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必须A.增加货币供给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必须A.增加货币供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必须
A.增加货币供给,减少财政支出B.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
C.转变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速D.提高工资标准,减少消费需求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要实现收入倍增计划,从根本上讲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分配。B正确,C错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一定限度,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收人增加;减少财政支出,不利于国家职能的发挥, A错误;减少消费需求,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增加的目的不相符,D错误。
举一反三
探究题:2012年11月7日一15 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会后,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某校离三(6)班学生围铙胡锦涛***讲话精神,展开探究,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关注民生
材料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此政府亦将于2013年3月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其突破口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
(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扩大中等收人群体的经济学意义。(8分)
科学发展
材料二 同学们上网搜集信息,了解到: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十七大提出了 "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八大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2)  结合材料,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8分)
民族复兴
材料三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5年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注:数据已扣除价格因素。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这一经济信息产生的影响。(14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论依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促进分配公平,我国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对“劳动报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B.就是指按劳动要素所进行的分配
C.从事体力劳动的低收入者的报酬
D.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所取得的报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前些年,农民张某在自家责任田种植水稻,收入不高。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张某将自己的责任田转包给了李某种植大棚蔬菜,每年从李某处获得可观的转包金。农民张某的这些收入中
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1)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提出要优先强调效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检验,将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对实践依赖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过程。(10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一、二、三,评析“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正确性。(10分)
材料四  2013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议案400多件,为近20年来数量最少,但总体质量较高,展现了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良好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改善民生”仍然成为代表提案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为老百姓说话”继续成为许多人大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4)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4分)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说话?(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