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80.4亿元,同比增长15%,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股市走弱的

201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80.4亿元,同比增长15%,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股市走弱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80.4亿元,同比增长15%,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股市走弱的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收入预期和经济不景气的明显下行趋势将直接导致我国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是受到1—2月份CPI(物价上涨指数)连续上扬超过2.7%的影响,消费增长率明显回落。
(1)201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的原因是什么?(6分)
(2)“经济不景气时,需要在全社会鼓励消费。”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10分)
答案
原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从而导致社会消费总量降低。
②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担忧,从而导致社会消费总量降低。
③物价水平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由于连续两个月物价走高,从而导致消费总量降低。
依据: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掌握情况,材料“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可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材料“收入预期和经济不景气的明显下行趋势将直接导致我国消费者信心不足”可知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材料“特别是受到1—2月份CPI(物价上涨指数)连续上扬超过2.7%的影响,消费增长率明显回落”可知物价水平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
(2)问题中的关键词是“鼓励消费”,即要求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首先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学生应牢牢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用词力求简练精确,有的放矢。其次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不必从材料中分析,直接回忆书本知识即可,但也应注意一点,尽量使用术语,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
举一反三
小品《不差钱》那句“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没了,钱没花完”已成为新的流行语。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看,要立足扩大内需,尤其要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句经典台词的可借鉴之处是
A.要从众消费,有钱就花B.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要鼓励适度消费,刺激消费D.要停止消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收入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D.通货膨胀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的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2010年,山东省大中城市的人们用于美容、休闲、旅游、学习、进修、时尚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这表明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已经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代替
②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③现在享受资料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
④山东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过3G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宽带上网、观看手机电视等。手机新功能带来生活和娱乐方式新变化,这说明
A.消费决定生产B.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和水平
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前,扩大农村消费,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
①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④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