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年份2006年2008年2010年年均增长GDP(亿元)216314314045397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年份2006年2008年2010年年均增长GDP(亿元)216314314045397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GDP(亿元)
216314
314045
397983
11.2%
财政收入(亿元)
38760
61330
83080
21.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1759
15781
19109
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587
4761
5919
8.9%
  材料二  近几年来,我国税收增幅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从结构性减税入手,逐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利率为25%,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2011年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所得适用税率及税收抵免问题的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高新技术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同样按15%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1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个税法实施,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次修订惠及6000余万人,全国个税收入全年将减收约1600亿元。
  2011年11月17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发布,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展开试点。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減轻企业税负,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6分)
(2)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措施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8 分)
答案
(1)材料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快速增长(2分),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2分)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2分)
  (2)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2分)上调个税起征点,减轻居民税负,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分)以增值税代替营业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2分)通过税收优惠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表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图表的信息时,要注意四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二要看清图例,分别代表什么;三要看清图例的变化趋势;四要看清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依据这一思路结合图示得出答案。
回答第(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二则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材料旨在说明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据课本基础知识从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增值税代替营业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税收优惠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几方面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材料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本题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较难。能用经济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可答好此题。实质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熟练掌握知识就可答好本题。注意知识点的组织要全面。
举一反三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税起征点上调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议题。个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共富”乃至“藏富于民”。关于个税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税调整方案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
B.调节收人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是税收的基本功能
C.提高起征点,减少财政收入,是“藏富于民”的有效途径
D.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表一:我国2004——2009年GDP及其财政收入
年份
GDP(亿元)
GDP增长率
财政收入(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2004
159878
10.10%
26396
21.60%
2005
183085
10.40%
31649
19.90%
2006
211924
11.60%
35423
12.%
2007
249531
11.90%
51304
32.40%
2008
314045
9.00%
61330
19.50%
2009
335353
8.60%
68477
11.70%
图表二:我国2004——2009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情况

注:根据财政部最新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
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垄断性行业与一般性行业实际收入差距达到10倍以上;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不断扩大。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方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先富”。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二:社会公平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休假制度安排也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法定节假日调整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一和图表二的信息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出谋划策。(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一居民家庭2011年上半年收入构成一览表,图表表明
内容
工资、薪
金收入
经营书
店收入
出租房
屋收入
股票、利
息收益
其他收入
比例(%)
20
36
25
10
9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④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1日起,增值税营业税调整起征点幅度。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营业税的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回答题。
小题1:2011年10月31日,财政部发布第65号令,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并与11月1日起实行。这说明(   )
A.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B.政府制定法律,保证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C.政府依法执政D.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小题2:专家称,这次免征额提高幅度比较大,是应对通货膨胀和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的重要举措,既照顾了需要照顾的人群,同时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又十分小。这说明(   )
A.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手段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
C.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D.我国公民都是法律规定的纳税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并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的增长幅度”。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②加大“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加大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