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看病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看病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看病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把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下上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为了自己的病,这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史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   
  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我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地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积羽沉舟,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的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林森这一人物?请结合画线语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标题“看病”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前恭后倨。对比:小说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意对即可)
2.(1)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
      (2)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意对即可) 
3.(1)“蒙了”“血涌上头顶”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森遭遇冷落时的尴尬表情。
      (2)“大踏步”“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大声吼到”是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林森被激怒后愤怒的心情。
      (3)“不,给我开加长林肯”是语言描写,刻画了林森恢复官权意识后恨恨不平的心理。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林森当时的心理活动,烘托了人物的形象。 (意对即可)
4.(1)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主要的故事情节。
      (2)林森通过自己看病的经历,看到了社会上人们趋炎附势的病态心理。
      (3)林森通过自己看病的不同经历,也引了自己的病态心理。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捕蝶者
筱敏
  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蝶类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然而有一些蝶你不这样处理,你不要那胸节间的破裂声,你要一个更完整的标本。于是,你并拢了它的双翼之后,轻轻往它的腹部注射一丁点儿酒精。它在你手中颤栗了一下,是挣扎吧?它很快就不动了,***死一只大尾凤蝶只需要 0.5毫升酒精。
  但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颤栗的就应该是你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 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你们对峙良久。然后,各自俯身为自己掬一捧山涧溪水。
  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然而有一个信念在你是明确的:
  你是胜者。
  这事实不再能改变。无论它是什么精灵,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 (有删节)
1.“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捕蝶者“痴迷于捕蝶事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尾说:“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痛哭和珍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中失去的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灵魂 
伊甸
  灵魂是什么形状?像一朵云彩,一团气体,还是一坨泥巴?它是什么颜色?纯白,漆黑,还是五颜六色?它栖居在哪儿?它以什么为粮食?它会死吗?常听到“不死的灵魂”的说法,是否所有的灵魂都是不死的?假若灵魂有死的有不死的,那么怎样的灵魂会死去?怎样的灵魂会永生?假若不死的灵魂愈来愈多,会不会挤满天空,阻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
  人的长相尽管各个不一,但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动物或者外星人看我们,肯定会这样说:“这群丑陋的东西怎么长得一模一样!”就好像在我们眼里,所有的老虎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鳄鱼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蛤蟆是一模一样的。人的灵魂是不是也大同小异?假若人的灵魂大同小异,我们又何必苦苦追求灵魂的质量?如果对灵魂撒手不管,任由它飘浮、旋转、酣睡、堕落……我们会多么轻松,多么惬意!
  一生命的沉重更多的是灵魂的沉重。信念、良知、道义、情感等等沉沉地压在我们的灵魂上……不,它不仅仅从外部压上来,它往往从内部充塞我们的整个,使我们的灵魂变得沉重无比。但正因为这样,正因为我们的灵魂对善和美的独立承担,无形的灵魂才变得清晰可见,无色的灵魂才有了灿烂的色彩,原本大同小异的灵魂开始呈现千姿百态。假若把信念、良知、道义、情感等等全部从我们的灵魂上驱逐出去,我们的灵魂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实际上,灵魂也就不存在了。
  周国平说:“灵魂永远只能独行……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灵魂无法依附在别的灵魂上前行,假若一个人的灵魂依附在别人的灵魂上,自己的灵魂就消失了。灵魂寄生的梦想破灭之后,人不得不用伤痕累累的肩膀去掮起自己的灵魂。灵魂的孤独是最深的孤独,但它是一种明亮的孤独——克尔凯廓尔和梵高活着时,全世界的灵魂拒绝跟他们的灵魂呼应,但他们死后,他们的灵魂照耀着全世界的灵魂。
  有些人的灵魂在肉体还活着时就已死了,有些人的灵魂在肉体消失后也随之消失,或者化为一些分子,进入别的灵魂。那些美丽的灵魂在躯壳消失后,仍会在天空短暂或者长久地飞翔。但大部分灵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远离我们,向浩无涯际的宇宙深处飘去。永远被我们仰望到的灵魂是最高贵最奇异的灵魂,这些灵魂不仅不会堵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而且还会化作我们所需要的阳光和雨水。我们将长久地沐浴这些伟大灵魂的恩泽。
  灵魂是孤独的,但它就像一棵旷野上的树,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需要风传达大地和天空的消息,需要另一些树的注视和呼应……
  灵魂的生命力既依赖于肉体,又超越了肉体,独立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修炼灵魂远比保养肉体来得重要。肉体脆弱,不堪病魔一击的卡夫卡、普鲁斯特、鲁迅,因为灵魂的修炼而获得了永生。卡夫卡活着时曾经绝望地说: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他死去后,他悲悯而洁净的灵魂却粉碎一切障碍,进入我们的血液和人类的精神中。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含义。
(1)“灵魂的孤独是最深的孤独,但它是一种明亮的孤独”,“明亮的孤独”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上帝”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修炼灵魂远比保养肉体来得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看,你认为,灵魂究竟有没有形状、色彩、差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A.首段一系列的发问,看似简单幼稚实则为下文张本。
B.文章从各个方面拷问灵魂,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C.文章告诉人们:人作为动物的一种,长相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灵魂却各不相同。
D.文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轻松活泼。
E.灵魂本是抽象的东西,但作者通过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设问,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灵魂的特点。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 至1936 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作者对屈原?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断崖
        ①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②时间在头顶上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装进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妪。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散乱无章的碎石,被野花一次次覆盖,被风霜一次次凝结。断崖低着头,望着河对岸低矮的土屋,矮门里有不断变幻的人在渐渐陈旧的门里进进出出。屋里的人守着一个村落和一群人,年轻的人。断崖目睹着屋里人的厮守,村子是一堆默默无闻的石头。
        ③窗口对着庞大的断崖,年复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绿色的森林旁边,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当梦想在野地里实现,断崖默默地看在眼里;当梦想在路途上破灭,断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沉默的断崖,早已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④我一次次从巨大的断崖下走过,目睹断崖庞大的残缺,我不能面对断崖无动于衷。它随时会让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颠沛流离,它随时会让人在心里浮现长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词语:断送、悲壮、逆流、落叶、沧海、黄昏……断崖避开了辉煌与荣光,耸立在所有亭台楼阁的背后,无法与它们的繁忙与奢华比较。但是,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溃落了,可谁又能意料这瞬间的溃落,在风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种不屈的姿势。路过的人,偶然看见,一晃就过去了,不在乎断崖的诉说与沉默,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经历生命的围困与冲突的人,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断崖才随时会给他感悟。是的,这庞大的断崖呈现在面前,肯定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⑤我就是在一次无意漫步时路过那断崖的。山村的沉静与寂寞网一样罩住了我正在挣扎的灵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边,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长很长的,风是很凉很凉的。面对断崖,我总会想起历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伤口,在风霜年复一年的吹打中,渐渐地长出的暗黑色的苔藓。在阳光的曝晒下,一粒粒小石子从石壁上绽裂开来,最后坠落在谷底,石子与断崖诀离,却又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于是,我每一次面对断崖,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终相同的是:断崖在空旷与落寞之中总是用自己的身影证明自己的存在。
        ⑥朴素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水分很少的断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揽在怀里,虽是绝壁,那横长出来的小树和野花却永不停止地渲染着人迹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写在大地上,与高山的伫立彼此映照,最终铸炼成一种寻常人所难具备的品质,沉着、从容、朴实、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阳光和风雨中挣扎,坚韧地在命运的途中点燃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槃的火焰。
        ⑦我们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选自陈洪金《断崖》,有删节,略有改动)
1.根据全文,说说“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的断崖是怎样的断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默的断崖“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请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这句话中的“寓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明第④段中“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⑤⑥两段看,断崖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