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传统城镇化模式转型刻不容缓。(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浙江省统计局) 材料一 图1 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城镇化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传统城镇化模式转型刻不容缓。(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浙江省统计局) 材料一 图1 我国城镇化率十年增长情况
![](http://img.shitiku.com.cn/uploads/allimg/20200223/20200223002235-69025.jpg) 注: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51.2%。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都在70%以上。 图 2浙江省统筹城乡四大领域实现度
![](http://img.shitiku.com.cn/uploads/allimg/20200223/20200223002236-80370.jpg) 注:该省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发展迅速,2011年城镇化率为62.3%。 材料二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的培育,重视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是“人”由农村农民向城镇市民转化的过程,是逐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及农民市民化后的收入、消费、保障能力的过程。 材料三 在新型城镇化热潮中,保护乡土建筑、传承地域文化、延续历史脉络,是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不能保留更多原汁原味的群落,也要尽量把那些符号性的建筑多保留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弥补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最短板,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12分) (3)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改造中注重保留传统建筑的做法。(10分) |
答案
(1)图1表明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持续增长,2011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和发达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3分)图2说明该省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四大领域统筹水平全面提升,领域间差距进一步缩小,(3分)但结构不平衡,统筹城乡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效果较为显著,统筹城乡的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方面相对薄弱。(2分) (2)①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财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②新型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新型城镇化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节约集约、生态宜居,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新型城镇化注重产业经济的培育,重视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是逐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及农民市民化后的收入、消费、保障能力的过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带动转变。(2分) (3)①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留传统建筑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城镇化过程注重保留传统建筑,有利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焕发人们强烈的认同感。(3分)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分)④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图表型材料题一般由题目、图表、备注(注释)三步分组成。从设问的角度来看,一般是通过比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差距等问题,对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出对答题有用的信息,找出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组织答案。(2)①“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本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从财政的作用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去说明;②“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本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知识点去说明。(3)“如何认识(看待、理解)”型答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答题,其答题的要求先摆出理论依据,然后进行分析原因、影响或作用等,最后根据题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本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从传统文化继承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点去说明。 |
举一反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有效地支持了国家建设。财政收入包括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 B.税收收入、利息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 C.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 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
|
目前,我国农村还有2000多万人尚未脱贫。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就要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提高他们的收入,就要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对城镇低收入者,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和职业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因为 ①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②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③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④人类不能把效率作为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 |
“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下列属于初次分配中保证劳动报酬占合理比重的措施是( )A.不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 B.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C.实现工资增长和GDP增长同步 | D.利用税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 |
|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A.在收入分配中要杜绝出现贫富差距 | 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 C.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 D.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
|
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年 份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 项 目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GDP
| 397983
| 10.3%
| 471564
| 7.8%
| 519322
| 7.8%
|
| 财政收入
| 83080
| 21.3%
| 103740
| 24.8%
| 117210
| 12.8%
|
|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 19109
| 7.8%
| 21810
| 8.4%
| 24565
| 9.6%
|
|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 5919
| 10.9%
| 6977
| 10.9%
| 7917
| 10.7%
|
|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广东是国内第一经济大省,也是第一富省。但广东老百姓还不能称为“富民”, 近几年广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增长率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分享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得到实惠。 (1)材料一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8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的收入。(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