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年   份1978年1990年1994年1996年2005年2009年基尼系数0.180.340.370.4240.4

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年   份1978年1990年1994年1996年2005年2009年基尼系数0.180.340.370.4240.4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   份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2009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37
0.424
0.45
约0.46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
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
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
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
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公平问题。(12分)
材料三: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
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
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
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我们真诚地希望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编制好“十二
五”规划出谋划策。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
(8分)
(3)、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解决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建议?(11分)
答案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
题。(1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
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
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
距,实现社会公平。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
(8分)
答。①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行
使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与自由,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
觉站在国家立场上献计献策,确保有序参与。(5分) ②增强参与决策的热情、信心和责
任感,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途
径参与民主决策(3分)
(3)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解决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合理建议?(11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
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
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
进社会就业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等;(2分)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消费、提高
劳动者素质等,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分)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的理解。
(1)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可以从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
面加以分析。
(2)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策可以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等角度加以回答。
(3)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等角度加以分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教育、
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
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材料一中政府行为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7分)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
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资源环境
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使得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变化工作的形势非常严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
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
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六项原则。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国将继续把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经济社
会切实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的唯物论依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2012年度中央财政预算关于民生投入的 “清单”:
教育支出3781.32亿元,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2035.05亿元,增长16.4%。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5750.73亿元,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2117.55亿元,增长23.1%。农
林水事务支出5491.45亿元,增长14.8%。等这些投入将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
当之无愧的“民生财政”。
为什么说本年度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5分)
本年度财政预算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前些年,张大伯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5万元;国家土地流
转政策落实后,张大伯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老二,每年从李老二处获得转包金3万元。
对张大伯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
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
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
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
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务院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
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
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
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
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
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
能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
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
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8分)
(3)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江苏省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9月2日公布。2010年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为
10%—20%,增长下线为4%-6%,并首次取消了工资增长的上线。企业即使效益不好,也要
想方设法给员工加工资。这一举措有利于
A.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
B.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C.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
D.在再分配中实现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