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福州市某校高三学生关注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调整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针对水价问题分组展开激烈讨论。甲方:水价一

材料一:2010年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福州市某校高三学生关注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调整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针对水价问题分组展开激烈讨论。甲方:水价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2010年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福州市某校高三学生关注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调整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针对水价问题分组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价一直比较低,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价上调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要审慎稳妥,不可搞“一刀切”。
材料二:同学们从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获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分两步调整:第一步,自2010年9月1日起,水价由1.20元/吨调整为1.40元/吨;第二步,自本次调价方案实施之日起12个月后,在全市抄表收费到户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即2011年9月起水价由1.40元/吨调整为1.70元/吨。面对全国水价一片“涨”声,老百姓希望水价改革不要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1)你是赞成材料一中甲方观点还是赞成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你赞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在水价改革中应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赞成甲方: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水价上升,有利于消费者节约用水,形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性消费观。②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生活用水的成本上升和服务改进,必然要求水价上涨。赞成乙方: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生活用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升对人民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但对人民日常生活影响较大。②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水价既应该反映商品的价值量,也应该反映生活用水的稀缺性。
(2)①水价改革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加强对水价的监管。②水价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举一反三
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某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一味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金融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表明[     ]
A.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C.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D.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010,创28个月来新高。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正持续增加,预期通胀压力将持续至2011年,价格上涨压力将继续对经济产生影响。为防止CPI过快上涨,需要[     ]
①发展生产、保障供给②进一步降低银行利率③尽量扩大信贷规模④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
①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盈利水平②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快重点产业发展③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出口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积累基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