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马克·吐温的幽默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是美国的幽默大师,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是一位划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马克·吐温的幽默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是美国的幽默大师,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是一位划时代的作家,他终结了新英格兰作家对美国文坛的统治,使美国文学真正摆脱了附庸地位。虽然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高超幽默、机智与名气。当然,马克·吐温也说过:“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和花絮,我老是训诫人家,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坚持30年。”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马克·吐温的笔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魅力,能驾驭巧妙的语言,把粗俗的市井生活变得意味隽永,耐人咀嚼。他在成名作《卡县名蛙》中展示了他透彻的洞察力,让人想到中国老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卡县名蛙》是一篇赌徒轶事,作品中小斗狗和跳蛙分别与当年美国两大党头面人物同名。 唉,这个斯迈雷呀,他还养过拿耗子的狗、小公鸡、公猫,都是这一类的玩艺儿,不论你拿什么去找他赌,他都能跟你兵对兵,将对将,让你赌个没完没了。有一天,他逮着一只蛤蟆带回家去,说是要好好训一训;足足有三个月,他什么事都不干,光呆在后院里头教那只蛤蟆蹦高。果不其然,他把蛤蟆训出来了。……斯迈雷说蛤蟆特爱学习,学什么会什么——这话我信。嘿,我就瞧见过他把丹尼尔·韦伯斯特放在这儿的地板上——那蛤蟆叫丹尼尔·韦伯斯特——大喊一声:“苍蝇,丹尼尔,苍蝇!”快得让你来不及眨眼,蛤蟆就噌地照直跳起来,把那边柜台上的一只苍蝇吞下去了,然后像一摊泥“扑嗒”落在地上,拿后腿抓耳挠腮,没事人似的,好像觉得自个儿比别的蛤蟆也强不到哪儿去。(《卡县名蛙》) 在《卡县名蛙》这样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吐温对人类性格的一种轻松乐观的职业兴趣。随着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心理从希望走向幻灭,以及个人生活的变化,马克吐温的作品变得沉重起来,笔触犀利无比: 看到一家服装店,一股热望涌上我的心头:甩掉这身破衣裳,给自己换一身体面的行头。我能买得起吗?不行;除了那一百万英镑,我在这世上一无所有。……我问他们手头有没有顾客试过的不合身的衣服。我问的伙计没搭理我,只是朝另一个点点头。我向他点头示意的伙计走过去,那一个也不说话,又朝第三个人点点头,我朝第三个走过去,他说: “这就来。” 我等着。他忙完了手头的事,把我带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在一摞退货当中翻了一通,给我挑出一套最寒酸的来。我换上了这套衣服。这衣服不合身,毫无魅力可言,可它总是新的,而我正急着要衣服穿呢;没什么可挑剔的,我迟迟疑疑地说: “要是你们能等两天再结账。就帮了我的忙了。现在我一点零钱都没带。” 那店员端出一副刻薄至极的嘴脸说:“哦,您没带零钱?说真的,我想您也没带。我以为像您这样的先生光会带大票子呢。” …… 我把那张钞票递给他,说: “哦,那好;对不起了。” 他笑着接了过去,这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笑容,笑里有皱,笑里带褶,一圈儿一圈儿的,就像往水池子里面扔了一块砖头;可是,只瞟了一眼钞票,他的笑容就凝固了,脸色大变,就像你在维苏威火山山麓那些平坎上看到的起起伏伏、像虫子爬似的凝固熔岩。(《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的这部代表作《百万英镑》,描绘的是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遇救后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两个富有的兄弟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马克·吐温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其中决不缺乏一个智者的同情心。对于《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中那对良心未泯的老者,《三万元遗产》中那对“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夫妻,我们笑过之后,感到的是悲悯,而不是鄙视。在读者看来,马克·吐温的美国味道很足,幽默、滑稽、诙谐,夸张得要命,可又蛮真实的,有时还带点刺儿,因而男女老少都喜欢读。 然而在美国,马克·吐温似乎有两个。 马克·吐温是西部作家,他的创作素材都是在西部获得的。但美国当时的文化中心是在东部,西部作家的命运操在东部批评家手里。在东部批评家眼里,幽默家无异于滑稽演员,专长插科打诨,不能与当时的名家爱默生、朗费罗、霍尔姆斯等人并提。他们的文学趣味是斯文传统,斯文传统的绅士批评家怎么能赞成把流浪儿、黑奴当作主人公?行骗、宿怨、格斗怎能成为文学题材?赌咒、发誓、骂人话算什么文学语言?东部批评家可以欣赏马克·吐温的幽默才能,却不承认他有什么严肃的创作目的。 转机出现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重要作品出版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黑奴孩子吉姆和白人孩子哈克在逃往“自由洲”途中所遇到的种种“意外”,描绘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贫困和凄凉,严厉地谴责了种族压迫的罪恶行径,劝告和教育美国人民,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黑人。马克·吐温通过创作实践认识到幽默的作用,并且懂得怎样在理论上保卫自己。他指出“幽默家虽然轻松,却有一个严肃的目的”——“嘲弄虚伪,揭露伪装”,幽默家是“王公贵族、特权人物和一切骗人玩意儿的天敌,是人类权利、人类自由的天然朋友”。作为有影响的批评家,豪威尔斯指出,马克·吐温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幽默家,在于“笑话里含严肃的意味,这是他反复思考政治、社会可笑之处以后所采取的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完整地了解美国现实;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小题1:结合文中引用的《卡县名蛙》部分文字,请用一个词指出《卡县名蛙》的主要写作风格。“马克·吐温的笔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魅力”,这种魅力在《卡县名蛙》这样的作品中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2:如何理解“然而在美国,马克·吐温似乎有两个”这句话?(4分) 小题3: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你认为此誉基于哪些理由?请结合全文,分条概述。(4分) 小题4:试以文中划线段落为例,赏析马克·吐温作品中“幽默的作用”。(不超过100字)(6分) |
答案
小题1:幽默(或讽刺)(1分)。驾驭巧妙的语言的能力、透彻的洞察力、塑造人类性格的本领、运用政治讽刺手段的能力。(写出其中任三点即可,每点1分) 小题2:一个是读者眼中的马克·吐温,幽默、诙谐,受人喜欢(2分);一个是批评家眼中的马克·吐温,东部批评家曾不承认其幽默中的严肃意义,但后来批评家承认了这一点(2分)。 小题3:(1)终结了新英格兰作家对美国文坛的统治,使美国文学真正摆脱了附庸地位;(2)开创了具有美国味道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幽默讽刺;(3)其作品表达了反对种族压迫/歧视、追求自由平等的主题思想;(4)批判了美国政治、美国社会中的虚伪本质,帮助人们更完整地了解美国现实。(每条1分) 小题4:该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1分,说出任两种手法即可),用犀利的讽刺笔触(1分)刻画了一个在金钱面前势利无比(或:先傲慢无礼,后窘迫难堪)(1分)的丑陋的小市民形象(1分),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1分),让人感到滑稽而又严肃/沉重(1分)。 |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①我叫旺财,快一岁了。 ②我一直以为,他是我爸爸。人家都叫他叶局长。从我记事起,我就在这个家里了,我也一直坚信,我是那个被称作叶太太的人生的。因为,他们对我很好,每天早上吩咐保姆给我喂面包和牛奶。 ③叶太太总“哈尼”哈尼“地叫我,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叫我,可是,看她脸上那腻劲儿,我想这个名字也是很时髦的。不过,我还是喜欢人家管我叫旺财。 ④我的家很大,光是沿着客厅踢脚线跑两圈,我就得吐着舌头喘上半天。地很滑,刚洗完还会反照出我的倒影,我看到自己的样子发现自己挺漂亮,全身是又白又长的毛,跑起来飘飘的,有时看到我会滑倒,他们哄堂大笑,还夸我可爱。我搞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笨还被他们称赞。我觉得这些人有些不可思议。 ⑤来往我家里的人很多。多数情况下,叶局长总会正襟危坐在那枣红色的真皮沙发上,他们都给他递烟,我很喜欢这些客人。我不会大叫,这样的话我会遭到喝斥,他们要把我养成一条很有教养的狗,我想也是应该的,要不我就不适合这么漂亮、高雅的家了。所以,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不管见谁我都亲呢地上前用身体蹭他或她,他们就会很开心地夸我妈妈,说她好会教,把我教得这么乖。她就开心地喊一声“哈尼”,我又例行公事地屁颠屁颠过去了,然后她再抱起我,夸我几句。每一次都是这套程序,我已可以不假思索地奔跑、撒娇,站着被夸(同时要很快地摇动尾巴)、被抱起时伸出舌头舔妈妈的手,这套动作被我练得炉火纯青。 ⑥家里来的客人有很多种,我学会从爸妈脸上的表情来判断他们的不同。有的是让爸爸妈妈看了就眉开眼笑的,遇上那样的客人,我得跑得欢,他们夸我也欢,大家都很乐;有种是爸妈一看就坐到沙发上,沉默不语或不时应付两声的,这种客人面前我可以放肆地睡觉,因为我玩得再欢,也没有人为我喝彩,他们总有谈不完的事;还有一种客人,他们来会拎着一袋袋的东西,花花绿绿,很是好看,爸爸妈妈总会推托一番,等他们走后,爸妈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些东西,有时很开心,有时很失望。我喜欢他们失望的时候,因为,只要他们失望,那花花绿绿的盒子里就有许多东西全被他们送到我的嘴里。还有一种,他们来的时候显得神神秘秘,带的东西很少,只是一小包红色的纸包,我不知道那有什么用,主人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在我看有点弱智。 ⑦今天晚上的客人很奇怪,大伙都睡着了他才来。不过,他很有礼貌,怕吵着家里人睡觉,开门关门都自己动手,而且轻手轻脚,怕吵着谁似的.他一进门,灯都不敢开,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教养的客人,于是,我跑过去亲热地安静地蹭他的脚。他好像吓了一跳,我猜那就叫作受宠若惊,我对客人的亲热举动总令爸爸妈妈和客人十分开心。接着,他悄悄地走到餐桌旁,拿起了一块没吃完的面包给我,我可开心啦,果然是个好人。于是,我安静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地吃起了面包。他就开始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好像在整理什么似的,我觉得现在社会风气很好,这么晚了不睡觉还到我家来整理房间。他走时,手里拿了许多红色纸包,还有一些金属,在我看来那些东西都是没有用处的。他真勤快,我想,也许是把没用的垃圾拿到楼下扔去了吧。 ⑧早起晚来后,我看到爸和妈坐在沙发上,好像在为什么事争吵似的。 ⑨我好像听到妈妈嚷着要报警,被爸爸阻止了。 ⑩他们都很生气。说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 (11)然而后来居然骂起我来了,说我不会叫,真没用。其实,我会叫的,而且,我肯定能叫得比她嘹亮动听,只是,他们以前老教育我,要我成为一只有教养的狗,不许叫唤。现在他们的咆哮真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然后我被他们赶出了家门,我碰到一群野狗,我说我是只吃面包和牛奶而且不乱叫唤的有教养的狗。它们冷笑看着我,冲我疯狂地咆哮,我吓得瘫在地上了。哎,他们说我是狗生的,真让我无法接受。 (12)我还是坚信我爸妈是叶局长和叶太太。 小题1:第段中的“迫不及待”一词与第⑤段一词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这个词是__________。 小题2:“主人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在我看有点弱智。”如何理解句中的“弱智”? 答: 小题3:从文章第七段中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失盗了,但是为什么第九段说“妈妈嚷着要报警,被爸爸阻止了”? 答: 小题4:小说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探究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画家和职业经理人 邵孤城 安生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超平寻常的绘画天赋。他刷刷几笔,就能把正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老师的光辉形象留到扳上。 可是,老师们不知道,安生的父亲,其实是一名真正的画家。 安生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却吃了画画的亏。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农场,等他从遥远的新疆回归故土的时候,看见的是妻子小小的坟茔。 所以,当我们的美术老师牵着安生的手来到安生父亲面前的时候,他的父亲冷冷地说:“你以为你有资格调教我的儿子吗?” 美术老师局促不安又尴尬异常地坐了片刻后起身告辞,从此再不提教安生画画的事。但是,安生偷偷的学,偷偷的画,到高中的时候,他的画已经在学校里小有名气了。高三那年,安生决定去报考美术学院,当然征求了父亲的意见。 “你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吗?”安生的父亲有些不屑,“你至少得拿几十奖回来证明给我看吧!全国的不说,市里的总该有吧?” 安生开始频繁地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类美术比赛,当然,结果都在他父亲的预料之中,他不仅没拿到奖项,甚至连自信也在这期间被消磨殆尽。 安生问我:“你说,我能成为一名画家吗?”我坚定地点头:“安生,如果你也成不了画家,没人会成为画家的。”安生感激地看着我:“谢谢你。我准备再去参加一次比赛,最后一次。” 安生给我看一张当天的报纸,有一则本地一家企业征集产品徽标的启事。 然而当结果公布出来后,安生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安生彻底放弃了,高考时,他按照父亲的意思,以高分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管理学院录取。 然后,我们开始了各自的人生。我陆陆续续从他的老父亲处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毕业后,他先是留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然后跳槽到广东一家跨国公司,从基层的管理人员一直做到了中国区助理总裁。他的父亲,非常满意安生的现状。 我们再见面时走在谈判桌上,我所在的啤酒厂由于经营不善面临***,而安生的公司愿意收购。我是用我们自己生产的“芦花”牌啤酒招待安生的,我说,“芦花”牌啤酒现在是我们的,但很快就是你们的了。你该好好喝一杯! 酒端上桌的时候,安生没有说话。他很久都默默注视着那几瓶酒,然后,伏在桌子上失声痛哭。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痛哭的其实庄该是我啊。 安生指着“芦花”牌啤酒的商标图章说:你知道吗?我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画的就是这个徽标啊! 我帮安生找到了那次的评委会主任。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件事,他对安生说:“你是安佑之老师的儿子吧,你的父亲说,不能让你得奖。可是,啤酒厂的人非常喜欢你的作品,执意要拿它去做商标。” 啤酒厂并购成功后,安生给我打过一次电话。“我父亲常说,‘有心栽花,花未必不成;无心插柳,柳也未必成荫’。我现在明白了,我就是父亲有心栽下的那株未必不成的花啊,”安生在电话里有些欲言又止,良久,他告诉我:“我辞职了,我又开始画画丁。我想,我能做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就一定能做成一名优秀的画家。可是,你说.我这样做,值得吗?” 我顿了很久,说:“也许值得吧!” 电话那头,很久不出声。然后.我听到轻轻的一声叹息。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十年浩劫中.安佑之因为画画而被迫离开妻子并永远地失去了她,为了避免儿子重 蹈他的覆辙.他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来阻止安生学画。 | B.“你的父亲说,不能让你得奖”一句话让读者明白:为了打消儿子学画的念头,父亲 要儿子获奖却又利用自己的影响不让他获奖。 | C.事业有成的儿子在得知当年的真相后,为了报复父亲,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职位,重 新拿起画笔,继续圆上儿时的梦想。 | D.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安排了大量的对话、心理等描写,成功地塑造了父亲、安 | 生这两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地体现了批判性的主题。 E.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对父亲的批判并不完全是作者本意,实际上作者对父亲也有同 情的一面,十年浩劫父亲是个受害者,对儿子学画的于涉也是出于父爱。 小题2:安生的父亲对美术老师说:“你以为你有资格调教我的儿子吗?”这里的“资格”指的 是什么?(4分) 答: 小题3:作者极力渲染安生的绘画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探究。(6分) 答: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端州遗砚 郑洪杰 马回头村距县城85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时至90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惟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杆轻轻叩之,后又持镜细观砚上圆点、花纹,最后方说,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你看,其色青紫莹润,石眼黑黄重晕,乃最珍贵的鹏鸽眼。这种砚,石质滋润,易于发墨,不损毫毛,实乃正品名砚哪!问其价,专家说不可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识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说,何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手。 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同来的几个科技人员,登山岗,查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收获时节,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出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外双手打拱,说,我料你该来了。 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福。 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惊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宝砚宝砚哪! 恒运老人便问县长,怎见得是宝砚? 林县长略一思忖说,砚质系水云母类粘土矿形成,因而细嫩柔和、磨之无声,是地道的端砚精品,通为历代的贡品哪! 恒运老人又问,你看这花纹怎样? 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几种花纹之最,叫鱼脑冻纹,可谓白如晴云,松似团絮,呵之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这石眼如何? 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 恒运老人听罢赞道,县长见地极是。还有,你看这图案雕琢细腻,两龙对舞呼呼生风,游云飘逸吹之欲散,更见古朴和价值。 林县长由衷赞道,正是正是,不知您老怎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 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得之。 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一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遗嘱,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长了,这也是老生心愿。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 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算来,我也门出丹青世家,祖父、父亲均有造诣。我自幼受其熏陶,也识得点墨在胸,略知文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说,这等厚礼,我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州当差,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尽掷于山沟中。 林县长说,想来,所掷也非寻常之砚吧。 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拯所掷砚中之一。看这七颗石眼,列成勺形,正是相传七星北斗名砚!确为当年祖先目睹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惟有此砚落入草莽,得以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老人家,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只好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登车惜别。 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衷感叹说,清如水,明如镜,爱子民,前不见古人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精华本) 1.文章第3段写专家对端砚的鉴赏,表达了端砚的哪些特点?作用是什么? 2.(1)文中写恒运老人“略略一笑”“轻轻微笑”“潸然落泪”,分别表达了老人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2)当林县长带领人们把马回头村治理得“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时,“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表达了老人什么样的心理? 3.林县长对古砚的评价和援引“包拯三掷砚”的传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写“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不仅从侧面突出了古砚的珍贵,而且含蓄讽刺了个别官员尸位素餐、不知造福人民的丑恶嘴脸。 | B.恒运老人的端砚出之烂柯山老坑,质地是端砚之最。而且有“白如晴云,松似团絮,呵之欲动,触之欲起”的鱼脑冻纹等,是砚中的极品。 | C.林县长刚上任时并不知道马回头村恒运老人有古砚,所以他虽然在马回头村察看了三天,却只是忙于“登山岗,查地形,取土样”,一直到三年后才闻名而来看古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林县长是关心老百姓苦乐的好官。 | D.恒运老人决心把古砚赠送给林县长,一是因为林县长造福了地方百姓,同时也是因为林县长精通砚器。 | E.林县长坚决不受古砚,一是因为此砚是清官包拯所掷弃,二是希望老人将自己不接受古砚的佳话说给后人,留下自己为官清正的美名。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演 戏 怀 鹰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股傻劲,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我要证明什么?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实说,这个灵感还是来自长堤彼岸的一则新闻,一个记者,为了测试人的反应,与一个警察合作,他扮演抢匪,与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结果他获得了满意的答案:没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证明人类的自私等等,据说很是轰动。我请芬和我合作,我们扮演一对情侣,我们的目标是乌节路的一座购物中心。我们选择人最多的时刻走进去,然后按照计划,我仿佛喝醉了酒,一颠二摇就倒在地上。芬发出了尖锐的叫声,叫得蛮像的,多亏她练了三天的尖叫。这叫声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几个人上前来看。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请你们帮帮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颤抖的声音说。她是我们戏剧团的成员,这点演技当然难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双强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窝一夹,把我从地板上扶起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除了耳边嘈杂的声音外,那双手始终没出现。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声音钻入耳根:“起来吧,戏演完了。”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 我们转移阵地到另一座购物中心去,如法炮制再昏倒一次,我始终无法接受那个叫做冷漠的现实。这次,倒有一对情侣上前来看几眼,不过也仅仅是几眼,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睁眼的时候,一个洋妇(大约六十岁)走来了,我听见她问:“怎么回事?”芬说:“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医院吧,需要我帮忙吗?” 芬还没回答,我已经忍不住爬起来了,老妇有点惊异,我把原委告诉她,她笑笑走开。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还要试下去吗?”芬问。 朋友,你说呢? (选自新加坡怀鹰小小说集《哀悼青春》) 1.(1)“我”为什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 (2)“我”进行的测试是不是和那个新闻记者一样希望获得“满意的答案”?为什么? 2. (1)“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为什么? (2)“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小说最后写道“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试结合全文分析这“苦涩的笑”的含义。 4.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新闻记者所做的测试,之所以让“他”很满意,是因为“他”深信人类是自私的、冷漠的。 | B.在乌节路的购物中心,芬的尖叫声吸引了很多人来关心她,这让“我”感到心里很温暖。因为虽然没有人来帮助“我”,但至少证明人们并不是冷漠自私的。 | C.小说最后芬问“还要试下去吗?”不仅表达了她对这次试验的失望,而且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小说显得余韵悠长。 |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感情麻木、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黑暗的现实。 | E.小说情节平淡无奇,布局谋篇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澜,但由于内容反映了人道关怀这一社会性的问题,所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 墙 魏永贵 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于是便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隔一两天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啦啦的吼声,随着西北风劈头盖脸向99号楼压来。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二十几家屋门被人一一敲响了。从防盗门中间的猫眼向外看去,这是一个戴着眼镜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他自称是新搬来的101,有事要商量。人们莫名其妙地打开门,得到的是同一个请求:在一张状纸上签名。101起草了一份状子,向法院起诉供热公司这家供暖锅炉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 大家犹豫了,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大家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 101耐心地听了人们的劝说并不服气。 101说我测试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置之不理态度蛮横,让我到法院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作为咱们99号楼的代表告吧告吧。” 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天,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的。99号楼有人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究竟,电话那边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99号楼的居民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于是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歉意地笑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101说供热公司竟然用这种方式报复真是岂有此理,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丁丁冬冬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门。201赔着笑脸说不好意思,屋子太冷只好跺脚取暖,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晚上101匆匆出门了,半夜回来的时候踩在门前的啤酒瓶子上重重地摔了一跤。天一亮,99号楼的居民看见101抱着一摞纸一瘸一拐地走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忽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似乎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了一半。更让99号楼居民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里看见了101的形象。101理直气壮地站在法庭原告席上慷慨陈词,历数供热公司对99号楼居民的噪音污染、对居民合法权益的侵害。99号楼的居民们在暖暖的屋子里收看电视节目,兴奋难抑,纷纷拿出酒来庆贺。当夜,家家户户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 101这次是来分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每户50元。101瘸着腿退出了一个又一个屋门,最后来到了201户。201的主人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没什么,跺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实在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201说,我知道是谁在你家门前放啤酒瓶倒臭垃圾,实在是太缺德了。101说,没什么,都过去了,你就别说了。几天后刮了一场大风,之后又下了一场大雪。电视上说这是本市50年来的第一次。天亮的时候那雪把一号楼道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雪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前去敲门。敲了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落款的时间已是两天前。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选自《小小说选刊》) 1.对“面对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中的“一时”该如何理解? 2.请根据文意概括“101”的形象。(80字以内) 3.“雪墙”作为小说的标题,分明有一种喻义,这喻义是什么?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主要讲述了“101”为维护99号楼住户的合法权益而状告供热公司的故事,选材典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 | B.小说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待故事的起因。 | C.同样是受到了噪声的污染,99号楼的人们,习惯了逆来顺受,“101”却奋起抗争,对比手法的运用,使“101”的形象突出、鲜明。 | D.小说中两次出现“101”瘸着腿的细节,让人感到他的孤单、可怜,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 E.主人公“101”是生活中许多人的代表,为突出小说的生活真实,不应只给他一个代号,而应给他一个生活化的姓名。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