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碎了老师喜爱的花瓶。他十分害怕,手忙脚乱地收拾残片。老师轻轻地拍拍他,说:“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碎了老师喜爱的花瓶。他十分害怕,手忙脚乱地收拾残片。老师轻轻地拍拍他,说:“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碎了老师喜爱的花瓶。他十分害怕,手忙脚乱地收拾残片。老师轻轻地拍拍他,说:“没事的。花瓶已经碎了,可是谁敢说碎了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呢?好好想想,说不定能从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呢。”
后来这位学生——丹麦著名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在经过潜心研究并整理了大量实验数据后,得出了著名的“雅各布·博尔定律”:瓶子摔碎后,将碎片分为大的、次大的、次小的和最小的四类,10克-100克的最少,1克—10克的稍多,0.1克-1克的和0.1克以下的最多。并且大的与次大的、次大的与次小的、次小的与最小的重量比均为16比1。
博尔并没有满足。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摔碎后重量比是不同的。瓶状物体的碎片倍数约为16,棒状物体约为11,球体则约为40。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倍数与物体的材料无关,哪怕是豆腐那样柔软的物体,其破碎倍数也遵守这个规律。
人们将此定律应用到考古探索、天体研究,由已知文物、陨石的碎片推测其原状。定律为这些原来全凭经验和想象的工作开辟了一个具有科学依据且严谨规范的研究方法。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解析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进行评分。
作文立意参考:①宽容错误。②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中找到规律。③能对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不懈钻研。④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⑤规律要应用到实践之中,才会产生价值。⑥面对糟糕的境遇,唯有保持宽容和理性,才有可能弥补损失,甚至将坏事变成好事。
举一反三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你知道葡萄的根,通常能扎多深吗?
葡萄的根,可扎至地下十五米,甚至二十米。你一定没有看到过这种葡萄吧。在种葡萄的时候,先铺上一层砂石,让环境变得贫瘠恶劣,葡萄在生长时,为了汲取水分或各种矿物质,就拼命往下扎根,越扎越深,这样结出的葡萄甜度才高。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材料一:“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一位选手很幸运,一路答对了9道题,但去掉个错误答案、打热线给朋友、求助现场观众,他都用过了,自己原定的家庭梦想都已经实现。王小丫问:“继续吗?”“不,我放弃。”他说。“真的放弃吗?不后悔?”王小丫一连问了三次。他连犹豫都没有,笑着回答:“不后悔,因为应该得到的我已经得到了。”
材料二:有个小宝宝,伸手到一个装糖果的瓶子里,尽可能多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把手收回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退出来,急得大哭。爷爷劝他说:“宝宝,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就很容易出来了。”
请根据你对这两则文字的联想或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来到集市上。
屠夫问:“你会***猪吗?”
哲学家答:“不会。”
铁匠问:“你会打铁吗?”
哲学家答:“不会。”
商人问:“你会经商吗?”
哲学家答:“不会。
”他们又问:“那你会什么?”
“我会思想。”
众人大笑:“思想值多少钱一斤?”
哲学家说:“我不能做你们所能做的事,但能思考你们所不能思考的问题。”说完他便开始思考,众则无语。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楚国郢地人要给燕国的相国写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明亮,于是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些)。”他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把烛火举高”并不是这封信的意思。燕国的相收到信后解释这封信的意思说:“举烛(举高烛火),就是指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指选拔有才有德的人而任用他们。”燕国的相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作者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学者望文生义的浮躁的治学态度,并告诫人们: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该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写议论文。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