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情感逻辑孙绍振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情感逻辑孙绍振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情感逻辑
孙绍振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甚至智性导向;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上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几句诗说的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 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人真动了感情就常常不知是爱还是恨了,明明相爱的人偏偏叫冤家,明明爱得不要命,可见了面又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互相折磨。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 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现代派诗歌曾经提出过一条著名的原理,叫做“扭断逻辑的脖子”。不懂得这一点,就不可能读懂现代诗歌。
  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中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倒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当然,每一个文明的成年人,特别是具有审美心理素质的人,都是具有相当的情感体验的。但是由于这种情感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实用的,因而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被忘却的;又由于它的逻辑性与理性的科学性相矛盾,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是处于受压抑的地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 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的途径。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艺术家的感觉与科学家冷静客观、追求共性的感觉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B.艺术中,表层感觉要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才能成为深层情感。
C.对艺术审美来说,情感只有超越了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所以情感就要绝对化才过瘾。
D.小说中的情节是一种因果,遵循的是情感逻辑,可以违反充足理由律。
E.虽然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相当的情感体验,但往往是理性逻辑占相对的优势。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符合情感逻辑的一项是(  )
A.“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感情不可能超越时间而不变化。
B.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见了面却要互相折磨。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避免互相矛盾。 
D.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和贾宝玉思想一致,所以两人相爱。
3.“不合理之理”中两个“理”各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4.如何提高青少年在情感逻辑方面的修养? 
                                                                                            
答案
1.CD  
2.B 
3.①第一个“理”指的是理性逻辑。②第二个“理”指的是情感逻辑。③理性逻辑是客观、冷静、排斥感情色彩的。④情感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
4.①学校要加强情感逻辑的教育;②青少年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③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感情的特殊性,④并大量阅读文学作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纹枰上的战争——围棋
崔乐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在古代称为弈,雏形大约出现在夏商之前的尧舜时期。
  从围棋的思维方式和行棋特点来看,围棋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关系。古时,人们认为天圆地方,阴阳相克。圆圆的棋子和方方的棋盘,就象征着天文地象;而黑白二色棋子,也正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体现。围棋的出现还与古代战争有关。因为围棋盘原本是用来扮演布阵、研究战略战术的器具,象征着天文地象。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颖达疏曰:“以子围而相***,故谓之围棋。”道出了围棋产生的真正原因。
  春秋中期,已有了关于围棋的可靠的文字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卫国大夫宁殖等人,把国君献公赶出了卫国。宁殖死后,其子宁喜欲将卫君迎回国来复位,但又犹豫不决。结果,第二年宁喜就被其君***了。其中,大叔文子面对宁喜迎立国君的优柔寡断,说过这样一句话:“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这种形象而深刻的论断,也只能从下围棋的体验和深入观察中才能概括出来,说明围棋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在春秋中期就已广为流行。
  汉魏时期,围棋活动在社会上已经很普及了。1952年,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其局面纵横各十七道。而据约成书于四、五世纪的《孙子算经》以及东汉马融《围棋赋》等的记载,十九道的棋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这表明十七道和十九道这两种围棋棋制,在这一时期的南北各地已同时流行了。
  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当时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传统围棋的棋手分级最早出现在汉代。东汉桓谭最早将汉代流行的“性三品”说,即人性论和人才论学说中的三分法运用到了围棋领域,以区别棋艺的高下差别。曹魏时期,“性三品”说经曹氏父子的规范,逐渐形成为九品中正制的选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品第人物的方法又很快被弈坛人士移植过来,创立了棋品等级。棋手的九品分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不过现在是九段最高,而当时是一品最好。
  为了推广传统围棋,许多朝代还设置了相应的围棋机构。唐代朝廷特别在翰林院置“棋待诏”,宋代更有棋待诏、棋师、门客和棋工之分。不同的棋艺等级和分工,为围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随着围棋活动遍及大江南北,棋界名人、围棋掌故不断见于史载。东晋征讨大都督谢安围棋枰上指挥作战,击退来犯之敌前秦主苻的30余万大军,一直被历史引为将帅风度的美谈。唐宣宗大中初年,围棋大师棋待诏顾师言以“镇神头”取胜日本国王子震惊东瀛,等等。传统的围棋已经与中华古老文明中人生智慧的理解联系在了一起。如今,传统的围棋在世界已经有着广泛的传播,这与其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发展和丰富有着密切的关系。(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03月07日12版)
1.下列有关对“围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古时人们认为天圆地方,阴阳相克,而棋子和棋盘象征着天文地象;黑白二色棋子,阴阳对立统一;棋盘原本是用来扮演布阵、研究战略战术的器具。
B.围棋称为弈,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大约在夏商之前出现雏形,春秋中期已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汉魏时期围棋活动在社会上普及。
C.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的一件局面纵横各十七道的石质围棋盘,以及《孙子算经》《围棋赋》等记载的十九道的棋制,表明十七道和十九道这两种围棋棋制在当时的南北各地已同时流行了。
D.围棋与中华古老文明的人生智慧联系在一起。如东晋征讨大都督谢安围棋枰上指挥作战,击退来犯之敌前秦主苻的30余万大军;唐宣宗大中初年,围棋大师棋待诏顾师言以“镇神头”取胜日本国王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围棋体现了古代人们天圆地方、阴阳相克的思维方式和行棋特点,围棋的出现最初只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关系,而与古代战争相关是后来演化的事。
B.汉魏时期,围棋之战成为了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C.传统围棋的棋手分级最早出现在汉代。东汉桓谭最早将汉代流行的“性三品”说运用到了围棋领域,后经曹魏时期曹氏父子的规范,创立了棋手的九品等级。
D.围棋的发展和推广与不少朝代设置相应的围棋机构、设立不同的棋艺等级和进行一定的分工有关。如唐代朝廷特别在翰林院置“棋待诏”,宋代设有棋待诏、棋师、门客和棋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述大叔文子面对宁喜说的“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这句话,目的是想借下围棋表明:临事不要犹豫不决,而要果断裁决,否则就会贻误时机,导致失败。
B.在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年代,围棋之战提高了军人的才能,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如果将围棋搬进今天的课堂,那么会培养出许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C.东汉将“性三品”说运用到围棋领域以区别棋艺高下,曹魏时以九品中正制的选举制度来品第人物,再后弈坛人士以之移植于围棋,创立棋品等级。可见,棋品与人品有密切联系。
D.历史上围棋活动遍及大江南北,如今在世界已有广泛传播,是因为棋界名人、围棋掌故不断涌现,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得益于围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我心归去
韩少功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 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 和雷诺牌汽车?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呜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2)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3.结合全文分析“我”为什么心归故乡。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做英雄还是当懦夫——船长们遭遇海难时的生死抉择
  ①截至2月1 日,意大利游轮“科 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事件确认死亡人数为17人,16人下落不明,生还几率渺茫。该游轮船长弗朗切斯科·斯凯蒂诺已被警方软禁。1月13日,他的疏忽导致这艘造价5.6亿美元巨轮触礁搁浅,船体渗水并侧翻。紧接着他又做出一个更糟糕的决定:在游轮上仍有大量乘客未获救的情况下,斯凯蒂诺却私自弃船,跳上一艘救生艇逃生。     
  ②当赶来的意大利海岸警卫队发现他安全地裹在毛毯里时,这位船长竟拒绝返回游轮。甚至还拙劣地辩称是不慎滑落到救生艇里的,再也无法爬回到船上。由于一系列玩忽职守的行为,斯凯蒂诺成为意大利“最招人恨的人”。因为他违背了百年来海上航行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遭遇海难时,船长必须是最后一个离开船的人。    
  ③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科斯塔·康科迪亚”号巨大船身严重倾斜,大半没入水中的震撼画面时,全世界的人不约而同地将其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冰海沉船的惨烈场面联系到一起。近代 历史的海难中,许多船长坚守到最后一刻的英勇事迹被广为传诵。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船长E.J.史密斯。     
  ④1912年4月14日漆黑冰冷的那个夜晚,当他和船员们将妇孺送上救生艇后,自己却已无法脱身。当死亡逼近,他们仍坚守岗位,伴随着驻船乐队《上帝离我们更近了》的歌声,锅炉爆炸,电力中断,船身断为两截,海水将这些英勇的人卷进大西洋的深渊。
  ⑤更近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10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罗耶的船长驾驶的捕鱼船在阿拉斯加海域触礁沉没。当海水涌入舱门,船身急速下沉时,三位船员被迫跳船逃生。但罗耶船长坚守在舵手室向海岸警卫队呼救,成为他们后来获救的关键。在海水中漂浮了3个小时之后,罗耶船长和他的船员终于被救起,但不幸的是罗耶由于头部受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⑥那么,船长必须坚守到最后的规矩从何而来?据史学家考证,它可追溯到1852年,当年2月的一天,英国皇家海军运兵船“伯肯黑德”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触礁,船长萨尔蒙德立即指挥先将妇女和儿童送上仅有的三艘救生船,而所有士兵则整齐列队在甲板上等待命令。直到船身断成两截,船员和士兵们落入水中后,船长仍命令他们不得靠近已经下水的救生船,因为这可能导致已经满员的小 船倾覆,最终船上642人中,仅有193人生还。包括船长在内所有高级船员全部遇难。
  ⑦几个月后,英国皇家海军宣布授予船员烈士称号,而“妇女儿童优先”的英勇之举也备受褒扬并从此成为约定俗成的做法。     
  ⑧不过在斯凯蒂诺的家乡,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仍相信这位船长并非贪生怕死的逃兵,不应过多苛求他在生死关头的决定。 美国《波士 顿邮报》称,对于公众而言,海难不仅是事故,也是一场活生生的戏剧。不幸的是,这场剧中船长只有两个角色可以选择:英雄,或懦夫。然而,即便一船之长也是血肉之躯,要求他们也压制自己求生的本能是否现实?     
  ⑨研究近代海事历史的学者指出,坚守岗位、将乘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船长要远多于那些弃乘客于不顾的船长。而在法律上,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明文规定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开沉船,但都要求他们恪守职责,最大限度确保乘客的安全。     
  ⑩通常一艘船悬挂哪国国旗,就受到该国法律的约束。根据美国的海事法律,弃船逃生的船长不会受到刑事指控。但如果船长逃避责任导致乘客死伤,依然要面临过失***人罪名。而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船长弃船则有可能被认定为触犯刑法。意大利的法律人士称,如果斯凯蒂诺玩忽职守和谋***乘客的罪名成立,将有可能最高被判12年监禁。     
  海事安全专家相信,即便斯凯蒂诺能免于法律上的制裁,也不太可能再度指挥游轮或货轮,因为其声誉上的损失已 难弥补。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发生后,在法律范畴之外,还有道德的制约。
  美国马萨诸塞州海事学院院长、海军上将理查德·尔诺认为,不顾乘客安危弃船的行 为触犯了海上约定俗成而不容妥协的铁律,“这不仅仅是海上的规则与传统,更关乎责任。”(摘自2月3日—9日《国际先驱导报》作者谢来)(有删节)
1.文章第③至⑥段列举了近百年来遭遇海难时船长们行为表现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⑧段至结尾写“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事件发生后的各方反应,这样写的效果如何?
                                                                                                         
3.“新闻报道无论怎样客观,总隐藏着作者的主观倾向。”那么,本篇新闻中作者的主观倾向是什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种倾向?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远去的岁月
余志权
  我是个已习惯朝后看的人
  这种习惯大概与人的年纪有关。人一过了中年,就发觉后面的路要比前面的路长了,且越来越长。而前面的路会越来越短,冥冥之中,短得屈指可数。我不认为前途路漫漫,漫漫的是人身后的路,一眼已望不到头的路。
  人生是一条不归之路。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踏上了。人走过青少年、中年,再到老年。没有一个人可以回头,可以跨越。这就是上天的公正。
  我爱独自一人,或散步围着穿紫河绕圈子,或坐在办公桌前,摆上一本书,让书看我。过去那些浸润着得与失、爱与恨的岁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翻阅,很像一种自我安慰。小时候,经常看到隔壁的老人搬一把木椅子,靠在墙边上眯着一双眼睛晒太阳,一坐就是半天。人不到那一截就不知道那一截的事。现在我才明白,我已跟他们一样了,只是向后看的方式不一样。有了这种习惯,人一切都会顺从习惯。我已非常尊重自己这一点。我看报纸习惯从四版看起;读书也习惯从后面的文章读起;出差有空闲,对历史情有独钟。
  那些文物,那些遗址,默默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它们没有伪装,没有粉饰,位于浮华之外,引领后人走进历史深处,去倾听那远去的岁月的回声。
  那日,我们有幸来到三星堆,见识了巧夺天工、神奇怪异的稀世珍宝,领略了这个曾是古代东方文明中心的风采。三星堆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它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五千年前,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冶金史、畜牧农耕史、艺术史、军事史和宗教史,改变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概念。比如中国的青铜时代,过去一向从商代算起,也就是三千多年,然而三星堆千多件的青铜文物,其数量和质量都说明,早在夏代前七百年,就已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明古国,却在商代前两千多年前就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出了两千多年的空白。
  离开三星堆博物馆后,那些铸造精美、形态各异、造型夸张的青铜像以及金杖和神树,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总是疑问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消失呢?
  从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发现证明,古蜀国的文化与文明的突然毁灭可以排除是自然灾难。那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就应该只能是人类自身的不良行为了。
  人类自直立行走脱离动物,由茹毛饮血而发展到光电化之今日,其前行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可是,人类虽然脱离了动物界,却怎么也脱离不了兽性,反而由于直立行走使人的兽性得到了膨胀。在大自然界,人类唯我独尊。人类对他类的残忍,对同类的残酷,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每天都有动植物的灭绝以及文化与文明的毁灭,这是不是在昭示我们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光明的。我总觉得这种乐观过于肤浅。对于人类的未来,我们已没有理由不担忧,已没有理由不怀疑,已没有理由不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所有重大而严峻的问题,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战争、饥饿乃至贪污腐败等,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不义与贪婪。
  从三星堆一路走来,我们除了惊叹古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却没有为之骄傲和自豪之情。古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却没有智慧将其延续,毁灭与消亡成了它们的宿命。
  这应该是古蜀国王们始料不及的。他们也许不会想到终有一天会改朝换代,更不可能料到灿烂的文化与文明会随葬他们开创的王朝,并与之一同消亡。尽管我们现在很现代,现代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克隆生命。可我们在面对人类自身的不义与贪婪时,总是显得那么无奈。人类是不是正走在一条不归路上?
  离开三星堆的那天,带着寒气的秋风夹着细雨,气温骤然下降,冷冷的。青铜像泛着冷光,似乎昭示我们人类即将走进冬天。(《芙蓉》2008年第6期,有删改)
1.为什么“我是个已习惯朝后看的人”?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到三星堆见识了巧夺天工、神奇怪异的稀世珍宝,领略了这个曾是古代东方文明中心的风采。请结合全文回答写三星堆遗址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第3段“人生是一条不归之路”与第15段“人类是不是正走在一条不归路上?”之间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赏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吉祥图形元素的融入
  中国传统吉祥图形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满幸福,专门为营造吉祥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它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沉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得以传承的源泉。
  现代标志设计是由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像组成的大众传媒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它的表现手段是利用图形、文字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一视觉符号中的内容、信息、观念传达出去,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从而树立品牌形象。作为沟通的媒介,现代标志设计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缩影。出于追求美好、祈求吉祥平安的目的,将传统吉祥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这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
  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吉祥符号的出现源于吉祥意识的产生,吉祥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以为是魔鬼侵入体内作怪,于是创造出他们认为魔鬼害怕的形象,作为保护神,于是,图腾出现了。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甚至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原始人最初将图腾当作祖先崇拜,然后将图腾认作保护神,继而有了图腾符号、图形等。这一点与当今现代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其中包括吉祥物、象征图形等,在形式上是多么接近!因此把传统吉祥图形运用到现代标志形象中更能体现企业的文化意蕴。
  几千年来,传统吉祥图形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们驱恶除害,求吉祈福,希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等美好的愿望,是其他文化艺术的开端。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吉祥图形蕴含的意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适用于现代标志设计。
  传统吉祥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吉祥图形的借鉴,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继承。借鉴不是对传统的重复,而是以“设计”为主的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
 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把传统吉祥图形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的表达中,使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的语言因素相结合,使标志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特色,这样必定会使我国的现代标志设计焕然一新,更具魅力。
1.从原文看,下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标志设计是用一种特殊图像组成的大众传媒符号实现其以图形传达信息的基本功能的。
B.作为沟通的媒介,现代标志设计是人类文化高容量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缩影。
C.只要将传统吉祥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之中就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
D.为了树立品牌形象,现代标志设计利用图形、文字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其内容、信息、观念传达出去,以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吉祥图形具有鲜活生命力”原因的一项是( )
A.传统吉祥图形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传统吉祥图形起源于图腾,其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甚至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
C.传统吉祥图形表达了人们驱恶除害,求吉祈福,希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等美好的愿望。
D.传统吉祥图形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是其他文化艺术的开端。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吉祥图形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更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
B.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它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
C.传统吉祥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吉祥图形的借鉴,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继承。
D.传统吉祥图形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中,使标志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特色,可能会使我国的现代标志设计焕然一新,更具魅力。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