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把“神舟”七号飞船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为了发射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把“神舟”七号飞船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为了发射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把“神舟”七号飞船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为了发射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火箭。为了“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1992年开始研制的长二F火箭,在历时8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元器件和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假如一套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立即切转到另一个系统;同时,火箭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其可靠性指标从长二捆火箭的0.91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其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0.997,使它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型火箭中有两个系统是独有的。一个是故障检测系统,其中包括火箭上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方面。这套系统可以在飞船待发射阶段和上升阶段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有问题它会自动报警。假如航天员正在发射塔的塔架上尚未进舱,他可以就近跳进塔架上的逃逸布袋。布袋是用一种弹力很强的特殊帆布做的,航天员跳进去后可以用四肢的阻力来控制下降的速度,像乘软滑梯一样从上面一直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地区。出现故障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故障数据传输到地面,采用地面诊断。俄罗斯的火箭只有自动诊断功能,而没有地面诊断技术。
  另一个就是逃逸系统。逃逸系统也叫逃逸塔,在飞船的顶部,从远处看像是火箭上的避雷针。一旦出现意外,它可以随时启动。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一段时间,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它可以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火箭上的宇航员脱离险境。火箭上的逃逸救生系统,美国是在发射30多次,前苏联是在发射100多次以后,经故障诊断才研制成功的。
  我国在长征二号F型火箭研发中,质量控制的标准之严格达到了近乎严酷的程度。除了进行正常的专项考核外,还对一些结构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火箭强度有影响的零配件,只要有一点不足就直接报废,然后重新设计生产,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火箭的飞行全过程不过600秒左右,我们却要求产品达到600小时的水平,以确保万无一失。
  据报道,送“神七”上天,将是传统状态下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谢幕之战”。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从下一发开始,承担载人航天任务的长二F火箭将迎来大规模改进。
1.根据文意,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故障检测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系统可以让正在塔架上尚未进舱的航天员安然脱险。
B.此系统由火箭上的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系统构成。
C.此系统和逃逸系统一样,并不能自始至终发挥功能,其作用时间是有限的。
D.此系统中的地面诊断技术是俄罗斯火箭所没有的。
2.下列不属于提高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措施的一项是(  )
A.火箭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
B.火箭上多个元器件和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
C.在发射塔上设计安装了逃逸布袋。
D.对一些零配件,只要有一点不足就直接报废。
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论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目前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B.质量越大,长度越长,系统越复杂,火箭的功能就越强。
C.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圆满完成它的使命,从下一发开始,它将被另一种新型运载火箭所替代。
D.比较美国和前苏联的研制过程而言,长征二号F型火箭逃逸系统的研制还算是顺利的。
答案

1.B
2.C
3.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我心如秤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 “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盼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1.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掌柜为了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了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表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观全文,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位有民族正义感的画家。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支持佛朗哥的纳粹德国的空军炸毁了格尔尼卡市,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毕加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表现出平民在德军轰炸下悲惨死去的情形。在欧洲,这幅画没有人不知道。    
  “二战”爆发后,巴黎被纳粹德国占领了。毕加索依旧在巴黎的工作室作画。奇怪的是纳粹并没有对这位名画家有所不敬,因为戈培尔的德国宣传部想借这件事说明他们是多么文明,多么有教养。
  经常有德军官兵慕名来访问毕加索的工作室,他们实在想一睹这位名震欧洲的伟大画家的风采。毕加索总是不说话,默默地带他们看看自己的画作。可是在临走的时候,毕加索总要送给他们一份小小的纪念品——一张复制的《格尔尼卡》,然后对他们说出一个词:“纪念。”
  1944年的一天,毕加索的工作室又来了一个盖世太保,他拿着这幅画递给毕加索,问:“这是你作的吗?”
  “不是,”毕加索冷漠地摇了摇头,反驳道,“这是你们作的!”
  毕加索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秘密警察完全知道,但是他无言以对。
  也许有人认为文人画士手上只有一枝笔,可是别忘了,当一个人有强烈的爱国心的时候,无论敌人用飞机、坦克与大炮,还是用集中营的毒气室,都无法战胜他的勇气。
1.毕加索送给德军官兵一张复制的《格尔尼卡》,然后对他们说“纪念”。根据上下文意,说说“纪念”一词的主要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盖世太保完全知道“毕加索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他无言以对”。盖世太保为什么“无言以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结尾一段话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 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是怎样的***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戴着绢绒般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到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在那儿,它们一边舐着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的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1.“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一句对描写风雪有什么作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神韵”却好得远。试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火、火种被雪水浸灭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冲出草屋去市井沽酒一段运用一系列动词来描写,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 “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 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 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 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