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小题2】在这段话中,子贡为什么受到老师的赞扬?(3分)
                                                                             
                                                                             
                                                                             
答案
【答案】
【小题1】D
【小题2】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1分)。子贡不仅领悟了老师的教导(1分),还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得到老师的赞扬(1分)。 
解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本题中,D项,“前者只是物质追求”有误,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无谄与无骄是努力避免缺点,乐道与好礼则是积极有为的表现。后者显示了更高的境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本段内容大意为: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而子贡不仅领悟了老师的思想。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王府井是北京最富盛名的繁华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牌匾高悬,人头cuán(①)动、川流不息。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遐接。③这条全长约3华里左右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应改为      (1分)
(3)在文中③处是病句,请改正:__                                    ___ (1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小题1】阅读下面的 《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依据刘姥姥所说的方法,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的?请简述。
【小题2】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怎么取得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不仅以善者为师,也以不善者为师,这体现了他“学无常师”的特点。
B.孟子说,子路这个人,别人告诉他的话如果是有错的,他就很高兴地给人指出来。
C.禹听到善言,就要对人拜谢,舜则是跟别人共享“善”,所以说舜超过了禹。
D.孟子认为,最大的善就是“与人为善”。
【小题2】以上两个选段中都提到了“善”,它们有何异同?(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尽孝是一生都要掂记的功课,是细节,是温情。常回家看看,不是回家         (cèng)饭,不是买几包营养品,也不是面无表情地走形式,而是让老人住在心里。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答: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答:_______________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