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1)请你分析表格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针对表格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进行辨析。(8分)
答案
(1)“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1分)08、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二者都有所下降。(1分)
(2)①国富即意味着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民富即意味着居民个人收入多,二者都来自社会财富。(2分)
②如果国家集中的财富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民富必须国富。(2分)但是,如果国家财政集中 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影响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2分)
③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共享改革成果,从而实现民富国强。(2分)
解析
(1)此表格横向表示了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十一五”期间增长的情况,总体来说都是增长的,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08、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
(2)“国富民就富”是解题的关键。国富,即国家富强,说明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民富,即居民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都来自于社会创造的财富。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 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最终也会减少财政收入,如果国家集中的财富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国富又民富。
试题分析: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能看懂表格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根据此经济信息分析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关系。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其次,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举一反三
下表是某家庭2011年收入和支出情况。依据表中信息,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以下判断肯定正确的是(    )
收入来源
工资收入
小卖部收入
股票收益
房屋出租
存款利息
数额
40000元
30000元
5000元
10000元
2000元
支出项目



子女读书
购买国债
旅游、看演出
数额
5800元
15000元
5200元
6000元
10000元
4000元
①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0.416       ②该家庭的生产要素收入是4.7万元
③该家庭的按劳分配收入是4万元     ④该家庭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是1万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离经济增长。
材料一: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⑴包容性增长强调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人口,有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能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阐述国家应采取怎样的对策。(6分)
材料二:包容性增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一脉相承。包容性增长要求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和到和谐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即去 “GDP主义”化,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建设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⑵包容性增长需要党和政府改变发展思维。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及要求所体现的政治学依据。(6分)
材料三:山西省应县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年久失修,在现有条件下,维修容易出现纰漏,谁也不敢担责,近20年来修护方案一直“难产”。建筑遗产出现“冰棍现象”;由于不敢触碰,就像冰榻融化一样慢慢消失。
“不许动”、“不愿动”、“不敢动”都是建筑遗产“冰棍现象”的表现。由于不合理的修缮、过度的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权威专家和民间人士对建筑遗产的利用存在强烈抵触情绪。一些人士认为,建筑遗产必须“原汁原味”,甚至强调“只许看不许动”,把建筑当成花瓶,加以冷冻式的保护,这致使建筑遗产得到不合理的利用。
⑶推动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不许动”、 “不愿动”、“不敢动”等建筑遗产“冰棍现象”的表现。(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李拥有北京大学的医药卫生EMBA的学位,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看中他的这一点,一私营企业家找到小李,出资1000万元与他合伙成立了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小李任院长,他没有出一分钱的现金,但他以自己的才能持有医院的20%的股份。从分配的角度看
A.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按资本分配无法激励员工的创造性
C.管理要素也能参与收益的分配
D.收入与所受的教育成正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启示是
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②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