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

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以“我与高考”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环节一:现状探究
高考经济,即善于把握“商机”的商家们把目光投向高考这块“唐僧肉”:诸多健脑、营养补药吹得神乎其神;各类《考试宝典》充斥书店报摊; “考生客房”、“高考套餐”招揽顾客;各大网站推出专家、学者咨询答疑。商家大力推介,家长不敢省去这“关键”的钱,也绝不能比别人差,把“高考经济”炒得红红火火。
(1)有人认为过去穷,参加高考几十、几百块钱就够了,现在高考经济如此火爆,开销变大都是因为家长们钱多了。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2分)
◆环节二:建言献策
某地高考方案强调要“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高考英语的分值也大幅调整,由此前的满分150分降低为10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30分,阅读写作等占70分。某地高考英语这一改革措施是对母语文化的重建,这种重建是势在必行的。
(2)请你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可支配收入增加确实助燃了高考经济(4分);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商家为高考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并大肆炒作,推动着高考经济走向火热。来自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也拉动着高考经济的发展(4分);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以及政府监管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高考经济(4分);④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影响消费,部分考生于家长没有理性消费也助推高考经济走向火爆。(每点4分,答3点得12分)
(2)①加强母语教育。因为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②改革外语教育。因为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习外来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人类文明的繁荣。(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试题类型为“评析类”试题,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指出其合理性,又要指出其片面性。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可支配收入增加确实助燃了高考经济,题中观点看到了收入增长对拉动消费的意义。但是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生产决定了消费,商家为高考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推动着高考经济走向火热;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会影响到消费,政府监管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高考经济;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会影响到消费,部分考生于家长没有理性消费也助推高考经济走向火爆。题中观点只看到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而没有看到生产、市场缺陷、消费观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
(2)母语属于我们本民族文化,外语属于外来文化,故本题知识定位为“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为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首先要加强母语教育,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其次,我们要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积极推动语言教育的创新。
举一反三
读图10,请你推断,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消费水平提高    ②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③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④分配政策的不断完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 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安徽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提升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  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
近几年来,安徽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镇化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结合信息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为提高安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信息二  文化建设与幸福指数
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从建设“好”文化到建设“美”文化,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丰富了文化建设新内涵;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到提升“文艺素养”;塑造了懂得“美”的建设者和文化消费者。蕴含着丰富生态文化智慧的美好安徽提升了安徽人民的文化幸福感。
(2)结合信息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何如提升居民的文化幸福感?(12分)
信息三  生态文化与幸福指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与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安徽省委省政府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安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3)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信息三简述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 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某校高三(l)班同学在“徽信”中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话题1  发展绿色建筑享受低碳生活
安徽省政府下发 《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绿色建筑l000万平方来以上,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提出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领城的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息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l)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政府是怎样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 (8 分)
话题2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安徽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厚实,善良慈悲、克勤克俭的家风代代相传。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使命。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话题3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2)请从“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就青年学生 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3)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话题 3 的认识。(8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受食品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某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该市居民(   )
A.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消费,消费结构亟待改善
B.用于生存的消费支出增加,用于发展享受的消费支出必然减少
C.用于食品的消费增加,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D.收入水平大幅降低,使恩格尔系数在不断地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调查显示,近40%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商品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下列符合消费观念的是(   )
①要避免盲目跟风,不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②要避免情绪化消费,不冲动购物
③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④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