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国2011年生产M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00万元,假设社会生产率提高25%,且该国的货币升值6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单位M产品的价值为(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果某国2011年生产M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00万元,假设社会生产率提高25%,且该国的货币升值6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单位M产品的价值为( )A.16.00元 | B.9.60元 | C.25.60元 | D.10.00元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2011年生产M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200万÷10万=20元。社会生产率提高25%后单位商品价值量=20÷(1+25%)=16元。该国的货币升值6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单位M产品的价值=16÷(1-60%)=10元。故本题选D项。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及货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相关知识进行计算。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及货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
举一反三
同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它的价格忽高忽低,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 B.产品成本的变化 | C.价值规律的作用 | D.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
|
猪肉价格上涨是2011年四五月以来居民议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人们描述出的引起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有关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中,属于从供求关系角度描述的是( ) ①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 ②2010年猪价过低,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 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 ④2010年冬季低温,部分地区仔猪成活率下降 |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雨伞却卖的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 B.处于卖方市场 | C.处于买方市场 | D.雨伞的价值上升 |
|
在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 点或B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在A 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 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 在A点时,购买者持币待购;在B点时,销售者趁机提价 ③ 在A 点时,形成卖方市场:在B 点时,形成买方市场 ④ 在A 点时,形成买方市场:在B 点时,形成卖方市场 |
下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商品的有关情况变化图,根据你的比较和分析,下列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 | B.乙商品是甲商品的互补品 | C.乙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 D.乙商品市场是卖方市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