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省通衢,交通网络发达。“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交通建设,武汉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正紧张建设和运行中,立体式的交通网络势必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湖北九省通衢,交通网络发达。“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交通建设,武汉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正紧张建设和运行中,立体式的交通网络势必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湖北九省通衢,交通网络发达。“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交通建设,武汉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正紧张建设和运行中,立体式的交通网络势必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湖北的立体式交通有利于
①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③统筹湖北城乡发展,推进湖北新农村建设
④加快转变湖北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水陆空立***通网络使湖北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极大地提升了湖北省的区位优势。这既有利于湖北拓展内需空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湖北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重要支撑。①④正确;②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举一反三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如红色文化、禅宗文化、东坡文化、黄梅戏文化、中医药文化、大别山地质文化等。近年来黄冈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1年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4.5亿元,总量仅排在武汉市、襄阳市、孝感市、宜昌市之后,位列全省第五位。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29.96亿元,同比增长22.29%。但是文化产业占GDP比重:2011年为2.34%,2012年为2.53%,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黄冈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涉及2647个企业(单位),其中制造业261家,贸易业133家,服务业2353家。但全市文化企业年营业收入200万以上的只有39家,文化事业单位年营业收入100万以上的只有63家。民间非盈利及其它文化单位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只有12家。全市有知名度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企业很少。
注:国际通用的实践标准:行业或产业占GDP比重在4%--5%可以形成支柱产业,国家“十二五”计划文化产业占比达到5%以上。以上数据来自黄冈市统计局。
(1)概括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黄冈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进一步发挥黄冈市文化资源优势的措施。(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面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此,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  )   
A.放弃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B.认识到GDP增长对社会发展没有意义
C.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发展协调性
D.推广美国的消费方式,积极扩大内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雁栖湖举行,这彭显了北京市政府治理污染的信心。雁栖湖的建设在建筑、能源、环垅等方面始终以低碳、自然生态和环保为理念,建成后清洁能源使用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串方面均可达100%。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
①积极进行环保技术创新   ②强化生态文明的评价
③对新能源使用进行补贴   ④加大环保产品的开发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市围绕“十二五规划”中的九大产业为发展导向,对该市传统优势制造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大力培育激光与光电、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材料中该市的举措有利于
①实现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         ②突出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地位
③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2008年至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  小城镇既是城市的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这些小城镇还在特色中融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城镇化建设与所在地的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政府应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承担起重要责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