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小题1:对市场的作用的认识由最初的“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①发展着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条件下,老年消费者这轮“夕阳”可以成为推动 GDP 发展的一轮“朝阳”。而我国因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即使是“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也很难感受到“银发经济”这四个字的份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充分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使价值规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符合
②深化改革,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与老年消费的客观联系,拉动经济增长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国不适合发展“银发经济”,而应大力发展“朝阳经济”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对市场的作用的认识由最初的“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对市场的作用的认识也会深化,选B。
小题1:试题分析:①错误,充分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价值规律相符合;④错误,我们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使之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材料主要强调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以要深化改革,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与老年消费的客观联系,拉动经济增长,选A。
举一反三
近几年,在我国旅游、农业等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我国乡村旅游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5.3万个乡村、150万家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人数达4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 200亿元,从旅游业直接受益的农民达1 500万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这说明(  )。
①非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②乡村旅游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促进了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④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目标,采用出让、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发展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无疑会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
①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可以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和加强管理 
③完善了农村的上层建筑,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新形式必然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精明的商家眼中,“末日” (2012年12月21日被谣传为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从来都不是一个传说,而是一个噱头和商机。在商业广告推动下,“谣言”被不断渲染放大。在淘宝网上,输入“世界末日”,可搜索到100页以上的商品。如果让你揭穿这些商家的“末日”谣言,最有力的诘问是(  )。
①“末日”来了,你还忙着赚钱干什么?  
②“末日”来了,我还需要这些东西吗? 
③“末日”来了,政府难道会不管我们?  
④“末日”来了,我们买的商品怎么办?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解决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只要能够促生产力的发展,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坚持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是无所谓的。这一观点否定了
A.所有制是经济关系的基础B.所有制对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影响
C.社会主义的本质D.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的决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平均GDP 一直保持在9. 8%的增长,为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提供了丰硕的改革红利。但是我国实施的主要是粗放型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积聚了大量的社会性、结构性问题,这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也需要一定发展速度的支撑。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维持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因此,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使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提质增效,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1)分析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规律? (4分)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为什么能够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 (10 分)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找到和实现“黄金平衡点” ? ( 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