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

【题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论语》)
【注】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2)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⑶兼人:好勇过人。
【乙】
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中提出了“惩戒”教育观,认为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向社会的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
【小题1】 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甲文体现孔子怎样的教育方法?请分析。(6分)                                                
【小题2】对甲、乙两段文字提出的教育观,你更赞同哪一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案
【答案】
【小题1】①要求:不退缩,不过度冒进,进退适中;②教育方法: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毛病了
【小题2】
示例1:
赞同孔子的教育观。甲文中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止或鼓励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的特长,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这种科学的、有效的因材施教之法。
示例2:
赞同乙文中钱文忠教授提出的“惩戒”教育观。家长、教师出于各种原因一味对孩子、学生宽容、迁就、忍让,这种现象正呈蔓延趋势而影响教育和整个社会,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长才,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适当合理的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
解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几个文段的大意: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由此可见,孔子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教育方式是不相同,体现了其因材施教的特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开放题,孔子和钱文忠教授的教育观点都有道理,解答时首先要亮明观点,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其次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就本题来看,赞同钱文忠的观点更好谈一些,因为当今社会“赏识教育”有过头之嫌。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举一反三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①且每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A.②①④⑤⑥③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④①⑤⑥
D.③⑤④②①⑥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大大方方地敞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B.③②④⑤①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①④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四则新闻材料,在分析材料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自拟标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超级明星”与缤纷焰火齐飞,“高价大腕”共奢华舞美一色。2011年的跨年晚会,据统计,十几家卫视的“火拼”将烧掉不下2亿人民币。
(摘自《凤凰网》2011年01月04日,有删节)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基层文化工作者谷秀梅表示,一些贫困地区,拉赞助、贷款甚至摊派,也要办豪华晚会,这样劳民伤财的晚会,早就交了味道。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5日,有删节)
我国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很靠后。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4日,有删节)
即将于10月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第一个国家级艺术盛会。但在今年的艺术节开幕式上,观众将不会看到以往常见的明星大腕云集、舞台布景奢华的景象,呈现给观众的将是仅16分钟的开场仪式和一部山东创作的重点剧目。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5日,有删节)
题目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是苏轼的一首咏梨花的诗,填入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人生看得几清明。
A.惆怅东栏一株雪
B.春心莫共花争发
C.只恐夜深花睡去
D.昨风一吹无人会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湖,海拔高达4 500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_____________,好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坠子。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美在何处?我觉得:美在清澈,美在水色。
①像晴朗的夜空    ②走近岸边        ③远望湖水湛蓝湛蓝
④湖水是绿色的    ⑤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    ⑥卵石历历可数
A.②④⑥⑤①③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⑥⑤①③②D.⑤③①④②⑥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