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尊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日”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尊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日本国政府接受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平,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田珍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入”,“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心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诘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渡夫子返国》-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荒蛮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D.黄遵宪根据他几十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执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
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
2.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3.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4.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掩上画卷
杯水言冰
  63年前,吴冠中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远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美术,同去的有40人,吴冠中是唯一一个学美术的,科目是西洋画。
  回国后的吴冠中在整个新中国的历程中经历了所有应该经历的过程,从回国教书到文革下放,到重新起用,再到功成名就,几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发展史,自然不必多说。
  回望吴冠中,其实要回望的太多了。仅说绘画,回国后的吴冠中致力于油画,并且一直在试图将油画民族化,后又兼画中国画,以油画的姿态展现中国写意。在人生的晚年,当他的画在拍卖行的价格已经超过千万的时候,他却将作品捐给了各个美术馆,按照吴冠中的说法,他的作品,“越是下一代的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人有所参考”。
  捐画之外,吴冠中更被人乐道的,是他的烧画。吴冠中一生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烧画,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第二次是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毁坏后烧掉。第三次是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
  吴冠中说:“古人有毁画三千,我觉得还是少的。”烧了不好的,其目的则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在中国的当代画家们批量生产各种产品的时候,吴冠中能自毁作品,已然有古人遗风。
  或许吴冠中的一生并非通过我们有限的文字所能完全表达,但是有一点我们都明白:吴冠中已然写入我们的历史当中……
  “我自己感到一直横站在中、西之间,古、今之间,但居然横站了50年。“吴冠中横站50年,横站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人生。
  事实上,吴老画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去世前他已位列“5000万级”画家之列。不过吴老对此却异常冷静,“必须经过历史考验,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定下价格,我希望我的作品由历史来定价”。他说:“这个市场的‘心电图’不准确。我半点兴奋也没有,感觉毫无意义。”
  吴冠中的晚年,几乎不断地在批评中国的绘画界,从美协到艺术学院,到画家本身,再到艺术市场,但有不满,从不讳言。这为他赢得普通人的赞誉,但也招来同行的敌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冠中都被中国绘画界所边缘化。不过吴冠中似乎并没有收敛,并且“变本加厉”,他曾透露等他死后会有更大胆的观点发表,而这个观点直指民族画。他说:“艺术今后民族血统的界限也会淡化。现在的美术界越来越保守,过分强调传统,狭隘的民族意识膨胀。譬如有的观点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评判油画的标准,何必如此将自己决裂于世界艺术大家庭呢?艺术家要有世界意识、人类意识。眼界开阔,看的东西多,才能得出正确的观点。”
  吴冠中崇拜鲁迅,很多人都知道,他要像鲁迅一样,做一个“有脊梁的人”。在吴冠中的家里,摆着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吴冠中曾说:“我对鲁迅的理解就是——生于野草时代,一生斗于野草,最后葬身于野草。”
  吴冠中对鲁迅的崇拜并非叶公好龙,而是身体力行的,他一生批评不断,只为改善中国当代美术的局面;他自烧画作,只为留下最好的作品;他著书立说,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
  例子很多,随便可以举出几个,比如“齐白石不如鲁迅”论,他说“我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那时受到很多攻击,说齐白石和鲁迅怎么比较。我讲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再比如“笔墨等于零”,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这为他招来了无数的反对声。
  和鲁迅一样,选择一条路,就必然要承担起需要承担的责任,吴冠中说:“走上艺术的路,就是要殉道。要做好艺术,还需要痛苦,而我的心永远被苦缠绕着。”
  吴冠中走了,他的人生画卷已然完美结束,但是更多人的画卷还在进行,那么,我们最终,又会交出一张什么样的作业?(根据《京华时报》有关材料改写,2010.7.25)     
1.文章从吴冠中留学法国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为美术大师的吴冠中留给我们的是何种影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本,回答文章为何以“掩上画卷”为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鲁迅的理解就是一—生于野草时代,一生斗于野草,最后葬身于野草。”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别一个张岱
山阴道     
  或许是《陶庵梦忆》流布深广,张岱多给人以品茶游园,“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独去“雾凇沆砀”、天地山水一白的湖心亭赏雪的性情文人形象,当然,明亡后避居山间所做的这些文章,即便天高云淡也是衬着多少沧桑烟云间的底子,只是宗子的身影总是似乎与月共影,与雪映照,与茶曲同品的。却在“梦忆”之外更多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内心坚烈的张岱。或许用坚烈来形容多有不确,宗子曾自述:“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自嘲的潇洒跃然纸面,其实,坚烈与潇洒在宗子身上是统一的,坚烈做底蕴,潇洒才不会轻飘。
  张岱说“生平不喜作谀墓文,间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惬人意,屡思改过,愧未能也”,文集中墓志铭仅四篇。来看看是哪些人让张岱作了墓志铭呢?除去《自为墓志铭》,其一周宛委,一个著述丰沛,敢于嬉笑怒骂的文人,虽“以奇文见斥,遂罢弃举业”,博览群书,浪荡不羁,“其所持论,皆出人意表”,张岱称之“如此异人,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佩服他,“犹越王之式怒蛙,惟取其气”。
  其二姚长子,姚非显达之人,甚至也非读书人,乃“山阴王氏佣也”。嘉靖年间,他在农作时与来犯的倭寇“持稻叉”相斗而被擒,倭寇命其带路,姚长子机智引之入四面皆山两面断桥的山地,并私语乡人,让乡人前来围歼倭寇。最终倭寇“百三十人尽歼焉”,但姚长子被倭寇“寸脔”,“乡人义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将之安葬。张岱为他的墓地“立石清界”,作铭:“醯一人,醯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醯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其三张山民,张岱三弟。一个读书人,“资性空灵,识见老到,兼之用心沉着”,精通古董书画。待人朴厚,不以学识货与官家,宁愿“屏迹深山”。张岱铭日:“才而若拙,慧而若痴,在市厘而饶邱壑,以贫士而富鼎彝。是惟梅山高士,可与把臂而同嬉。”
  以上三位,无论士人或农夫,皆堂堂之气之入,敢于真话,敢于承担,敢于不见于权贵,敢于直面入侵者,身在市廛而胸有丘壑,生气正气灵气丰沛,这是张岱最为看重的,虽然他自嘲当忠臣怕痛,不若其友祁彪佳那样绝食殉国,但明亡后他避居山间,读书著述,情愿生活困顿,拒不仕出,从钟鸣鼎食而“布衣蔬食,常至断炊”,正可见其价值取向。
  当大风大浪袭来时,对于士人来说,有人守护节气,有人低头现实,有人投身权贵,,有人无奈而从,任何时代莫不如是。但晚明许多文人确实是自觉背负起丧国之痛的羞耻感,他们不仕出,不与异族时局合作,或埋于读书著述,如张岱即是,或沉于丹青书法,如傅山、陈洪绶,以笔墨承传建设一种源远流长的百折不挠的文化香火。这样的人生态度于知识者而言,无论其时还是后世,都需要精神、心灵和肉体的勇气的。
  这一个张岱与品茶品戏优游于文人娴雅生活之中的张岱,其实并不矛盾,他只是持守一个士人的原则、精神罢了,是一个承传汉文化传统的文人对价值、审美理想的一以贯之,历史的兴替节点只不过是对之的一种外在考量,而张岱则坚持了他的“冰雪”理想。坚烈与潇洒浑然一体。
  事实上,践行如此的浑然一体是别具勇气的,并不潇洒。(《悦读·人文》2010.1,有删节)     
  [注]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浙江绍兴)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认为,张岱给人以品茶游园,天地山水一白的湖心亭赏雪的性情文人形象,其根本原因是其文集《陶庵梦忆》的影响。     
B.明亡后文人避居山间所写的文章,往往在天高云淡的衬托中映现出沧桑烟云的底色,只有张岱与月雪茶曲同品,显示出别一个张岱。     
C.张岱曾述:“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完全是一副潇洒自娱的情态,与醉生梦死无异。     
D.张岱自述不喜作谀墓文,但却为周宛委写墓志铭,因张岱认为,其人“其所持论,皆出人意表”,且“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E.张岱最看重直面侵略,堂堂正正,敢于承担,敢于说话,身处市廛却胸有丘壑,而自己也避居山间,读书著述,宁愿生活困顿,也拒不仕出。     
2.文章说,“这一个张岱与品茶品戏优游于文人娴雅生活之中的张岱,其实并不矛盾”,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写“另一个张岱”,作者为何浓墨重彩地描写张岱为三个人写墓志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并不潇洒”,而前文则说“自嘲的潇洒跃然纸面”,那么。该如何认识张岱的“潇洒”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个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 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得打电话,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穷,《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做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我们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手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对其进行深刻地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象。中国书法的艺术形象主要靠的是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一个是非常活跃的艺术想象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苦练出来的操作的功夫。构成艺术之美是多种因素的和谐结合。人类对于各种美的创造,就是把它所特有的内在的创造力量加以外化,变成为可以感受、可以审视的美学形象,深刻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这是最根本的因素。我们从这个艺术形象中,可以感受到舒作者的创造力量,这个就是美的。
        美是一种复合的精神产物,而美感的生成至少有两种心理因素,那就是“惊”和“喜”的结合。“喜”就是审美愉悦,“惊”就是对艺术家创造力量的惊异之感、敬佩之情。这是对作者的创造力量的高度肯定。汉字符号变为书法艺术,从根本上靠的是历代书法家的巨大的艺术刨造力量。
        汉字,从整体上讲它是方块字,方块字就占有了一定的面积。其次它的笔画形状比较多样,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又比较多样、比较多变,它对这一小块面积的空间切割也比较多样。它的字体也会发生多次变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汉字作为一种素材,有艺术的可塑性,这是汉字作为一种艺术素材的天然优势。
        另外,书写汉字的笔、墨、纸,也有特殊性。笔是根软的毛笔,写出来的线条变化无穷。纸是宣纸,宣纸可是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只要善于运用,就能取得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这是其他纸张所不能比拟的。墨的浓淡可以随意调配的,结合着巧妙的用笔,可以使”。
        汉字的书法艺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想象力。它利用我们记忆里面事物的种种形象,对其进行分解、综合、交配,从而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比如说绘画,这幅画画的山峰,不是某一座山峰的照猫画虎,而是吸取了很多山峰的特点、优点画出这座山峰,这就是想象。要知道书法家所写出的字实际上都是一种化合物。首先从法帖学书法,那也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法帖,它是要学很多种法帖,然后把这些模范书法掰碎了再糅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这个新的形象是更能表现自己个性的,是更符舍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所以每个人的字,一人一个样,这已经是  一次化合,这已经是一种相当有创造性的一种想象。但是大书法家的努力还不限于此。他时时刻刻立足书法、放眼万物、随出感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选自金开诚《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加工而成的汉字造型艺术。
B.汉字书法艺术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一个生动多变、富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C.汉字书法艺术是借助笔、墨、纸等工具,通过对字体、笔画等进行变形的书法。
D.汉字书法艺术体现了艺术家非常活跃的艺术想象能力和经过苦练出来的操作功夫。
2.下列各项中,对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原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充分利用汉字的字体、笔画能发生多次多样变化,具有艺术可塑性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个性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
B.欣赏者能够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创造力量,并对艺术家创造力量产生惊异之感、敬佩之情,对其作品产生审美愉悦。
C.汉字书法能够充分发挥出笔、墨、纸的特殊功效,使得写出来的线条变化无穷;而结合着巧妙的用笔,又可以使”。
D.书法家从法帖学书法开始就在进行着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到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个字都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的审美情趣。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是书法艺术,包括一切艺术,构成艺术之美的最根本因素是作品能深刻体现人的创造力量。
B.美是一种复合的精神产物,而美感也不是单一的感觉,美感的生成包含着相当复杂的心理因素。
C.宣纸的质量是其他纸张所不能比拟的,采用宣纸书写汉字,一般能使作品产生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
D.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并非书法艺术所独有,如文学创作中典型人物的塑造,绘画中形象的创造都需要想象。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