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浪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

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浪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浪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面子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浪费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
针对这一情况,北京一群中青年人发起“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光盘行动”, 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时合理点餐,如有剩余打包带走,“光盘”离开饭店,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从发起人的几条微博,到新浪微博发起微话题,……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厉行节约会抑制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请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餐桌浪费的文化成因。(6分)
(3)请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从政府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才能让“光盘行动”走得更远?(6分)        
答案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1分)如果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2分)但厉行节约不是抑制消费,(1分)而是反对浪费,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1分)虽然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但“面子文化”对国人的消费行为仍起着深远持久的影响;(1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分)“面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1分)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造成餐桌浪费。(1分)
(3)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节约粮食;(3分)公民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行使消费者权利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厉行节俭。(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是辨析题,指出该观点的合理性和不科学之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合理之处在于把厉行节约当做了抑制消费,没有掌握好适度原则。从紧缩性消费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反对浪费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角度结合原理对应分析。(2)餐桌浪费的文化成因分析,从中国的“面子文化”对国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表现、特点、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要注意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从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角度回答。(3)对题目的要求要全面分析和理解,主体是政府和公民,运用的原理包括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方面,对所学的知识要灵活的迁移运用。从政府的角度,回答我国政府的性质、工作的原则,政府的职能等;从公民的角度,回答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
举一反三
(14分)我国“十二五”规划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中。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图二,分析图一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事物,需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将督促厂家加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的力度,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适度的激励机制。国内企业也要紧盯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大胆借鉴吸收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和做法。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想让市民们接受并非易事,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清洁环保、低能耗等优点是传统汽车所不能及的,市民们对新能源汽车要多些包容、多些体谅。
(2)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48%
5%
 注:专家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将有9种严重短缺(依赖进口),10种短缺。
材料二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资源综合
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
能耗
机动车
油耗
工业用水
重复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
25%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20%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2)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和企业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10分)
材料三 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目标:在节能方面,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在减排方面,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碳、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和10%。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对环境的影响?(6分)
材料四 某省“十二五”机构及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指  标
2010年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1096
   2403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31576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5
   10570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151
    9500
    18
该省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力争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
(4)请阐述材料四提出的“十二五”目标和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其他几大建设共同推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没有一套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没有健全的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就难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材料二 一个行动,要胜过一百句口号。当前,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我们惟有采取更多更实在的行动,才能让人民看到希望,才能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材料三  2013年9月13日,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再次上调,此次上调是新定价机制实行后的第五次价格上调。面对油价的上调,部分追求有车生活的潜在消费者并未放弃原有的购车计划,而是将目光转向“节油、高效、科技、环保”的精品小排量车型,各大汽车厂商抓住商机,纷纷将目光转向绿色汽车产品的研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触手可及的低碳汽车消费。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包含的哲学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企业和个人应如何作为?(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道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十一”期间,小华看中了一辆标价为11.8万元的轿车,经过讨价还价,小华支付10.5万元,买下该车。在上述材料上中
①11.8万元是观念上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10.5万元是观念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11.8万元是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10.5万元是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们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则B商品中①、②的需求量应分别是(     ) 、(     ),生产者应对这种变化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关系
A商品
B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下跌
需求量增加

互补商品
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少

A.增加 减少   调节生产             B.增加 增加   提高诚信意识
C.减少 减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       D.减少 增加   降低价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