹,月光映进来,照在天神的脸上。
在丽江能干什么呢?也只是为三餐而忙碌。推了小车去买菜,买回来做饭,人人吃饱,已算恩赐。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就想了法:到丽江时,带去了做实验用的猪。打报告,说那些非常精贵的猪受不了丽江气候,要求派几个人把猪送回昆明。报告被批准。第一批回昆明的,是些女人,带着孩子的女人。几周过去,第二批送猪的人也回来了……最后,研究所的知识分子们全部回来,以猪的名义。
我的办公室就在园子边上,又自成一体,是个小小的四合院。办公室里的藤椅,当年是到过丽江的,只是它们被捆着运下去,在丽江并没有解开来,回来时,就免了再捆一次。
在听前辈讲述研究所的历史时,我总有些虚无的感觉。好像不真实,而阳光则穿过窗棂,一束一束地射进来,能看见悬浮在阳光中的灰尘。那些过往,也就如尘埃,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只因没有光的映照,而看不到。
在那些讲述中,只有丽江,只有玉峰寺,而没有雪山,没有小桥流水,更没有山茶。
1991年,我站在玉峰寺,面对那株山茶,被它的热度震惊。我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些日复一日的讲述中没有它的踪影。但每有人来到四合院,会说:桂花真香。或:腊梅又开了。还有一位,在玉兰花开时节,喜欢捡落下来的花瓣泡水喝。这些花的颜色如此淡雅,他们却能够留意到。
2001年8月,会泽大海草山。花开成海,美如绣锦。我母亲惊叹不已:这么漂亮!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三十多年前,我父母曾在这里蹲点,为绵羊改良。但他们的叙述里,只有大海的烧洋芋和燕麦炒面,而没有那广袤的草山和连绵的花海。我问母亲:那时候,没有这些花?母亲说:有,草比这还深。
我有些明白了。艰难和困顿,使生活与花朵隔了一线。
在研究所,我特地问那位前辈:在玉峰寺,你看到那株山茶了吗?
她想了半晌,一无所获。告诉我:可能那时它没有开花。
这是不可能的,她在玉峰寺住了一年多,那株茶树花期三月,每天著花万朵。而且不仅这棵茶树,还有株十里香,每到花期,就算香不了十里,也是一庭芬芳。但她不知道。
母亲在看到大海草山的花时,神情间异常欣慰。那位前辈,当她再度到丽江,也许能看到它那日以继夜永不消逝的美。然而她们年华已逝,这美丽,足足迟来了三十年,四十年。
2006年春,我再次到丽江,知道茶树值花期,特意赶了去看。十余年了,它一如我初见的模样,烈如火焰。生存的美好,它展现在那数百年都不肯示弱的花朵上,而且越开越旺。
于我而言,生存的美好,则是站在蓝天下,仰头去看它时,心里无言的惊叹。
有了曾经,所以有了未来。我不用再经历父辈的那些岁月,虽然此时站在茶树下的我,早已不复往昔的清澈。但我感恩——我第一次走到它的身边,就感觉到了它的美,并且,这份美丽一直绵延在我岁月的河流中,从不消淡,这是生活赐予我的全部仁慈,也是我幸福的所有根源。我为自己汹涌的幸福,再次感到幸福。
此时,我已离开那间办公室许多年。但行走在花朵渐次开放的旅途中时,还是会想到它,它阴暗的房间里,年轻的我坐在拉到丽江又拉回昆明的旧藤椅里,当阳光从窗外映进房时,我慢慢从书本中抬起头,去看窗外,扁竹兰正无忧无虑地开着紫蓝色的花。这时,一只松鼠已潜进来,它圆鼓鼓亮晶晶的眼,正悄悄地看向我,下一刻,我就将回头,看到它。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小题1:“曾经,生活和花朵隔开一线”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                                                                    
小题2:作者于2006年春再次看到茶花时又“惊叹”,又“感恩”,请问:作者“惊叹”什么?为何“感恩”?
答:                                                                
小题3:文中反复提到“阳光”这个意象,请问它在文中有何深刻的含义?
答:                                                                 
小题4:“藤椅”这个物件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