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图表“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得到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决定收入水平B.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C.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水平D.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解读图表“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得到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决定收入水平B.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C.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水平D.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解读图表“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得到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决定收入水平B.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
C.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水平D.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1000元以下的收入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最高,5000元以上的收入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最低,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选D。其余三项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不合题意。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   2007---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部分行业)单位:元/人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农林牧渔业
10847
12560
14356
16717
19469
制造业
21144
24404
26810
30916
36665
教育
25908
29831
34543
38968
43194
金融业
44011
53897
60398
70146
81109
图             2007——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材料二: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是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这一本质的必然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就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提出建议。(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表一:我国2004——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度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城市居民
8472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18618
20275
农村居民
2622
2963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5874
6403
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针对反映的经济现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②目的是稳定市场物价水平
③可以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④可以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下列行为与这一分配制度相悖的是
A.很多企业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以其独立的市场价格参与分配
B.某村党支部书记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和资产交给村集体带领村民致富
C.某地为防止收入悬殊引发社会动荡对全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实行等额工资制
D.某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对职工实行浮动工资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必须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收入
②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④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居民税收支出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