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5 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的“奇观化”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
A.“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B.“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C.“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D.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带来审美的震撼,另一方面它往往忽视了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C.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二者在内容和方法上冲击与影响着现代美育。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个“读图时代”必将到来,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满足人的视觉刺激,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C.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答案
1.D
2.C
3.B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1、“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一句中,“我的”一词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作者对北平的感情?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题。走进徽州
程自信
  ①徽州山水秀丽,以拥有黄山、齐云山、新安江等景区而著称。到过徽州的人,往往喜欢用李白“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的语句来形容徽州的如画风景。李白与徽州山水有着不解的情缘。歙县城南练江畔的“碎月滩”、黄山圣泉峰下的“醉石”,传说中均系诗仙李白游历过的处所。千余年来,徽州人景仰、讴歌着诗仙李白,并在太平桥头为之建立了太白楼,不胫而走的关于李白的传说,又为徽州山水注入了灵性与更为深厚隽永的韵味。
  ②徽州(前称新安郡、歙州)原辖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及已划入江西的婺源六县。它是鼎盛于明代中叶至清代乾嘉时期,曾称雄于全国的著名商帮--徽商--的故乡。
  ③素具儒商特点的徽州商人,极为重视宗法血缘关系、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他们将辛勤赚得的钱财,大都送返家乡,精心营造出了众多的祠庙、牌坊、书院、亭阁或用以兴修水利、建桥铺路。如今,呈现在游人面前的黟县西递与宏村古民居、绩溪龙川胡氏宗祠,歙县的许国石坊及城郊的紫阳书院与棠樾村的牌坊群等建筑,或历经沧桑而仍显恢宏壮丽,或有所残缺而益形古朴雅致,附丽于其上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不仅昭示着古代匠人技艺的高超,也在以“形象”诉说着徽商昔日的辉煌、徽州先民对艺术美的不懈追求。
  ④如果往歙县城南紫阳山麓访古寻幽,很自然地会想起朱熹的父亲朱松年轻时曾在此刻苦攻读,也会联想到朱熹这位故里在徽州的大儒,常于文末署以“新安朱熹”“紫阳朱熹”的落款的故事,显示了他浓郁的故里情怀。朱熹不仅以“理学”,而且也以文学名世。眺望山下澄澈的练江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会立即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中。朱熹的《诗集传》,不仅为历代学者所重视,而且至今也还是读者打开《诗经》这座文学宝库的一把钥匙。
  ⑤歙县城内建有陶行知纪念馆,身临其境,缅怀伟人,可以进一步体悟到这位人民教育家的爱国忧民情怀、尊师重教理念及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品质。歙县城墙外的小花圃中立有乡贤刘和珍的雕像,伫立其前,从其眉宇间可以看到她流露出的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英勇献身的不屈精神。在心怀景仰的同时,也会联想到鲁迅先生为悼念、赞颂烈士而撰写的名文《纪念刘和珍君》。
  ⑥由歙县北行,可以驱车去绩溪上庄参观胡适故居。在这幢普通的徽派民宅中,通过参观听讲,我们可以知晓慈母的关爱与严教。从小立定志向,是后来胡适之所以成材的关键。穿着布鞋唐装的少年胡适从上庄起步,走出徽州,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终于成了举世公认的学者。他的诗文名篇,为一代代学子所传诵,他所倡导的“徽骆驼”精神,正在众多后人身上得到弘扬。
  ⑦农闲季节,在千年古村落的戏台上,历史悠久而别具特色的徽剧还在上演。博物馆与纪念馆中,珍藏有许多新安画派的绘画书法佳作,等待着知音去观赏。还有齐云山的摩崖石刻、太白楼畔的新安碑园、文人钟情于徽墨歙砚的逸事、新安江上的渔歌、通往域外的徽商古道、尘封数百年而现身于现代的徽州文书--行走在徽州的土地上,时时能感受到徽州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它的博大精深。深入徽州街市村镇,更能看到今日处处欣欣向荣的景象。瞧,一条正在建的、建成后两小时就能到达杭州的徽杭高速公路,正在向前延伸!
1、全文写出了徽州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中胡适所倡导的“徽骆驼”精神是怎样一种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一段既写到了徽州的文化古迹,也写到了徽州今日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徽州的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入笔,引出了李白与徽州山水不解的情缘。李白在这里不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就是李白形容徽州如画景色的诗句。
B、徽州的民居、宗祠、牌坊、书院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有的至今依然恢宏壮丽,有的虽然有所残缺,但我们仍然能从它们身上看到当年徽商的辉煌和徽州祖先对艺术美的追求,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后人形象地诉说着昔日徽州儒商的贡献。
C、文章引用了李白、朱熹、陶行知等人著名诗句和言论,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而且表现出所引诗句的作者或洒脱不羁、或刻苦攻读、或爱国忧民的豁达情怀和崇高品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最后一段还略写了一系列表现徽州文化的事例,为前文的详写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行文上,有详有略,跌宕变化,很自然地引出了对今日徽州面貌的叙述,引导读者去展望徽州的明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题。
  现代能源中,不论是煤、石油或是天然气在化学结构式上都是以碳(C)元素为骨架组成的有机碳化合物,所以以这种高含碳的化石能源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高碳经济”。而这些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现在地球上已查明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按现在的能源消耗方式计算,只够人类开采一百年。若没有新的能源替代,届时人类只好再回到牛车薪火时代。
  与高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则属于“低碳”的清洁能源,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等。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处于“高碳”状态,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8%,其中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了世界30%以上的能源,美国的这种高能耗消费方式不是我国可参照的方式,倒是严重缺乏资源的日本节能减排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今我国的万元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按照目前的高能耗发展模式,我们难以维持持久发展的速度,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取材于周志勇、郭明《低碳经济》,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一百年以后,人类将回到牛车薪火的时代。
B.“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个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处于“高碳”状态,我国现有的能源最多只够开采60年。
D.我国不能走美国高能耗消费的经济发展之路,而应采用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
2.根据文章内容,请分别概括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1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整体看,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潜力惊人,而法律监管尚存在许多空白,尤其是如何规范跨国界网上交易,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严峻问题。美国和欧盟目前除加强内部立法外,正在加强沟通,力求建立一种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接受的电子商务游戏规则。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近期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不能够建立跨国界交易监管法规,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原因是网上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网上保护消费者的关键是要保证网络骗子和地下交易的所有者无处藏身。联邦贸易委员会认为,如果世界各国政府联手制定统一的国家和国际消费者保护法,这个目标就能够实现。
  美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在电子商务立法和监管方面的差别。目前,这些差别的冲突已经出现。不久前,法国一位法官命令美国雅虎公司设法阻止法国用户在雅虎拍卖网站上购买纳粹纪念品。雅虎公司则认为这种要求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雅虎公司副总裁海瑟还认为:“这桩案子引发了其它法律问题,即一个国家是否有权监督另一个国家境内网站的网页内容。”在跨国界网上交易中,究竟是以销售者所在国的法律为准,还是以购买者所在国的法律为准,引起美法两国人士不同的意见。
  分析美国和欧盟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方面的规定,可以发现双方对“隐私”和“电子签名”等电子商务中基本问题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在美国,公司机构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具体个人。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机构可以自由随意地处理这些个人信息,做他们想做的事。但欧盟则采取相反的立场,任何机构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均归原个人所有,因此个人有权知道自己的信息如何被使用。为解决网上隐私问题,美国已制定了加强个人隐私管理的法规,对个人金融数据和个人健康护理信息进行监管。另外,美国和欧盟在电子签名的法律方面也存在不同。
  为解决国际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争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为消费者提供解决纠纷的一个途径。
  应该看到,美欧之间对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研讨还处在相互探底、共同摸索前进的阶段,但是,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已是大势所趋。
1.对为什么要“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跨国界网上交易中,究竟以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为准,引起不同国家人士的争议。
B.一个国家是否有权监管另一个国家境内网站的网页内容,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C.美国和欧盟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方面有所不同。
D.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
2.对直接影响“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跨国界网上交易的监管法规尚未建立。
B.世界各国政府尚未联手制定统一的国际消费者保护法。
C.网络骗子和地下交易所有者有藏身之地。
D.美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文化存在差异。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跨国界网上交易的监管法规尚未建立,但美国将建立一种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电子商务法。
B.由于美欧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和文化差异无法根本消除,所以他们在共同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上,无法达成共识。
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它将对建立跨国网上交易监管法规起积极作用。
D.如何处理公司机构收集的个人信息,美国和欧盟采取截然相反的立场,但这是各国的内政问题,不会影响制定国际网上交易监管法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可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
  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跋来跋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诗人的当代人革样想。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1.下列关于”曲拙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
B.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
C.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刻画越精微,他的知音就越少。
D.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
2.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
B.诗人就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C.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
D.人们购买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臭沟通是不可能的。
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
D.除主观因素之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