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中迟福林新著《第二次改革》中的主要观点。(25字以内)(5分)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龙剑武)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

【题文】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中迟福林新著《第二次改革》中的主要观点。(25字以内)(5分)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龙剑武)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中迟福林新著《第二次改革》中的主要观点。(25字以内)(5分)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龙剑武)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今日在北京为改革问题研究新著《第二次改革》举行新闻发布会。他在这本刚刚出版的新书中提出,中国实现未来30年的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推进第二次改革。
迟福林在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已经滞后。过去30年中积累的发展方式的第弊端,需要通过更大决心的改革进行全面矫正。为此,需要尽快推进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第二次改革,基本思路是推进从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答案
【答案】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已滞后,须下大决心推行二次改革。(大意对即可,超出字数限制酌情扣分)
解析
【解析】无
举一反三
【题文】请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为“二轨外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90字)(4分)
①“二轨外交”是相对于政府间的官方渠道“一轨外交”而言的。
②非官方人物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共人物、社会活动家等。
③“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官方外交。
④“二轨外交”借助一定的路径和方式,推动真正影响大局的“一轨外交”的顺利进行。
⑤“二轨外交”是指利用非官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的轨道转化。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这样的日子,拄着拐杖的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请你为他写一段评论,概括其事迹,赞扬其精神。要求句式整齐,富有感情,不超过60字。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请提取画线句子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4分)
随着四十多年来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化。首先,它体现在建筑服务管理和控制的提高上。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早期,智能建筑的理念在美国发生了第二次乃至更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和亚洲设计、建造了第一批把自动化和信息化两种理念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建筑。20世纪80年代末,自动化和信息智能建筑的许多创造性工作已经完成。20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理念下的一个共同因素是最好地利用信息,提高建筑性能、增加建筑价值。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
(1)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2分) 
(2)针对结论,提出你的两点建议。(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从时间上看。传统并非是已成过去的事实,传统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承传,那种跨越过去、现在也伸向未来的内在精神性因素;今天我们咀嚼传统,也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去追忆既往的斑斑陈迹,而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个人都是历史驿站的过客,当我们在这个驿站打量着眼前景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脉时间的流,那种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的流。传统的精神内核在一个“传”上,就像禅宗中所说的灯录一样,灯灯相连,   光光无限,构成了一个明亮的世界。只要你是一个“客”,你就无法游离于这时间的流之外。与其只是茫然地随着这流沉浮,还不如俯下身来,在那时间的汀渚上,拈几片贝壳,去做装点意识宫殿的陈设,采几株芦苇,去做打通天地的智慧灵根。
虽然我们目光盯住中国文化的精华。但要点并不在知识的累积,我们兴趣点在于其中的处世智慧、做人品格,在于其中含有的人生意趣,还有那些和今天的我们仍然息息相通的精神气质,我们将这些活的精神称为精华。应该说这是一种活的精华。我们的选择和解读意在帮助读者领略:孔子如何将我们从卑俗的小我引向理想国,庄子怎样将我们从狭隘的江河带向茫茫的大海,李白的狂放中孕育着怎样的潇洒不凡,杜甫的低昂中包含着几多的沉着痛快,孙子的兵法中显示出多么机敏的做人功夫,孔明韬略中透露出多么博大的胸襟……我们读它们,就是读其中和我们相通的性灵。
5.根据上文,谈谈如何才能利用中国文化的精华来“装点意识宫殿”,获得“打通天地的智慧”?(6分)(不超过70字)
答:                                                                                                                                                  
6.你认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该做哪些具体的工作?(9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