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材料二  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2008年至今,国家出台了一

(14分)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材料二  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2008年至今,国家出台了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材料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材料二  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2008年至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改善民生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材料三  扩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2分)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6分)
(3)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1)(2分)中国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事业水平还比较落后。
(2)(6分)①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影响。
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③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④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
(3)(6分)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和财政收入。
②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整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让利于民。
③充分发挥财政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作用。增加财政对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支出。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合作医疗水平及扶贫标准,改善人民生活。
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第一点必答,后四点能回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的差距。这一问属于图表解读,比较容易。通过图表表头和内容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在教育事业、卫生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我国都与发达国家产生着差距。第(2)问考查影响财政的因素。这里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关于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的知识回答。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经济发展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源与流,叶与根的关系。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分配政策也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加。但要具体说明是如何影响的。最后下个结论,简单说明怎么办。第(3)问解决民生欠账,就是要增加社会事业的支出。首先要发展经济,这是最根本的,其次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还可以从财政的作用,加大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可以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皆可以。
举一反三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为5%;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此举 
A.违反税收的固定性B.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投资融资
C.属于超额累进税率D.仅限于我国股民,不含外国股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基尼系数,是用于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面对下图所示状况,我国应当

①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时间提高同步
②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
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④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大农民工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降低人均GDP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B.发展经济是解决收入差距的治本之策
C.效率与公平存在矛盾,无法兼顾
D.“拐点”后则无需调节收入分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广东省各区域主要指标
区域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总额(亿元)
增长率(%)
总额(亿元)
增长率(%)
珠三角
47897.25
8.1
4128.94
12.4
东翼
4112.04
10.2
226.06
17.8
西翼
4698.38
10.1
213.33
17.8
山区
3819.19
8.7
279.02
13.3
注: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0.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资料来自《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2013年7月29日,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在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不能乱、环境不能坏”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三 《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材料一反映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可喜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粤东西北应如何坚守“两条底线”。(10分)
(3)运用矛盾观说明粤东西北12市的具体发展任务和目标不同的原因,(4分)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边际效益递减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 1 单位某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效益量是递减的。(如图,横轴表示生产要素投入量,纵轴表示生产中取得的收益数量)。在 a 点附近,企业的最理性选是
 
A.海外兼并,扩张业务 B.面向市场,多方营销
C.提高待遇,增加职工D.技术创新,树立品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