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下题。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勃兴于元代的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下题。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勃兴于元代的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下题。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
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勃兴于元代的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曲;一是杂剧,即由散套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科介,专供舞台演出。
元代散曲与杂剧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多种复杂的原因。
①一方面,是由文学尤其是诗歌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②曲是由词演化而来的。③词在发展初期,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甚至隐情。④但是,词发展到晚期,由于词作家远离社会现实,作品的内容日趋广泛,题材日渐狭隘,又由于作家一味堆砌辞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⑤再者,金元时代,随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⑥辽灭金兴,金亡元起,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言,逐渐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语言体系,从而为金元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⑦同时由于新词汇不断出现,双音、多音词日益增多,而宋词的格律对变化着的语言,已成了一种严重的束缚,加上南北语音、声调的差异,方言俗语的迥别,由北方首先产生元曲这样一种新诗体就成了势之必然。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由元代的社会现实所决定。蒙古贵族在统一和统治中国的90年间,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科举考试废而不行70余年,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地位顺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下,知识分子中一部分人依附蒙古贵族,追求荣华富贵;一部分不做元朝的官,彷徨苦闷,隐居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抗议民族压迫,表现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元代的特殊社会形态,也动摇了旧有的精神意识,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文学从旧的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即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子和歌剧,以新的形式和精神茁壮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力量。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
小令也叫“小叶儿”,是独立的支曲,每首只有一段,很像一首单调的词,也有点像一首句式参差不齐的小诗。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曲套(又叫散套或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官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套曲少则两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的限制,但必须一韵到底。套曲在体制的灵活变化上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
散曲和词都是长短句,词“调有定路”,曲有“正谱”。可是,散曲不像词那样严格要求“字有定数”,可以极尽长短句变化之能事,允许作者在正谱范围内加入“衬字”。所谓“衬字”,这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即不讲平仄,不拘字数。它的作用,或者是补足语义,或者是加强声情,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内《黄钟煞》中一节“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子弟谁教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其中加点的字,便是衬字。若去掉衬字,这个曲子就黯然失色了。
散曲的用韵和词的用韵也有所不同。曲用韵较密,几乎是句句用韵。不论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即使篇幅较长的杂剧,一折也只能押一个韵部的字,但平韵、仄韵可以互押。而词则要求“韵有定声”。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词皆平;如用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须换韵。相对来说,散曲的用韵走的是一条自由之路。
散曲体裁在句子长短变化和押韵上的解放,使作者可以写得更加生动活泼,曲尽其妙,同时使音调节奏富于变化,浅唱高歌更为悦耳。所以说,散曲不仅为众多文人——作者使用,也为广大群众——读者乐于欣赏。
小题1:“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呼唤着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这个句子是从第四自然段中抽出来的,第四自然段由七个句子组成,已用①……⑦一一标出来,那么这个被抽出来的句子,应还原于哪两个句子之间?
小题2:第五自然段第二句提到“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35字以内)。
小题3:第五自然段“使文学从旧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中的“新契机”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40字以内)
小题4:第八自然段“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中的“单调”的意思是什么?
小题5:本文的核心、主旨是___________。
A.谈元散曲的形式和体裁特点B.元曲的形成和宋词没落的原因
C.元曲和宋词体裁特点的比较D.曲的产生和发展及曲与词的比较

答案

小题:⑤⑥句之间
小题:废止科举制度,歧视知识分子,“儒”的社会地位被排在第九位,只高于乞丐。
小题:元朝的特殊社会形态,加上城市经济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
小题:相关内容有“元代的特殊社会形态”“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
小题:全曲不分段,只有一段,很像一首单调的词。
小题:A
解析

小题:在第七段关于“小令”的介绍中寻找答案。
小题:具体内容较多,有“科举考试废而不行70余年”、知识分子的地位等,然后加以概括。
小题:元散曲的特点是在与词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因此B、C、D项概括都不准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小题1:“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作者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主张“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呢?(   )
A.世界各国的小说,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B.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C.神话传说是真正的源头,寓言、史传、诸子散文其实是流,不是源。
D.小说不可能有很多起源。
小题2:“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对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中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小说是其中的一类。
B.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虽然也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但它属于历史范畴,不属于文学范畴。
C.唐传奇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小说从此发展为文学创作。
D.在南朝梁代之前,中国只有历史,没有文学作品。
小题3:第三段是经过改动的。原文如此:“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都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长恨歌》不是传奇小说,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B.《长恨歌》不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
C.《长恨歌》《长恨歌传》《李娃传》已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D.《长恨歌》《长恨歌传》《李娃传》都脱离了历史,是真正的文学创作。
小题4:对“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小说的诞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上达到了标准。
B.唐传奇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优美动人的人物形象。
C.唐传奇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D.唐传奇注重想象、虚构,讲求文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了。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包含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这种情形就像坐火车一样,我们在火车里看见路旁郊外别墅里有个老太太正准备倒茶,有个年轻人正举起球拍打网球,火车一晃而过,我们就和老太太以及年轻人分了手,把他们抛在火车后面。
小题1:“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件新鲜事物可以引起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想象,之后人的思绪又会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
B.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件新鲜事物可以引起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想象。
C.这句话的作用是,用比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思绪的特点。
D.这句话有统领全段的作用。
小题2:“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作者推断的理由是(   )
A.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
B.按主人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
C.是那所房子房客的地位及其审美趣味决定的——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
D.因为是新房子,是主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向往。
小题3:对上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带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小说就是围绕着这个斑点展开的。
B.文中用冷暖两种色调交替出现,四个“红”色:黄色的火光(红色),火红的炭块,鲜红的旗帜,红色骑士;两个“黑”色:黑色的岩壁,黑色的斑点,先后出现的冷暖两色中的极致形成强烈的反差,预示着作品中涌动着两种对立的情感。
C.意识流的幻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制幻剂下的怪异现象,它在貌似荒唐的连缀中,表现出明确的意识指向,是作者的“注意”与“选择”的结果。
D.“一只钉子”“一幅小肖像画”“老房子”“房客”等,这几种在意识流中属于任意排列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秋战国》序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即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由隶农贵族经济模式向自由农地主经济模式的转型,由联邦制国体向中央集权国体的转型。所有这些,都使得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都是饱满昂扬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阴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产生思想、研究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官,最终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辩理透彻,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编磬编钟,宫殿廓城,髹(xiū)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坊、经络学说,可以说是当时的科技成就绝对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等,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当我们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惑时,当我们在浮华喧嚣的历史泡沫面前迷失或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去向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宝库寻求再生的动力。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瑰宝,风采依旧!
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弘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民强国、团结奋斗的主调,是本丛书出版之目的。
小题1:第一段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的理由是:__________。
小题2: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本色人生”的特点是什么?(限于20个字以内)
小题3:“向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宝库寻求再生的动力”是什么意思?(限于20个字以内)
小题4:符合文意的两项是___________。
A.“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是说附丽在铜器及石鼓上的文字价值很高。
B.“林林总总”是对《韩非子》内容广博精深,形式锋利透彻作出高度评价。
C.作者认为《论语》《孟子》兼容各家之长,态度宽厚,少有犀利争论性语言。
D.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辞赋、小说、散文都是世界上最早取得光辉成就的。
E.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孙子兵法》等都是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兼吸收前人经验的结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CEV异军突起
CEV是“乘员探索飞行器”的简称。对于CEV,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这样认定的:CEV是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能将4名宇航员送往月球,每年最多可飞行6次;改进型的3人CEV可为国际空间站接送宇航员,每年发射3次;无人CEV则作为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货船,每年运送3次;无论是CEV运载器,还是重型运载器,都将用航天飞机的部件改制建造;CEV用固体火箭发射,其设计与航天飞机发射起飞时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基本相同;重型运载器的运载能力,用于月球飞行时为100吨,用于火箭航行时提高到120吨。
从这六条认定可以明显看出,美国是按照“航天飞机衍生型”的思路来研制新的载人飞行器的,即新型航天器的运载工具采用航天飞机的外贮箱、固体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来进行设计,是原来航天飞机的衍生。
航天飞机衍生型方案的特点是:这种航天器没有机翼和尾翼,不再像航天飞机那样通过滑翔方式返回地球,而是像飞船那样通过降落伞着陆;发射时航天器与运载火箭串联,航天器置于火箭顶部,能避免因碎片脱落而被砸坏的危险;专门设置的逃逸火箭更增加了宇航员的安全;人和货物分开运输,既安全又经济;货运型的长度是载人型的2倍,载货能力达100吨,是航天飞机的5~6倍,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天运载器;座舱更宽大,给航天员带来舒适感,还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根据初步构想,新的载人型航天器将在经改进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火箭的基础上建造,计划在2011年将宇航员运往国际空间站。货运型则把载货飞行器装在改装后的航天飞机外贮箱顶部,并配备5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外贮箱两侧还将配置两个加大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火箭。据估计,货运型飞行器将是个40层楼高的庞然大物。按照设计,载人型和载货型航天器还能在轨道上实施对接,以完成更多的太空使命。
航天飞机衍生型方案充分利用航天飞机现有的成熟技术和装备,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将加快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专家认为,航天飞机衍生型方案的安全性将是目前航天飞机的10倍左右。航天飞机终将被淘汰。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CEV”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CEV是“乘员探索飞行器”的简称,是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
B.CEV能将4名宇航员送往月球,改进型CEV可为国际空间站接送宇航员,每年要飞行6次。C.CEV运载器,将用航天飞机的部件改制建造。
D.CEV使用与航天飞机发射起飞时的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基本相同的固体火箭发射。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型航天器的运载工具包括CEV运载器和重型运载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载器。
B.CEV是采用航天飞机的外贮箱、固体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来进行设计的。
C.新型航天器与运载火箭串联发射,是为避免航天器的碎片脱落砸坏火箭。
D.之所以采用“航天飞机衍生型”方案,是因为它成本低,而且可以加快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速度。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CEV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货船,载货能力高达120吨。
B.新型载人型和载货型航天器可以将人和货分开运输,并可在太空中自由地实施对接。
C.CEV是“航天飞机衍生型”航天器的一种类型,由于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的特点,它将成为现阶段最理想的航天飞行器。
D.美国现在的航天事业已走在世界前列,美国已开始使用航天飞机的衍生型航天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态美学观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原则的突破和超越。这其实是一场哲学的革命,即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整体主义。这种新的生态世界观,就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生态平等”,也就是主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自有其价值而处于平等地位。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整体主义所主张的“生态平等”不是人类与万物的绝对平等,而是相对平等。
生态美学所贯彻的生态整体主义哲学观,实际上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包含了“生态维度”的更彻底、更全面、更具时代精神的新的人文主义精神,也可将其叫做生态人文主义精神。首先,它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角度对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行一种终极关怀。所以,西方一些哲学家倡导一种把人类同其他生命带到更紧密联系的“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强调人类应从生态的和谐性出发,以保持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它是对人的生态本性的一种回归。长期以来,人们在思考人的本性时,只涉及到人的生物性、社会性、理性与创造语言符号的特性,而生态哲学与美学则从生态的独特视角,揭示出人所具有的生态本性,包含人的生态本源性、生态环链性和生态自觉性,其中主要是人的生态环链性。人类只有自觉地遵循生态本性,保持生态与生物环链之平衡,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而且,人的生态本性决定了人具有一种回归与亲近自然的本性。再次,它是对环境权这一最基本人权的尊重。在良好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过一种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是基本人权所在,而以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支撑的生态美学就是力倡在良好的环境中人类“诗意地栖居”。
小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项是
A.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自有其价值而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角度对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行一种终极关怀。
C.人类自觉地遵循生态本性,保持生态与生物环链之平衡,以获得美好的生存。
D.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过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
小题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推断,下列西方哲学家的理论符合“生态整体主义原则”的一项是
A.培根的“新工具论”提出充满工业文明特色的“工具理性”和“人类中心”的理论。
B.佩西提出著名的“从人的总体性和最终性上来看人,从生活的连续性上来看生活”。
C.康德精辟地概括传统的理性主义的哲学观,提出了著名的“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D.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认为有理性精神的人决定包括自然在内的一切事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