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下午4时左右,微软公司正式对外宣布.从2008年7月开始,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将不再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而将精力放在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下午4时左右,微软公司正式对外宣布.从2008年7月开始,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将不再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而将精力放在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下午4时左右,微软公司正式对外宣布.从2008年7月开始,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将不再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而将精力放在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上。设立两年的过渡期.是为了确保权力的顺利交接,两年以后.盖茨将继续担任微软董事长兼重点开发项目顾问.并依旧是微软的最大股东。盖茨当天还辞去了公司首席软件设计师一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微软全球员工都收到了一封盖茨发来的电子邮件。他在信中说:“在过去31年里。我的身心一直投入在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中。我和世界上最顶尖黛热情的同仁们一起创造了这个公司.让全世界无数人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我们仅仅处于软件时代的开端,我很期待看到微软的影响究竟能有多大……在今后的两年中,我还将和你们并肩战斗,实现这些梦想。”
盖茨要引退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美联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突出报道。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盖茨的引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过,对世界慈善事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盖茨曾许诺,将把自己大部分的个人财富捐给他的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国家的卫生与教育事业。而他的3个孩子只能从父亲500亿美元的家产中.得到几百万美元的遗产。拥有291亿美元资金的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截至2005年,这家机构已向第三世界国家捐助了105亿美元.挽救了至少67万人的生命.捐款数额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洛杉矶时报》在社论中称,盖茨要当全职慈善家的决定,将是慈善世界的一个福音。也许几十年后,当提起比尔·盖茨的名字时.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微软和视窗,而是一个慈善家的博爱。一种在个人理想成功实现之后的神追求。《华盛顿邮报》财称;盖茨为数字时代造就的成功企业家们树立了社会责任的新标尺。
对盖茨的崇拜者来说,盖茨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无疑强化了他作为资本英雄的个人魅力。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三年级学生文森特对记者说,他一直对盖茨的所作所为抱着一份羡慕和崇敬,而盖茨此次的举动“会让那些一夜暴富后忘乎所以,醉心于购买飞机、游艇、豪宅供个人享乐的精英们汗颜”。即便是那些一直憎恨微软垄断者形象的批评人士.这一次也似乎找不到指责的理由了。在硅谷一家软件公司上班的程序员马克自称是微软公司的一贯反对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赚钱已经不是盖茨考虑的事情。他的财富可以让他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很显然,他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环球时报》)
1.怎样理解“盖茨的引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过,对世界慈善事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5分)
2.华人世界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就是内心的财富,是真财富。”结合文中盖茨的举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答案

1.盖茨的引退意味着他将不再负责“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这将给“微软”乃至世界Tr业带来深远影响,盖茨与“微软”密不可分的时代将宣告结束。而盖茨作为世界首富,积极投身慈善工作,成为一个全球慈善家,可谓慈善业的一个“福音”。
2参考原文第2、3段。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梦 幻 同 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11.第①段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必须得去”同里的原因有哪些?。(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文章以写退思园为主,第②段写同里镇其它建筑的有哪些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探究第⑨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阅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如何”,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2008年 4月 21日《京华时报》)
15、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大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创造较丰。
16、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6—18 题。
在虚无、享乐中迷失的节日(节选)
彭富春
岁末年初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年中盛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人们一般都忙于过节,吃喝玩乐,喜气洋洋。当然也有人借此机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但人们大多不愿去思考节日的意义。
什么是节日自身的意义?节日首先呈现为时间的现象,它是一年中的某月的某一天。但节日并不是一个一般的时间,而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节日是对于一般时间的中断和区分。这个时间的特别性在于,它或者具有自然的意义,如春节作为一元复始;或者具有历史的意义,如圣诞节作为基督的诞生。所谓的节日正是这个特别时间的重复或者轮回。重复是回到同一天去,并回到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中去。重复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庆祝。庆祝具有狂欢的特性,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身体的、心灵的、语言的等活动。通过这种种方式,人们陶醉于节日之中,也就是与节日合为一体。对于节日的庆祝是对于节日的纪念。纪念是过去时间的回忆,即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因此回忆也是当下的呈现,是此时此地的人们生活世界本身的意义的生成。同时回忆也成为了期待,也就是让节日过去之后再度来临。在这样的意义上,节日作为时间的本性是回忆、当前化和期待的统一。
虽然我们现代人也依然过节,而且过各种形形色色的节日,但人们感觉到,节日越来越不像节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节日的“非节日化”现象呢?这在于人们庆祝节日时发生了问题。
首先是节日的虚无化。人类的节日都具有自然和历史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与自然相关,并且往往就是自然的节律。但这种自然的节日又被人伦化和准宗教化。如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西方的主要节日大多与宗教相关,是基督出生和死亡的日子。如人们过圣诞节时,在家里和亲人相聚,到教堂去赞美上帝。但这种节日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如现在的春节完全改变了其本性。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事。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人们更热衷的不是庆祝上帝的诞生,而是庆祝自己和亲友的诞生。
其次是节日的技术化。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试图以其万能的作用而控制一切,包括自然、人类和思想。当代的节日也逃脱不了技术的控制。节日的技术化表现为:技术在拼命地“制造节日”。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在宣传各种节日的信息,通知人们去过节。同时各种公共场所,如商场、饭店、剧院、街道等也拼命地装扮自己,给人们营造节日的感觉。各色人等在这种种技术手段的支配下不得不去过节。如果不去过节的话,那么人们好象与时代脱节了。
最后是节日的享乐化。这种没有了自然和历史意义并被技术化了的节日变成了享乐和娱乐的代名词。于是节日成了欲望的节日,是欲望的舞蹈和呻吟之时。在节日里,欲望的刺激和满足主要是身体性,因此是身体的消费和被消费,吃喝穿戴、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等。总之,让身体处于陶醉状态,让感觉处于亢奋和宁静的变奏之中。
这些问题的提出无非要求我们去思考:究竟如何去庆祝节日?同时究竟如何去生活?
16.下面关于“节日”的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节日是一个具有自然或社会意义的特别的时间现象。
B.节日是回到过去的一个特别的时间,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
C.庆祝节日是人们通过身心的语言的狂欢方式,与节日合为一体。
D.现实中的人们的生活世界是由节日文化生成的。
17.当今人们热衷于庆祝节日,但作者却认为人们已经“迷失”了节日。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种“迷失”具体表现?
                                                                            
                                                                            
18.以探讨庆祝节日为契机,作者对“如何去生活”给出了怎样的暗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泥地上的野花  
钟淑儿
每天早晨上班,都要经过一片铺了水泥的停车场。这停车场若不是年岁已久,就是当初修建时偷工减料:凸凹不平不说,还有许多裂缝,缝里长了小草,还热闹的冒出许多野花。
  初夏的时候,有些像牵牛花的藤和花,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仲夏以后,有一些叶子细长,枝茎粗细有致,均匀盛开的紫蓝色花。到了秋天,在那几乎看不到泥土的细缝里,竟然长出一丛丛三四尺高的小白花来。这些花,在我们家后园的树林里也有,可是这几棵却长得有点特别:枝茎朱红微带透明,叶子细小翠绿,每朵花直径约四分之一寸,有着深黄的花心和白色的花瓣。花瓣一片片摊平的围着花心,成为一个个像用圆规精心着意画出的圆圈,开得满枝桠都是。
  每次走过,看到这些野花,挤在糖纸、烟头和啤酒罐可乐罐里,开得那么恣意灿然,心中总感到人类渺小而宇宙伟大,自然洒脱。在上下班的路上,常常有许多发胖的中年人在做健身跑。他们流着汗、喘着气,拖着一身上上下下多余的肌肉,一抖一跳地跑着。这情景总使我为文明带来的矛盾感到可笑。现代人发明了洗衣机、洗碗机和许许多多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代替人工的机器,以为从此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日子了,怎料缺乏运动的身体发了胖,反又得把用机器省下来的时间和力气还原出来。自然规律是不能用科技来违反吧!
  每个时代,因为承受了先人的经验,都会创造出一份独特的进步,可是每每因不自觉或不自省而走上极端,人类变得越来越盲目和愚蠢。现代人的愚蠢是太崇信科技,傲视宇宙,睥睨自然。每次看到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人造卫星,心里总怏怏不乐。望着那火箭冒着几里白烟。划破长空而去,就好像看到一个抽烟的人,把还烧着火的烟头,往青绿的草地上一扔,染污了自然
  文明科技,原是人类从观察自然里创造出来的,而今,它却变成一堵墙,隔离了人和自然,而自然,应是生命和智慧的源泉啊!三天前,在朋友客厅坐着时,忽然听到一阵似是音乐,但又不成乐章的声音,转头往那边一看,但见几点红光,在那阴暗的角落里跳动着。再定神一看,才见到她13岁的儿子,跪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像砚台般大的电动玩具,聚精会神地按着控制钮。
  我问他在玩什么,他答道:“我在打足球。”
  突然间,好像看见他的头愈来愈大,身体愈来愈小。不禁想起三年前在纽约看毕加索画展,四五个钟头看了几百张毕氏的方块人像。后来走到街上,只觉得每个纽约人都是不成比例的:有时一只大眼睛生在脑后,有时手脚横长,曲曲折折,像装错了部位的机器人。
  若是电脑再继续发展下去,人类无条件地把它应用到生活的每一角落,那么,毕加索就不只是个划时代的大画家,更是个预言人类将来命运的先知了
  但愿我只是多忧多虑吧。自然也许有着菩萨心肠,不会让人类自暴自弃的,不然,水泥地上怎会开出这么多美丽的野花呢?
1、野花到处都有,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地描写停车场水泥地上的野花?
答:                                                                                    
2、“望着那火箭冒着几里白烟。划破长空而去,就好像看到一个抽烟的人,把还烧着火的烟头,往青绿的草地上一扔,染污了自然!”这句话有揭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答:                                                                                                                                                         
3、“若是电脑再继续发展下去,人类无条件地把它应用到生活的每一角落,那么,毕加索就不只是个划时代的大画家,更是个预言人类将来命运的先知了”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答:                                                                                                                                                                
4、结合全文,分析文明科技、自然、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文章的主题。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穷人蒲松龄
李新
蒲松龄住在蒲家庄。
蒲家庄就是一个庄,和北方的任何一个农庄没什么区别。虽然出过蒲松龄这样一个大文豪,但似乎没沾上文豪什么光,庄户人家世世代代还是过着种地打粮的日子,不像有些地方出了个名人,小猫小狗都以这名人的名字命名,子子孙孙都发着名人的财。若果真是那样,那这条路该叫蒲公路,这煎饼可叫做松龄煎饼,这饭店可叫做聊斋饭店,喝一通留仙酒,挥一把剑臣扇,岂不可大造名人经济?可这地方除了出一种柳泉啤酒,好像没什么拿老祖宗来作文章的。
事实上也没什么文章可作的。蒲松龄没做过官,一辈子是个穷教书的,教书之余写点鬼呀神呀的东西,也就是现在二流三流写点地摊文学的业余作家之类,大概生前有过话:咱老蒲家世世代代读书人,读书人君子固穷,然而人不改其志,儿孙们给我记住了,我死了之后你们谁也不许拿我的名字做招牌,去发祖先的横财!实际上蒲松龄也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你蒲松龄是啥人?说出来不够让后代脸红的,18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可秀才不做官呀,于是再去参加乡试,想中举人,想混个一官半职,可是一考二考就是考不中,一连考了八次,是著名的复读研究生,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是不是以他为原型?故居里有明确记载的是两次,那时候是科举,要考八股文,八股文有严格的要求,蒲松龄写着写着不知怎么多翻了一页,留出一页空白,不符合规格,被判为零分卷;于是来年再考,谁知正当开考的时候,他犯了大病,真是天不助我也!老婆刘氏说:“算了吧,认命吧,咱天生就没有那个做官的命!”于是蒲松龄就认了命,卷了铺盖到了几十里外的毕家。毕家藏书万卷,蒲松龄也就是在这里饱读了诗书,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可蒲松龄有忧,恨老天无眼,让他这个胸有大志之人,到头来只能跑到人家家里搞家教,做一个塾师,他对儿孙叹道:“宁愿三年不打粮,此生不当孩子王。”无奈啊!于是蒲松龄又卷了个铺盖回家。回家干啥?在满井旁摆个茶摊卖茶。满井就是柳泉,真是个好地方,柳树堆烟,这满井满而自溢,使百棵柳树更加葱郁。蒲松龄自然喜欢这片环境,铺了一圈蒲团,谁来谁往这儿一坐,都不准走啊,喝我的茶分文不收,一人讲一个故事。那山东农村的故事可真是多呀,都是傻光棍娶了一个白仙子之类,于是蒲松龄取得了狐仙鬼怪的大量素材,开始创作通俗文学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然而是越写越穷,写了又不能发表,不像现在的畅销书作家,一本书就可成为百万富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个字没发表出去,他死过50年后才得以刻印出版,这时候蒲松龄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蒲松龄真是穷呀,穷得就只聊斋那一间房。郭沫若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可就是这“高人一等”的蒲松龄,是*着毕老爷的赞助,才有一方床榻和一架挂衣帽的架子,至于他的卧室就更简陋了,一张床。妻子刘氏去世后,蒲松龄忧郁成疾,在76岁那一年,倚窗而卒。
像这样一个一生穷困潦倒的蒲松龄,有什么可给后人做招牌的呢?
蒲松龄是不幸的,半辈谋取功名,可一生与功名无缘,到了71岁那一年,才援例得了贡生,是个老秀才;可蒲松龄又是幸运的,试想假如蒲松龄做了官,在吟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遭砍头的那个大兴文字狱的清初社会里,他糊里糊涂成为统治阶级刀下鬼也未可知,倒不如这样清风朗月独步其间来得自在。给后人留下一部《聊斋志异》,传扬海内外,一生一世,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呢?
穷人蒲松龄,穷得干净。(选自《散文》2006年第2期,有删节)
5.简析文章开头提及的“蒲公路”“松龄煎饼”“聊斋饭店”“留仙酒”“剑臣扇”“柳泉洒”等的作用?
答:                                                                                                                                                                             
6.作者将诗句“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转用在蒲松龄的身上,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                                                                                     
7.文章的结尾说:“穷人蒲松龄,穷得干净。”“穷得干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篇分条列述。
答:                                                                                   
8.简要分析蒲松龄与“孔乙己”的“穷”。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